读《三国演义》——向天再借五百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读与英雄有关的故事这种感叹愈加强烈,英雄总是与建功立业联系起来,与国家兴亡联系起来,干的都是些顶天立地的大事业,却总与壮志未酬、时光易逝的遗憾相伴。
在兵戈四起战争年代,普通士兵的生命与死亡我们是看不到的,他们早已被历史滚滚的车轮深深地碾压在烽火连天的每一个角落里,没人看见、更无人记起;而只有那些所谓的英雄们的事迹与传说被我们铭记、传诵,跨越千年仍然敲打着我们的心壁。或为之拍手称快,或为之扼腕叹息…
三国里,我们看不到儿女情长,有的只是英雄们的惺惺相惜。
先说刘氏集团。
从桃园三结义开始,“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我一直觉得这是个很浪漫的故事,故事的结局并没有辜负当时的誓言。刘备的好心善意、求贤若渴在现代人眼里有点夸张的意味,有时候看了会让人牙疼,当然免不了有他的小心思。刘备的死与关张二人脱不了干系,关张死后注定他完不成兴复汉室的宏愿,注定他成不了一统天下的帝王,注定生命于此刻停止;否则,一人独享富贵荣耀,岂不辜负了当时焚香结拜时的誓言,岂不负了兄弟的情谊?所以,他失去理智的不顾一切的为兄弟二人报仇,只有杀身成仁,随他们二人去了!
关张二人乃当世豪杰,死的就太令人惋惜了。每当看到“关云长败走麦城”这一回,英雄也有穷途末路的时候,一种英雄主义的伤感之情袭来,像一阵从千年之前吹来的凉风,吹得彻骨冰凉。那么一个霸气、骄傲的英雄,从来不知失败为何物,真正的功业还未曾建立,生命像开玩笑似的在此戛然而止,令人扼腕叹息!
张飞的死更加令人爱恨交加,对于一个英雄来说,这样的死是否太过轻浮,难以承受曾经的辉煌,还是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那个羽扇纶巾、鹤氅皂绦、仙风道骨的孔明先生,他是智慧的化身,有知天命的预见力,却依然让人惋惜。他的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同样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为什么上天不再给他点时间,不要五百年那么长,只要一点点,只可惜,万事不有人做主,一心难于命争衡;我们只能相信生死有常、难逃定数。只愿长眠定军山,从此遥望巴蜀间。遥望悠悠的的岁月里,谈笑自若的身影,指挥千军万马的畅快,以及英雄相见略同时的惺惺相惜。
老迈年高的常胜将军赵子龙也看不到汉室的复兴了!
曹氏集团
说起曹氏集团不禁令人想起邺下文人、建安风骨。他们不仅是乱世枭雄 ,更是吟诗作赋的高手,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心胸和雅致,生命如这般是何等丰满!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那个时候经常有人生苦短,何不及时享乐的喟叹,是否那时和现在一样,享乐之风盛行?哦不,和现在应该大不一样,那时战争连年,说不定哪一天生命就会悄然而止,来不及享受人生,那应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追逐。
曹操生前遗嘱据说是其真性情的流露,然后长叹一声,泪如雨下,气绝而死。一代枭雄依旧没能完成平生所愿,呜呼!古人做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那是些“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时代,那是些“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的日子,那是些“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岁月。其实那都是些不算老的生命,在历史浩瀚的夜空里,一颗一颗璀璨的星陨落…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或许只有那“经国之大业,不朽之事业”的文章能与世永存。
吴氏集团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吴国最有谈资的恐怕是那两位沉鱼落雁之姿、闭月羞花之貌的二乔了吧!就连那个爱故弄玄虚的孔明都拿曹植那句“揽二桥于东南,乐朝夕之与共。”来智激周瑜,恐怕有美女的地方就有战争吧。
而那个意气风发,江左风流美丈夫的周公瑾在三国里竟然被活活气死,是被孔明大人气死的,我们有时会拍手称快,有时也会觉得戏剧性的令人哭笑不得。在故事上演的最精彩的时刻,这个飒爽英姿的周郎一命呜呼,少了周郎,孔明先生仿佛少了一位知己,难隐心中的落寞。
孙权,这位江东首领,算是寿终正寝,不愠不火。“生子当如孙仲谋”在敌人口中说出,算是极高的评价了。赤壁上的硝烟与战火早已褪去,鼎足三分已成梦,在梦的破灭之际就已离去,这是安慰还是遗憾?
时光易逝,壮志未酬,英雄们的结局大抵如此。他们的生命太过波澜壮阔,好似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光都不足以承载这丰富的生命历程。向天再借五百年,或许只有他们才会有这般强烈的生的愿望。我时常在想,如果他们依然健在,继续那波澜起伏的戎马生涯,继续演绎下去,历史会是什么样子?会是怎样的精彩?
如今我只能站在历史的彼岸去想象,去缅怀,去感叹……
附诗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