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盐大虾

线下支付-由一个结果页引发的思考……

2017-10-17  本文已影响6283人  超型的番茄

国庆kui gangmen,因为最近要参加好多场婚礼,于是就去了一些过年才会去的卖春联的小店准备买一沓红包备着。

本来想着小城镇里的这种小店应该只能付现金的吧,结果走到小收银台结账的时候阿姨得意洋洋地指着一个小立牌说“扫一下这个码可以在手机上支付喔!”

高兴不用掏钱包出来的我麻利地扫码完成了手机支付,然后习惯地把结果页递给阿姨看一下然后快速地收回手机领奖励金时,阿姨突然叫住了我:

“等等!你再给我看清楚付款那一页!”

我一脸愕然,“What?!你这是在质疑我多年训练出来的纯熟流畅的手机支付姿势吗?!你刚刚不是看着老子扫你的码然后付钱的吗!”

因为结果页已经被我刷走了,无奈之下只好打开账单找回刚刚那笔交易的详情页递给阿姨看,阿姨认真看了之后抱歉地说“不好意思因为我也不太熟这种手机支付的所以想要看清楚才确定”

好吧阿姨都这么说了,估计就是还没熟悉线下手机支付在商家侧的流程吧(其实商家不需要看消费者手机来核对支付结果的,商家自己的机器/手机是会即时收到反馈的)

……

直到有一天,我去买小笼包早餐,跟往常一样扫码支付然后给小哥看我的付款结果页,收回手机的时候我看了一下结果页——

【支付宝】付款成功结果页

???!!!

卧槽这页面怎么一点商家信息都没有!!

那我是不是拿着这个截图就可以到处吃5元霸王餐了!(误


一些不成熟的小分析……

上面提及的是一种介于“个人”和“商家”之间的角色——我起个名字叫“个体小商户”吧

然后这里支付的逻辑不是个人的朋友/陌生人转账(已知对方账号),也不是商家的用机器扫消费者付款码扣费(有专门的设备),而是消费者扫商户提供的二维码进行转账(支付宝最近在推的“支付宝收钱码”目测就是为了扩张这类“个体小商户”场景)

在现实生活中,这类“个体小商户”场景,与“个人”、“商家”相比,有其特殊之处:

- 需求:消费者到这类小商户中消费,通常是即时的、无规划的、无特定目标的、过程较短的(如早上买早餐、走在路上口渴了去买瓶水…)

- 环境:相比规模稍大的商家环境而言,小商户的环境普遍比较吵杂(装修简陋、马路边、无秩序…),在客流量大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拿了东西不付钱的“漏网之鱼”(参照上述买小笼包的经历)

- :小商户的经营者越来越多新晋的普通老百姓,他们甚至很多都是手机使用者的“小白”,在应付他们本来的买卖工作外,还要兼顾手机支付的学习成本,需要的时间和精力会更多;而参照小商户消费者的需求可以看出,“快”,是他们最基本的要求

那么回过头来看“线下支付”的设计……

for 商户,需要“笔笔到账”:

- 出于人员成本的考虑,以及客流量大等突发情况,不太可能一直有个人盯着手机看交易收款消息

- 在吵闹的环境中,较难听得到来自手机的支付反馈语音播报

- 知道“有钱入袋”不够,还要知道这钱是谁付的、这个人有没有付少了、有没有“假付”

- “手机小白”,需要有适当的新手教学、简单的操作流程和读取效率高的页面信息

for 消费者,需要“快”:

- 在小商户中主动使用手机支付的消费者,一般都对手机支付使用得行云流水、不拘小节(自个儿完成一套完美的支付姿势且觉得商户应该是跟得上节奏的同道中人)

- 如果不是专程去浑水摸鱼的人,一般都会希望商户确认自己的付款行为(不希望被商户cue住而影响心情以及花费更多时间去自证)

- 若碰到商户质疑而需要出示更详细的有效凭证,本身就已经产生一种负面情绪了,而如果还要让消费者回到整个APP然后找半天才找到的话,这路径成本也太高浪费太多时间了,更加生气……

于是,支付完立刻出现的付款结果页,似乎就是最可能的双方共同核验“本次邂逅是否圆满”的界面了

上文提到的支付宝的结果页,看起来似乎是不太“合格”的……

今天(20171018)以买小笼包之名再一次实地走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付款结果页,发现支付宝改版了!

【支付宝】终于有收款方信息了!而且下方的banner正在推广他们的收钱码 【微信支付】关键信息都有的前提下,对比不难发现微信更加清晰易读

最后的最后……

小本经营本不易,给商户多一点关爱吧!

手机支付是趋势,让世界多一份信任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