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得很难呀!

2022-10-03  本文已影响0人  阿雄1800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句孔子的名言,被贴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墙上,作为西方道德准则的金科玉律,在国际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论语》中的原文是: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做事的准则?”

孔子回答,“那就是吧,自己不愿意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把“恕”拆开来就是“如”和“心”,就是合于我的心,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同理心,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能力。这是儒家所提倡的恕道,也是西方伦理学的核心,用公平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

我的内心想要的,别人也想要,我想占的利益,别人也想占。我们分一点利益给别人,这就是恕;觉得别人不对,原谅他一点,就是恕。

在《公冶长》篇中,子贡也说过“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已经提出了他的推己及人的恕道,可是孔子却说,这不是你能做到的呀!那么,子贡所提出的话,和孔子现在所答的,有什么不同呢?

子贡是说,我所不想别人加给我的,是以“我”为中心,我受到了妨害之后,才想到同样的不找别人的麻烦。

孔子说的是,只要我自己发现不要的,便不要再施加给别人。从根本上讲,是对自身修养的要求,不是靠比较,才想到别人,这就是最重要的区别。这也是现代心理学所讲的,积极主动和消极被动的分别。

有一个禅宗的故事:唐末诗僧贾休,做了两句很得意的诗:“得句先呈佛,无人知此心。”他拿给一位禅门老和尚看,老和尚反问他:“如何是此心呢?”贯休反而回答不出来了,老和尚便笑道:“无人知此心。”这个故事,和子贡与孔子的对话一样,值得细细深思反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的修养,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太难了,但更难的是“己所欲,施于人”。

人生有两样最难舍,一是财,一是命。只要有利于世人,把自己的生命财产都施出来,这太难了,虽然做不到,也应向往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