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与欲望

2023-10-30  本文已影响0人  AUSKING黄东启

智慧与欲望人生所有的欲望,归根结底都可以视为对生命体验的渴望,其实就是自身获得成长的欲望。一个人心智的成长,不断得到拓展的学问,才真正可以满足人的一切的欲望。

这世上最可贵的人,并不是那些能压制和隐藏自己欲望的人,而是随时都能感觉到自己的欲望得到了满足的人,自己可以拿对于生命体验的解读,就能让自己感受到满足的人。

内在的认知浅了,自己的学问少了,欲望向外物的投射就变多了,欲望的对象变多了,身外的诱惑自然也就多了,自己对自己满意的前提和条件,自然就变多变大了,在这种永不落幕的繁华的社会背景之下,人很难会有真正得到满足的时候。

自己占有的身外之物的增长,财富的增加,能带给人以成就之感。智慧的增长,也能带给人一样的成就感。  一切欲望的本质,其实都是人生的成就之感,不断得到扩张的存在感。

欲望,一直会鼓动着人去获得新的体验,对于自己生命存在的无穷无尽的体验。 认知的丰富,可赋予一切事物更丰富的解读,从而产生丰富的存在的意义。 

这一切的终极目的,使人无需再假借外物来让自己对自己满意,而是直接通过自己内在的成长来让自己感到心满意足。  一个人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只要自己能从其中解读出丰富的人生意义,这样的人已经活得很有趣了。

生命的欲望,一旦全部被转化为了求知的欲望,可能就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  这样的人把生命力投入到探索与求知之上,学问,“问”就变成了唯一的欲望。

说智慧可以让人清心寡欲,这也许是还没有真正抵达智慧的人对智慧的误会,智慧对于“智慧”其实是贪婪的,学问对学问也是贪婪的,知得越多会发现自己不知的东西更多,智慧可以无限制地增长下去,任何学问都是没有尽头的。

欲望确实是贪婪的,不会有人觉得自己的智慧已经足够了,自己不需要再成长了,人对新体验的渴望,对存在感的渴望,永无止境。

道与智慧

只从一个角度去看待事物,叫知识;能以多种角度去看待事物,就叫智慧。把万物的存在都联系起来的东西,就是智慧;只诠释单一事物存在的东西,只能叫知识。单纯地去看地球,只是一类非常丰富的系统知识;把地球放进浩瀚的宇宙里去看待,就是智慧。

用古人的话来说,知识就是“术”,而智慧就是“道”。“术”更强调的是个体,“道”强调的是事物的整体,以及事物彼此之间的联系。

这里说的是:任何一件小小的事物里,都包含了整个宇宙所有的信息,包含了所有的规律和秩序。这就是事物彼此之间的联系,这是真,是实,是自然。这也正是佛家所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三藐三菩提!弹指一挥间,刹那芳华!”的真意。

智慧因为其关注的是事物的整体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所以,智慧是一种“一通百通”的东西,“通”即为通透,也称之为:觉醒。所以,最高级的智慧就是可以与万物融为一体,从一件极小的事物中去看见整体,去看见天地之间统领着一切的规律和秩序。

知识可去学,智慧只能去悟。获得知识的方式是看,是用脑子和逻辑;获得智慧的方式是观察,是读取,是融合,是用心灵。而“道”的核心,是以智慧的方式对知识加以整体性的运用,这一点光是用脑子做不到,要融通心灵和万物才可以做到。道,是存在的整体,道为一;智慧,是一个个体与整体的融通,合二为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