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7

2022-06-17  本文已影响0人  伊世界

从温尼克特的视角来看:禅修做的一件事是帮助修行者向自己的内心看,并且去探索内心的感觉。这种向内心探索的过程就是去探寻自己以前缺失的,内心深处的存在感(存在感不是一个意识和认知层面的东西,而是一种植入内心深处的感觉)。

因为在你向内探索的时候,你休停的是向外部环境不停息做出的反应。内心的空洞感是向外界不停做出反应(reacting)而造成的。内观禅修是为了生长自己内心迷失的存在感(being)。

当然向内看在很多时候会让人难以承受。因为你会看到内心一层又一层的创伤。你在禅修的初期有时会感到更焦虑,更害怕。害怕焦虑的是以前自己没有看到,淤积内心几十年的痛苦。

如果太痛苦自己无法承受,我建议禅修和心理治疗同时进行(有一个人像妈妈一样陪着你看,在大多数时候更实际可行)。

看自己内心的痛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慢慢看,慢慢在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下想办法去容纳理解自己的伤痛。这种想办法,思考的过程就是婴儿寻找乳头的过程。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佛说:“人生即苦难”吧。因为内心深处的痛是你怎么逃也逃不掉的心理现实与真实,创伤也是人格的一部分。看到自己内心的痛,并慢慢呵护照料ta,痛苦才能被转化成积极的生命意义和心理成熟。

      在婴儿早期发育阶段,一个心理相对健康的妈妈会根据宝宝的需要去适应宝宝。而不是把自己的担心、忧郁、焦虑、抑郁理解成宝宝的需要。妈妈人格里的“平静”和“定得住” 体现了她自己内心的安全感,幸福感和平和感。在与宝宝互动中,她会自然而然流露并向宝宝传达这种“平静”,“定得住”的安全感。当宝宝感觉到妈妈很安全时,宝宝自己也会感到安全:”妈妈很厉害哦~我这么闹她,她还承受得住,还这么稳”。

图片

每个宝宝都会向妈妈进行攻击。当妈妈承得住宝宝的攻击时,宝宝对自己内心的攻击冲动的恐惧会随之降低 。

当妈妈承得住宝宝的攻击,并能足够好地去适应宝宝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时,宝宝会觉得足够安全:“一切都很好,我既不需要担心妈妈是否能照顾好她自己,也不需要担心她是否能照顾好我”。宝宝这种原始的安全感就是ta的自信的根本来源。当宝宝觉得足够安全时,ta就会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比如发呆,睡觉,吃奶,盯着你傻笑,或者什么都不干地享受自己小脑袋里的幻想,奇想。

这种宝宝“自己做自己的事”的感觉就是ta人格存在感,自发性的成长平台。宝宝的这种“自己能干自己的事”的感觉就是温尼克特说的 “true self” (真正的自我)。

不需要为环境(早期的环境是妈妈,后期的环境是社会)做出反应的自我是真正的自我。这种“真我”带来的是一种原始,强大而稳定的充实感。反之,需要为环境不停做出反应的是“假我”(false self)。“假我”带来的是情感层面的空洞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