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想法哲思

EdwithU为友创始人勤勤:我的终极要义是赋能他人

2019-12-30  本文已影响0人  海创人物汇

EdwithU为友创始人勤勤:我的终极要义是赋能他人

"

勤勤

EdwithU为友教育社区 创始人

学校:美国〡宾夕法尼亚大学

坐标:美国

行业:教育

"

文| 张叭叭

图| 勤勤

编辑|李文博

Empower others,empower yourself.

“妈妈在她26岁那年的6月1日生下了我,她没能等到我的27岁生日。那就让我在她的记忆中永远停留在26岁,她刚拥有我时的美丽年华。”

这句话来自一篇题为《妈妈的最后72小时 | 我的生死之思》的文章结尾处,也是MG学长与作者勤勤的结缘之始。

今年五月份,勤勤的妈妈因病去世,对于一个27岁的女孩而言,这无疑是生命中的大事件,大悲痛,可在她的文字里,鲜有对于生活无常的抱怨,更多的是对于生死的思考,对于我们从小到大的死亡教育缺失的思考,对于“如何让一个生命体面地走到终点”的思考等等。更加让人触动的是这篇文章的评论区,很多陌生人通过文字,隔着小小的手机屏幕达成了心灵的共鸣,勾起了过去的回忆,或是也想要去了解死亡教育,想要知道如果灾难发生在自己身上该如何冷静地应对。

(摘自勤勤的个人公众号“勤勤的小宇宙”)

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勤将她的亲身经历和大量阅读之后的思考转化为了一种强大的能量,这种能量仅仅通过文字,就能够拨动我们大脑当中那根柔软而脆弱的神经,让我们有所触动,有所思考,继而有勇气去抬头面对那些我们总是在逃避的事情,那些我们每天都在担心,但真的发生却手足无措的事情。这个过程,勤勤称之为“赋能”。

赋予能量于他人或许并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难的是愿意赋能于他人,在追求自我价值提升的同时,愿意分享和交流,愿意让更多人在自己的影响下得到提升。这一点或许与勤勤的学习经历相关。

那些珍贵的经历,我希望更多人也可以拥有。

勤勤是一个很善于规划生活和管理时间的人,2014她本科毕业并在北京工作一年后,便前往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院读研究生。由于了解教育学的实践性,在宾大留学过程中,按照自己的计划,她把大量时间用在实践上,刚刚进校就做了三份实习。

她还通过自己的努力结交了哈佛、哥大等学校教育专业的同学,在选课、实习、找工作方面共同交流、互相帮助,在教育领域的不同分支中发现了很多精彩的人和故事,在每一个故事背后挖掘着无限的可能性。也正是在这一契机,让她意识到“做教育领域的连接”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

在宾大读研的第二年,教育学院的几位同学发起了一个mentorship的项目。mentor的中文翻译是“导师”,但勤勤对于mentorship的理解是“亦师亦友,共同成长”, mentor和mentee双方都有主动性,一起设定目标和期待,通过有结构、有效率的交流实现它们。它不同于咨询那种导师向学生的单向输出,更多时候, mentorship中的价值传递是双向的,mentee在其中能够找到自己谜题的答案,而mentor也领导力等方面有所收获,从mentee那里获得新的知识和视角以及对自己成长的反思等。

勤勤幸运地在宾大遇到了她的mentor——宾大教育学院的校友,当时正在世界著名科技公司担任教育项目经理。由于当时勤勤所在的教育科技项目的大部分毕业生都去了学校工作,而她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更倾向于进入公司发展,“当我看到我的mentor的职业路径时非常惊喜,因为这正和我的职业规划相符。”勤勤如是说。

在那一年这段mentorship的过程中,勤勤的mentor给了她很多帮助,无论是打磨简历、networking邮件以及各种面试问题和注意事项,还是分享成长经历和职业选择。她不仅学到了许多求职技巧,最终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更加收获了很多受益终身的能力和思维方式。而这样深厚的友谊仅仅是通过网上视频聊天,甚至两个人是在2017年5月份,勤勤去加州面试时才第一次见到。

再回忆起2016年那两周一次的视频聊天,电话那头传来勤勤格外诚恳的声音,“我现在做的是教育科技这样一个新兴的行业,我的全职工作是比较偏技术的,但我还是觉得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分享、鼓励、陪伴是不可取代的,这种深度的、非常用心的交流是非常可贵的。因为有这样一段自己非常珍视的经历,我也希望更多人也可以拥有这样的经历,有这样的成长机会。同时我也想要打破学校的围墙,让这样的mentorship可以不只是在一个学校内的连通,而是可以让更多人一起来交流和碰撞。”

那一年之后,勤勤也成为了mentor,她把当年她的mentor教给她的东西传递下去,看到自己mentee的成长,勤勤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喜悦。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师说》中的第一句话,为人学子,继而为师,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也就有了教育。勤勤的喜悦或许就来自于“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工作本身的成就感吧。

而EdwithU (读音ed-wɪð-ju) 为友教育社区的想法,也恰是在那一次珍贵的mentorship之后产生了。

我的梦想是“做一个连接教育领域学习者和实践者的社区”。

EdwithU的想法迟迟没有开始的原因,是勤勤一直有这样或那样的顾虑。直到2018年四月,她去参加了哈佛中国教育论坛,听了很多创业故事,得到了很多的鼓励,瞬间鸡血满格。而且她也意识到自己的顾虑无非在于害怕失败和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但这两个问题似乎在创立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会发生,一来这并不是将自己身家全部投入进去的“创业”,所谓失败,也不过是赔上了时间和精力,收获了却是更为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意料之外的惊喜;再来她并没有融资上的压力,自己又是项目的创始人,完全可以控制项目发展的节奏,只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就不会过上天天熬夜的生活,自己平时的那些爱好也不会受到影响。

这些顾虑迎刃而解之后,五月份勤勤便开始组建团队,在2018年的6月20号,EdwithU就正式上线了。

EdwithU这个名称包含着“education” “with” “you” 这几个元素,寓意着陪伴与温暖,有人和你一起在教育领域探索、成长。EdwithU为友教育社区是一个走心交流的华人教育社区,以“连接你我,启迪思行,赋能教育”为使命,致力于帮助国内外教育从业者、学习者、爱好者共享经验、信息和资源,建立有意义的关系。

从最开始10个人的团队,到现在团队已经发展为50位成员,分布在22个城市,跨越国内、美东、美中、美西四个时区。这些成员中有一多半是教育学背景,另一小半有CS、统计、marketing、金融等背景,年龄跨度从大三到10年工作经验。所有人都是在全职学业或工作之外抽出业余时间来做事,而且目前是几乎无偿的。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愿意无偿地花费时间做这样一件事呢?EdwithU的什么特质吸引了他们呢?

“可能是我们的价值观和工作形态的特殊性吧。”勤勤略加思索轻轻地说,“我觉得教育是不管你身处于一个什么样行业你都会亲身经历、并且在未来你的后代也会经历的一个事情,所以我们虽然团队里很多都是教育专业的学生或者是教育行业的从业者,但同时,我们也会吸引到快消、互联网等行业的人才加入团队里面来。我们想要做的是非常真诚的、用心的社区,微信上每天有那么多的群,但是有多少能够在1年之后还保持活跃的呢?

我们做到了,我们的500人大群从去年6月底活跃到现在,已经产出了超过100万字的高质量分享内容;而且我们的很多会员在这个社群里面真的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会经常线下见面,甚至有人因为这个社群里的人脉和机会而成功转到了教育行业。

所以这个团队中,分享和赋能的价值观吸引到了这些人,让他们愿意去做这样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另外就是很多人对我们团队的工作形态很好奇,一个纯线上的团队,成员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很多人互相没有见过面,但却可以跨着几个时区高效协作,彼此赋能,共同成长;私下里也像老朋友一般互相信任,分享彼此的生活和心事,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真诚”、“用心”、“赋能”是勤勤与我们对话过程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三个词。事实上EdwithU的社群建设以及mentorship的发展也一直没有偏离这三个词的内涵。他们的社群是以微信群的形式在运行,现在已经有700多位会员,交流的内容有教育行业从业者、学习者、爱好者的从业经验、求学历程、前沿知识和人生感悟等,也有资深会员或外部嘉宾围绕会员们的兴趣、需求、热点等进行主题分享,对特定教育话题进行深度剖析、深入探讨、深刻反思等等。

每个人都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一些自己从来没有关注过或曾忽视的细节,在不同的分享内容中找到自己的答案。勤勤向我们分享了一些她非常喜欢的故事,其中有老师为了走进沉迷电子游戏而逃课、打架、不学习的学生的内心,自己去学着打游戏,并且把游戏的元素融入到英语课程中,最后学生慢慢平衡好了学习和生活,顺利出国读书的故事;

也有一些独特的教育经历,比如有一个姑娘讲述了她在监狱里面对犯人进行教育工作,和一般教育环境下的工作内容有很多不同之处等等。这当中的很多故事和经验是勤勤从来没有听过或是亲身体验过的,分享的内容每多一次,她会觉得大开眼界,涨了很多知识。

现在EdwithU为友教育社区还没有进入到商业化和规模化的阶段,但勤勤表示她很享受这个“小而美”的状态。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不同的故事被整理、被分享,就有可能启发他人的生活。

就像她写过的那篇关于妈妈的文章一样,亲人的离去是我们每个人早晚要上的一课,是我们无法逃避也无法草草应对的一课。而正是因为从他人那里能够学习到面对死亡的知识和能力,我们才不至于在那一天突然临近的时候先垮掉,我们才能够把自己的力量传递给家人,让他们在生命的尽头依然能感受到爱的力量,让他们能够更安心、也更体面地离开。

“我想,人生要有一个终极要义 (calling/purpose),而我的终极要义就是赋能,赋能他人。我很喜欢把我自己经历过的一些事情讲出来,这对我自己而言也是一种重新塑造,有相似经历或者感受的人可能会有共鸣,被启发,变强大。”勤勤说。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一个终极要义,这个终极要义也许不是治国平天下的宏图伟愿,它可能仅仅是照顾好一个小家,保护好自己爱的人;可能只是在完成“要做的”工作之余,不忘记那些“想做的”梦想;可能是赶在亲人离开世界前,早已成长为让他们放心且安心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但每个人都一定可以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面接近完美,因为我们所热爱的一切都不应该被辜负。

最后,用勤勤的一句话作为结尾,也送给MG学长的每一位读者:

Empower others, empower yourself.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