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要养成,更要打破
上班的路上,走到十字路口,大家都停了下来,等待绿灯过马路。站在我前面的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大爷。他的看起来比他还要老的自行车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这种自行车目前只能苟延残喘在我模糊的记忆中了。现在随着各种共享单车的盛行,自行车已经满大街都是,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只要用手机一次扫,就能开始使用,虽然不能随意停放,但是停放起来其实非常方便。
老大爷为什么还是骑着这个已经在苟延残喘的带着斜杠的自行车呢?
趁着等绿灯的这段时间,我的脑子禁不住转悠起来。
第一个思考结果是:习惯!
这辆车也许已经陪伴了老大爷很长的时间,他已经习惯了这辆自行车,它的颜色,它的手感,它的速度,甚至它哪里的零件是坏的,拐弯的时候应该拐到哪个角度,脚放在哪里最舒服,什么距离的时候踩刹车更容易。
总之,这辆破旧的自行车,好与坏,老大爷都知道。熟悉经过时间的发酵凝炼成安全感,进而变质为依赖感,再变质为保守。
我不否认,也许老大爷的自行车,仅仅是因为浸泡了岁月后,就与情感粘连上了不清不楚的感情,一种美好的情愫。
但只有我知道,我思考的是老大爷与自行车,而背后其实是我和“自行车”的关系,是我的行为习惯不由自主地映射。
于是这股思绪猛然间牵扯出了我曾经随着习惯一步步坠入深渊的一些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并让我在某些保守,自闭,不愿打破习惯。这种行为或许真的能给我带来一些舒适、安全和安逸感,但是却也在另外一些地方,让我困苦地挣扎。
比如我总是喜欢走相同的路,而不喜欢去体验寻找新的路,因为不知道路会怎么样,未知威胁到了我的安全感,导致我日复一日的路上的如常,无法看到更多的新鲜事物。
比如我一直以为只有一种发型适合我,所以每次剪头发我都会只剪一种发型,这种熟悉和安全感延迟了我锻炼成体验不同的自己,接纳不同自己心态的能力。
比如我喜欢跟我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于是就避免跟我性格不同的人做朋友。我身边的朋友虽然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熟悉跟他们的交流方式,相处起来很是轻松愉快。但是当有一天我去审视我的朋友圈的时候,才发现我慢慢给自己建起了一座围城。
打破旧习惯
好的习惯人人知晓,常常清晰可见,但是恰恰有些习惯默默无声,以春雨润无声的方式影响着我们。在某个灵光乍泄的瞬间,抓住它,看清它,然后再一点一点纠正它。被看见了,离改变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