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心理

精神焦虑患者的日常三

2016-05-22  本文已影响38人  龙猫先先生

又是周末,让我期待又莫名不安的日子。

周末的时候,总是让我过早的醒来,头蒙蒙的,好像笼罩在一片烟雾迷茫中在观看世界。走路的时候不觉得在走路,觉得我不得不走路;刷牙的时候不觉得刷牙,觉得我应该刷牙了;吃饭的时候不觉得是在吃饭,觉得我必须填饱肚子,恢复疲惫的神经。我被控制了,被衰弱的神经,被我希望尽快好起来的欲望,我还是做不到森田先生说的顺其自然。

森田疗法说,不要想着这些症状,也不要故意不想这些症状,太急于摆脱症状,反而会掉入症状的漩涡不可自拔。凡事要顺其自然,带着症状去生活去感知,症状来了就任他来,去了就任他去,而我只需为所当为,去做我应该做的事。如果此时我渴了,那么我就去喝水,而不能因为胃部不适去拒绝喝水,也不要为了实践森田疗法去喝水,只是因为我渴了,所以我想喝水这一原因而去喝水。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森田先生,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最近读的一本书,《正念的奇迹》,书里一行禅师的话也有部分相似的地方。他说,行走时,你当认识到你在行走;喝茶时,你当认识到你在喝茶;吸气时,你当认识到你在吸气;呼气时,你当认识到你在呼气...

佛家修佛,就是在修心,万念皆是实相又皆是幻象,只在于人对于万物的认识。所以,一行禅师强调正念,即你能够认识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不去妄想妄念妄动。比如,如果你刷碗,那就为了刷碗而刷碗,认识到碗浸泡在水里,你用手拿着抹布仔仔细细擦过,一遍,两遍。而不是在刷碗的时候,你却想着今天的食物很合胃口,下午有什么工作没做完,周末有什么好的电影上映;也不要在刷碗的时候还想着待会儿有什么事需要去做,而匆匆忙忙结束了刷碗的行动。

当你真正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行动,那么你就不会觉得症状是难熬的。当你头晕时,你觉得自己头晕了,看东西有些不清楚,胃部也有些不适感,你觉得脚下的每一个细胞都在翻涌想将你抬离地面。你觉得痛苦,你觉得绝望。你觉得这种症状在慢慢减弱,你觉得你的头不那么晕了,身体不那么难受了,你觉得呼吸又开始美好起来。又或者当症状来临的时候,你去走走。你感受到脚每迈出一步力量由大腿传导到小腿,你感受没一步落地的踏实与安心。你看着周围的景物,你看着房子耸立在大地上,墙角的涂料变得斑驳,一道雨水流过的痕迹从房顶蔓延到二楼的窗台,然后你感受到你走过了这座房子。

有一本书上说,真正让你感到绝望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看待事情的方式。这句话应该是认知疗法的观念了。

我读完《伯恩斯的新情绪疗法》后看到这句话,尤为认同。之前我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每个人遇到的问题都差不多,无法生老病死贪嗔痴,但是为什么有的人活得很自然,而有的人就会抑郁,会焦虑,会得神经症?原因大概就是对待事情的态度了。比如,同样是面对考试失利,有的人觉得我准备了那么多,怎么就失利了,我真是太粗心了,我本来可以做到更好的,真是不可原谅,这种人永远活在自责里;有的人觉得我无论怎么努力也不行的,我没有别人聪明,没有别人会学习,怎么也考不好的,这种人永远活在自卑之中;有的人觉得我这次没考好,爸妈又该不开心了,同学会嘲笑我,我没脸跟朋友一起玩了,没理由坚持我的兴趣爱好了,这种人永远没有为自己活过;而有的人会想,这次的考试题太他妈变态了,简直不是人做的,我考不好正常,这种人永远不会给自己压力;有的人会想,这么考试没发挥好,正好提醒我以后要好好学习了,这种人永远不会产生负能量;有的人会想考试失利就失利了,没什么大不了了,这种人永远不会有苦恼。看吧,同一件事,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想法,而这些想法恰恰决定每个人生活的态度。

事事悲观想法的人,总是容易觉得受伤,自怨自艾,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我当如是。那么,可以说我们是自作孽不可活吗?不是的,我们的想法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我们从小到大的环境日积月累所影响的,比如家庭的环境,学校的教育,儿时的经历等等。但是有一点我们要坚信,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决定以后的走向。当我们认识到问题的所在,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去纠正这些消极的想法,培养自己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条路虽然慢而悠长,但是总能让我们慢慢变好,找到希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