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简友广场散文

深圳,原来还生活着这样一群特殊的人

2020-10-30  本文已影响0人  文子罗

每天的早晨是洪湖公园最热闹的时候,到处可以看见大爷大妈们在打太极、跳广场舞、踢毽子还有钓鱼,许多朝气蓬勃的青年男女戴着耳机,跟着音乐的节奏在肆意地挥洒汗水。

身处其中你会发现,空气是如此的清新可爱,生活亦是如此的积极阳光。

但是,当经过彩虹桥下的木板小路时,细心的人们会发现,桥下还生活着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是这座城市的建设者、也是这座城市的边缘人。

白天,他们散在城市各个角落,做着最辛苦的工作、拿着微薄的薪资;晚上,他们回到桥下,铺上简陋的席子,取出不算干净的被褥,疲惫的倒头就睡,随后,蛙声和鼾声此起彼伏…

每当夜幕降临,在深圳各地的天桥下、地铁口、地下行人通道以及路边的长板凳上,你总会看见他们的身影。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城市的寄生虫,游手好闲、不思上进,活该沦落街头!

真的是这样吗?

在小区旁的天桥下,我遇见过一个老妇人。她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眼神空洞、满脸皱纹、经常穿着一身黑褐色的布衣布鞋,年龄大约六十来岁。

第一次看见她的时候,她正用木棍当扁担,一边挂着破烂的大箱子,另一边挂着怪异的大布袋,像是装满了破铜烂铁。

像这样的装备还不只一套,她会把一套装备向前挪动几十米后,再去挪后面的那几套,周而复始,艰难前行。我不知道这些物品的终点在哪里、也不知道她的终点又在哪里。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几乎每天下班都能遇见她,有时她正在挪动她的“收获”,有时正在路边小憩,我猜想,小区旁的天桥下可能是她的中转站和夜晚的落脚点。

某天晚上,天空下着细雨,我想,今天也许遇不到她了。但当我从23路公交走下来,往天桥方向看去时,熟悉的身影和熟悉的装备依然在老地方。

稍微不同的是,老妇人那时正在吃“晚餐”,我不知道那能不能称之为晚餐,碗很大很黑、饭菜也无法辨认。当那双黝黑的手捧着那碗叫不出名字的饭菜在那细细咀嚼时,我的心揪了一下,很不是滋味。

当时,我停下脚步,想和她简单聊聊,看能否帮点什么忙。虽然之前不曾交流过,但遇见的次数多了,感觉像是熟人一般。

无奈的是,对方说的话我完全听不懂,就像是天书。所以我只好把一百元放在她手里,默默地离开了。

深圳,一座光鲜亮丽的国际化都市,放眼望去,满眼是通透的路灯和永不停歇的奋斗者。你能说这个老妇人不是奋斗者吗?

他们之所以露宿街头,也许是因为付不起高昂的房租,也许是因为想多寄些钱给在老家上学的孩子和卧病在床的老人。他们没有知识和技能,语言上也无法顺畅沟通,所以只能凭着一双手在夹缝中求生存,我们又有何资格一棒子打死,说他们是城市的寄生虫呢。

幸运的是,深圳一直是一座包容和温暖的城市,这里的大多数人都很善良,所以即便以天为被、以地为席,他们依然可以在夜晚不被驱赶、安详入梦。

一座城市的文明,不只是体现在少数精英阶层中,也体现在给予社会最底层人民的尊严和希望。如果遇见了他们,请在力所能力的范围内帮一帮吧,也许是一个关怀的眼神,也许是上楼梯时的搭把手,点滴温暖,一定会汇聚成汪洋大海,成为这座城市最坚固的基石。

奥利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