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每天写500字大学生世界

学习专题6:学习?从哪开始,又怎么结束 | 学习的流程

2016-05-24  本文已影响87人  iNotes

今天要把这个专题暂时做一个了断,把以前解释过的概念/函数都调用起来。
先提醒一下,本文非常得干,请自行备好汤水。(微笑脸)

这篇文章就是关于学习的整个流程的,如果你读过我这个『学习专题』以前的文章,那,今天的文章可以说是:

学习里的main函数。

即,如果你想学东西,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别慌,就从这里开始。如果有不懂的概念再把这篇文章里的概念当作索引去查去弄懂。

下面就开始啦:


先给一下本文的结构,这篇文章就说这么几个事情:

  • 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本质又是什么?

一、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1. 为什么要学习?

所有的决定都可以回到人生的终极目标上来。

这部分具体可以看我前面的文章,这里我再简单总结一下。
有很多过完这一生的模式你可以思考一下:

  • 不思考怎么过,随心所欲,潇洒地生活。(其实这是最无聊的,因为其实你早就被身边的环境限制住了,根本不潇洒,也一点都不随心所欲)

基于以上的终极目标,可以发现,学习几乎是贯穿在所有的子目标中的:

  • 为了财务自由,你得了学习吃饭的手艺。

可见,学习是我们完成终极目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宏观地看,学习的本质就是:

大脑思维(操作系统)或身体(硬件)的升级。

如果是大脑思维(操作系统)的升级,指的就是

新的概念方法论的习得或优化。
ps:这些概念和方法论是分层级的,比如你要是做个码农,就会粘贴代码走个流程,要是会得再底层一点就能解决可能出现的编程问题,要是掌握的概念和方法论更更底层一点,可以就可以从头造一个计算机出来。

如果是身体(硬件)的升级,指的就是:

身体结构的变化或肌肉记忆的形成。(比如你变得更壮了,或你学会了开车。)

考虑到我们生活中大部分都是大脑思维的升级,我们的学习几乎就指的是:

新的概念方法论的习得或对它们的优化。

微观地看,就更加统一了:

在微观的生物层级看的话,学习的过程就是新突触产生或突触强化的过程。

举个例子,你开始学开车,一旦你开始学,你就开始建立与开车相关的突触了,你练得越多,这种相关的突触就越好用,直到你的意识不用参与就能开车。

还有个好玩的事实是这样的:

如果事关学习和记忆,一天背一次1个小时单词,和一天背10次6分钟的单词,后者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我们中间干别的事情的时候,生物机制还在运作(也就是通俗的『大脑在偷偷消化』),可以理解成潜意识在工作。这样的结果是:每当我们记忆完或学完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去睡一小觉或者去吃个饭,注意,这个时候的你已经不是饭前或睡前的你了,你在生物角度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形成了很多新的突触)。所以从生物角度看的话,学习也还是升级的过程。

如果你看过『黑客帝国』的话,里面有这样一幕:

崔妮蒂需要开直升机,但她现在不会。结果她马上让操作员(操作电脑的程序员)往她脑子里下载了一个直升机的操作程序,几秒之后她就带着neo开飞机去了!

学习的过程无非就是这样一种改造、升级自己的过程。每经过一次学习,尤其是重要的学习(比如英语能力的习得、快速学习能力的习得等),不但你的生物结构变了,你面前的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学会了英语你就有了世界上更多优质的资源、学会了学习你就能快速利用这些资源)。


二、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

记忆和联系。

记忆的重要性甚至被柏拉图强调成这样:

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
记忆的生物本质是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

神经元经过突触连接,这种连接是网络状的,我们形成的联系越多,一个点就越不容易遗漏。我们大脑的特点就是这样,联系越多越好学,越好记。

想让罗马不被忘记,就要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即使有的路断了,罗马也能去成。想让一个村子被遗忘,就把村子唯一通向外界的路给炸了,就像世外桃源,那个洞口没了,可能真就找不到了。

而长期记忆是怎么形成的?
最重要、最朴实的是两点:

  • more memorable:组织材料,让材料变得更容易记忆。具体而言就是让材料中各个概念和方法论之间的联系更丰富。这才符合大脑的工作原理。

如果还有一点的话,那就是记忆术了。但所有的记忆术最本质的原理也是只有两个:

联想和重复;
如果还有点什么,那就是人的大脑感兴趣的一些东西了,比如:图像、路径环境、性。

三、如何快速上手开始一个领域的学习?

如果你曾经学过编程,那一定知道鼎鼎大名的『hello world』,不管学什么编程语言或IDE工具,首先把『hello world』打到屏幕上先!

这其实就是快速上手一个领域的教程啊:

  1. 掌握一些最基本、最必要的知识。
  1. 直接来完成一个最简单的项目。
  2. 在以后的时间里再不断完善自己的技能和底层的一些概念与方法论。

即,先学一点,然后马上开始做,接着再在实践中补充其他的知识和经验。

另外学成一个东西最靠谱的方法就是:

  • 教别人。

四、学习的流程:

0—0:激发动力

  1. 过程爽:学习是一种靠谱的心流,而且调整难度和速度都比较容易。
  2. 结果有意义:设立目标,if 学,then可以实现什么(以终为始,任务要安排到今天不做就完成不了的程度)

0-1:如何探索新领域

  1. 第一性原理(elon musk的思维)
    先了解基本规则/最少必要的关键知识 → 尽快投入实践→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2. 借鉴本领域牛人(类比的思维)

1. 分割计划

制定计划的时候,把最难、自己最恐惧的事情放在最前面。

  1. 先在一个周期里工作,然后根据自己的速度制定一个时间计划,大概能什么时候完成。
  2. 不管怎么估计时间,都会比你估计的时间久,即使你在估计之前已经知道这个原则。

2. 流程

1. 理解


少废话,就三点:

  • 流笔记:空白的纸上写出概念,用箭头连接。(这样符合大脑神经元和突触的工作原理,所以比线性笔记更容易记忆和理解)
  • 费曼技巧:用自己的话解释,解释不了就分割、定位,然后查资料、搜索,直到弄明白。
  • 主动融合:学习和阅读要形成自己的体系,让作者为自己服务,而不围绕作者的某本书或某篇文章形成体系。

2. 组织


  • 整合:增加知识间的联系、让材料更容易记忆。
* 作一个对比的表格
* 画一个图
* 和别的知识横向/纵向对比联系

3. 应用


先说两个事实:

  • 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原因有三:

  • 强制独立完成:防止『Illusions of Competence』这种幻觉的好办法。

这也是『要尽快上手开始做项目』的原因。

所以『应用』这一步要做的事情只有三个:

  • 形成自己的流程笔记。(我前面写过的『笔记系统』里有具体解释,这里直接调用了,不然文章太长了。)

4. mastery


mastery可以翻译成:

精通/大师级。

具体可以看我前面刚写过的《mastery》这篇文章。
这一步的功能就是:

不断地在学习区重复地『刻意练习』

解释一下刻意练习:

  1. 只在学习区练习。
* 练习的核心是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 练习的区域:
  * 舒适区:已熟练掌握的。(在这里待着是生活)
  * 学习区:有不会的但是努力一下能学会的。(在这里待着才是练习)
  * 恐慌区:暂时学不会的。
  1. 把要练的内容针对性地分成小块,每次对某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1. 练习过程中,随时获得有效的『即时』『反馈』。

这就是是学习的4个流程。
但关键是大部分人连第一步都完成不了,就别提大师了, 不知道差到哪里去了。

一小部分人理解或勉强理解以后,并不进行组织。过一段时间自己的知识体系就乱了,甚至过段时间就不知道自己学了点啥了。如果想回忆,就又得重新看书。

更少的一部分人完成了理解和组织,但是就不用,常见的是很多学了这么多年英语,做了很多阅读的人,居然看到英文网站、英文书、英文文章就不看, 说英语不好。。

有的人完成了前三步,但永远都没达到过大师的地步,永远都没把一个事情『做到极致』过。


另外我要进行一次递归调用(定义函数的时候用到这个函数本身)了:

如果你想好好学点东西(比如某个技能或软件),现在你从这个专题里了解到的知识已经足够了。流程在这篇文章里也有了。这就是关于学习的『最少必要知识』了,请赶紧上路,找一个项目做起来再说。

关于学习,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谈。但main函数已经有了,其他的只是填补。这个专题的主要部分就暂时到这里了。日后这个专题还会有其他相关的文章,比如增加一些好用的概念和理论什么的,再或者把以前的文章框架进行更新之类的。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

你要先上手把项目做起来。


微信首发,扫码关注,欢迎扩散:iNotes

iNotes.jpg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