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让我妈笑到模糊的餐厨整理
去年7月份,获得一级生活规划整理师资格认证后,第一个预约我上门整理服务的“客户”大概就是我的母亲大人了。但我这个行动派右右脑却没有立马行动,因为,那可是餐厨整理啊,我真的打怵。一来我日常不做饭,对这一领域很是陌生;二来厨房的空间有限,却要规划好明确的多功能分区;三来涉及的物品很是繁杂,品类众多,怕是整理过程也要复杂了。于是我还是犯了早已“治愈”的拖延症,这一单生生拖了快三个月才完成。
虽然“客户”是我妈,但规划整理的流程一项都没少:事前调查、面对面咨询、确定方案、上门整理、事后跟踪……奇怪的是,虽是硬着头皮做下来,但整个过程很顺利,而且也没有因为我自己的“短板”(不熟悉厨房)就影响了整个的作业呀。
其实这个问题在我去年给整理师乐月做助理顺利完成了儿童玩具区整理之后就有过思考:我们二人都不是当妈妈的,但是依然能做到尊重孩子,了解孩子,以孩子的视角出发去做整理,并得到客户的认可(请参看往期推文《让娃开心,让妈放松—再乱也不怕的儿童玩具区整理》)链接。正是因为我们遵守了规范、保证了专业,所以,没有什么是规划整理“整”不了的哈哈哈!
“台面不利索,不好看;橱子里的东西不清晰,经常想不起来里面有什么;要用什么东西,想想不好拿,太麻烦了,就算了不用了,将就着吧……”哈哈,妈妈的烦恼,真是典型的右右脑的烦恼啊。重颜值,要便利,物品要看得见、好取放。同样是右右脑的我,非常理解~目标明确了,开动吧!
这次要整理的区域是我家厨房和餐厅。U字型的厨房,却只有4平米,于是在餐厅我们做了一整面墙的餐边柜,来补充收纳空间。虽然厨房有推拉门,但两个空间是连在一起规划使用的,没有分割开。
这样餐边柜+冰箱就成了“收纳区”,进厨房后从左至右依次为“西厨区”、“清洗区”、“准备区”和“烹饪区”。“一个圈”动线,时间和精力真是一点都不浪费。
话说这一部分的物品种类是真多啊:锅具、炊具、厨具、刀具、餐具、杯具,中式厨电、西式厨电,烘焙用具、清洁工具,食材、调料……如此品类繁杂的物品,我们在做“集中”的时候要把所有物品都掏出来平铺吗?以我的角度来说,不要。本就是新晋整理师,经验还不够丰富,而且一下子面对这么数量庞大又品类繁多的物品,怕是不好驾驭。于是,我按照“锅具—炊具&餐具—工具—食材”的顺序,一大类一大类地引导妈妈进行“集中俯瞰”,既化解了压力,又使工作条理清晰。
白色垫布往地上一铺,我和妈把她的宝贝锅们一一抱出来。抱着抱着,人家竟开始情不自禁地发笑。纳闷了两秒钟,我瞬间get到了母亲大人的笑点:不清空全摆出来,永远不知道自己对某一类物品拥有的数量之大啊!
锅具“尽收眼底”之时,妈妈已经笑到模糊了,这是一种开怀的笑(确实都是心动之物),这是一种得意的笑(能够拥有心动之物是稳稳的幸福),也是一种不好意思的笑(但也花了不少银子……)哈哈哈~
“集中”之后,我们来到“分类”环节,当然还是万能“四分法”了。基础版“四分法”当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是对我妈妈来说,这些厨房用品,几乎没有“不喜欢”这个维度。而且有的锅具,于她就是一见到就开心啊。所以,这次整理里的四分类,我做了“变形”:
还有“要展示出来的”?对啊!难道厨房用品就应该浑身油烟任劳任怨吗?不!这年头,早已经有很多锅碗瓢盆是“本可以靠才华却偏偏靠脸出名”的了。而我妈妈这位“外貌协会会员”,就是被它们的颜值打动了,才“笑到模糊”的。
所以,为了俺妈高兴,当初在定制餐边柜的时候,专门设计了大一片展示区。话说我学规划整理的时候正值新家收房,所以很多理念都前置到装修阶段了。橱柜全部定制,自己设计内部结构,不要太好用~如果有朋友现在正好收房或打算装修/翻新,找我们做新家规划,将来生活避雷避坑乐哈哈!
不常用但好看,要收起来却不能被埋没的漂亮小家伙们,就这样在橱柜里也开辟“心动一角”吧~
关于收纳位置。对不常叫外卖和下馆子的老年人来说,餐厨物品几乎属于是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类了。如果热爱而且勤奋,一天三次在使用,比牙刷还高频。所以我在分类的时候,就格外强调了“使用频率”。对应到收纳位置的确定,也是这个思路:在功能分区和大类下,按使用频率收纳,最常用的放在最顺手的位置,而不是“应该”的位置。
这里讲一下我家厨房地柜最上层那个抽屉(就是不用弯腰直接拉开拿物品最方便的那个)的故事:
先前就是这样胡乱放着一些餐具之类。
买了不太好用的收纳工具,简单整理一下,清晰多了。
换了好用又好看的收纳工具,不仅清晰,还……好看!
以上工作,是今年年初疫情期间进行的。当时刚搬进来住三个月,并没有感觉出来任何不妥。但这次整理时,我们已经搬进来一年,而且在整理方面我也晋升为别人的“师”了,学会了站在居住者的角度去思考。
于是我发现:一来这些餐具真的不常用(常用的放在台面上),而它们却占据着抽屉的黄金位置;二来这个“黄金抽屉”在惯常思维中的确是“应该”放餐具,它下面一层的“白银抽屉”是放其他工具的。可是,厨房使用者我爸妈最常用的反而是第二层里的保鲜袋们!
而他们在拉“白银抽屉”时是要弯腰的,这对老年人可不太友好(虽然我爸妈依然身形矫健,但也要保养身体不是)。
规划整理的最大魅力是什么?没有正确的整理,只有适合的整理!于是,我把两个抽屉里的物品对调了:
我就是这样“拯救”了爸妈的腰!
我是右右脑,妈妈也是右右脑,爸爸是左右脑,哈哈我们是不擅长整理一家人。所以,常用的物品尽量放在台面上,就在眼前,一个动作拿取。当然还有尽量上墙啊,节省台面空间~
就在一年前,妈妈还是个挺抵触收纳用品的人。她的想法是:物品已经在柜子里了,再放进收纳盒里,不是多此一举嘛。哈哈,根本上还是怕拿取的麻烦啊。但是在耳濡目染了我合理利用收纳用品后,物品清晰独立,空间整洁美观,生活轻松高效,也要求使用合适的收纳用品了。
食材放在透明的盒子里,看得见,不会忘。不透明的盒子装不常用的工具,没有贴标签,是因为妈说她要“练脑子”,好吧,依“客户”的要求。
往往最合适的收纳用品,是不用另外再花钱买的。比如这两个牛皮纸袋,叠一叠,装囤的百洁布、洗碗海绵、围裙、隔热手套啥的,是真棒!啥?纸袋哪里来的?问妈妈要啊!她们会依依不舍地拿出自己的各式“珍藏”,总有一款适合你。
两只袋子的尺寸和橱柜完美契合,开心。
一条简单粗暴又十分有效的收纳法则:哪里使用放哪里,同时用的在一起。
都说老年人的整理难做,但是这个案例的全过程中,“客户”母亲大人都非常配合。从她笑到模糊的表现来看,对整理的效果也是很满意的。插一句,我妈真是个挺有趣又好学还时髦的妈,在我近两年的影响下,接受规划整理这种新理念已经不在话下了(希望夸奖没有那么生硬)。但对她来说,这仍是一次勇敢的尝试,是一次直面自我、重新认识自己的体验。
对我来说,又何尝不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呢?这绝不是简简单单在做过的整理案例上又累加了一个数字,或者收纳技巧又增进了多少。我走出舒适圈,去挑战了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和更高的难度。
这次整理,不仅仅是几张B&A对比图那么简单,也不仅是我家厨房变成了妈妈喜欢的样子,整洁、方便又舒适还心动。而是我和妈都遇见了更好的自己,我和她之间又多了一种亲情交流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