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文本,找到课堂教学的抓手
因教《端午的鸭蛋》,喜欢上汪曾祺的作品,文字干净而传神,平淡而有味。
汪曾祺的散文随笔《蒲桥集》上有一段推荐语:“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精致;兼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
这段话恰当地概括了汪曾祺的散文特点。如何让学生对其妙处心领神会,不妨细读文本,从句式入手,找到破解的密码。
《端午的鸭蛋》一文以短句居多,一字,两字,三字,都有独立成句的。长句,一般都化长为短,句中多次停顿,读起来节奏分明,简洁明快。
比如“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两三个字一停顿,就像当面闲聊,亲口说话,娓娓道来,让人感到格外亲切,语气中有一种特别珍惜特别怀念的感觉。
再如,“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两字一顿,长短句结合,读起来很有节奏感,读得人心里一动一动的。而且文字轻松幽默,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由衷地热爱与自豪。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句话太妙了,尤其是这个“吱——”,表现出筷子一扎下去的动感,以及吃鸭蛋时的快感。这动感和快感,就在一个“吱”字中得到了绘声绘色、活灵活现的表现。这个“扎”,这个“冒”,短短的,很有生活味道。
“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这句话看似平常,却蕴含灵秀之气,前面是“有的样子”,后面是“有的”,指称明确,而且没有多余的词,富有变化,并且显得十分轻盈、雅洁。
细读全文,找到别致的句子,向文本最深处慢溯。
从句式入手,细酌慢品,领落语言特色,感受、体味、触摸所传达的真挚细腻的真情实感和语言律动的美,汪曾祺散文那种难以言说的“淡中有味”终能有所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