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读了10年书,回国开个烘培工作坊,你傻了吗?
这句话来自一个怒火中烧的爸爸。
他的女儿,初中就在国外读书,直到大学毕业,在国外享受了十年的优秀教育资源。大学毕业,回国发展,女孩开了一家小小的烘培工作坊。每天烤面包,做蛋糕,乐在其中。
女孩的妈妈,对孩子的选择表示持支持,觉得只要孩子开心就好。
但是爸爸,完全不能理解。辛辛苦苦供女儿在国外读书十年,女儿可以选择更好的人生,为什么偏要回国开个小小的烘培工作坊。早知道要烤面包为生,何必出国留学。
女孩有自己的想法,现在已经结婚生子,有一个两岁的孩子,在孩子的养育上,也很有自己的见解。
这让我想起,一位学姐。
在读大学时,她学习成绩优异,人长得也漂亮,很受关注。
有一次,我问到她毕业之后的打算,她说想考研。我说,那研究生毕业呢?她说,找个人嫁了,结婚生子,有一个温暖的家,相夫教子,过着简单的生活。说着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我记忆犹新。
当时,我完全不能理解这种想法。为什么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毕业就要结婚生子,仅仅选择一个幸福的家庭生活?完全可以在事业上有更多的追求,可以干更伟大的事儿。
现在想想,为什么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就不是人生最伟大的事儿呢?
晚上跟孩子爸说起这个事。问他,将来我们的孩子,读了十几年的书,如果也做出这样的一个选择,咋办?
他说,咋办?不用咋办?挺好的。
一方面,孩子有自己独立生存的能力,不为生计发愁,另外一方面,孩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做自己喜欢的事,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这不挺好嘛!
是的,生计不愁,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这岂不是最大的幸福!
我想,那个女孩爸爸为什么不能理解孩子的选择,希望孩子有更高的追求?
也许,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去绑架孩子的价值观,把外在的成功看得太重,把内心追求愉悦和幸福看得太淡,或者把成功的人生只定义成拥有更体面的工作,更多的金钱收入。
想想,爸爸的想法可能有年代的烙印,曾经是成绩好进入大学,就可以改变命运或者是生活状态。
而如今和未来的社会,将没有固定的精英模式和成功的标准。成功变成多元化,多模式化,是否成功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主观价值判断和付出的努力。
我个人觉得想要获得最大的成功,首先要有自我认同的能力,即了解自己,并能正确客观的自我评价的能力。
正确客观的自我评价,要能回答以下四个问题,也就是自我了解的过程。
1、我是谁,我的本质是什么?
2、我是怎样的人,我的个性、特长与能力如何?
3、我想做怎样的人,我的愿望和理想是什么?
4、我应该做怎样的人,我的道德和价值观是什么?
突然,想到前段时间热播的韩剧《W——两个世界》。
当男主明白自己是漫画的主人公,是别人笔下的人物,自己所经历的人生,并不是自己能主导的人生时,他的内心世界一下子坍塌啦!
他一直要找的凶手,竟然是不存在的,他的父母和亲人为什么被害也是没有原因的,只是为了增加漫画的故事情节,进而突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他所经历的一切痛苦,他所追求的一切直相,对他而言,都没有意义。
他所在的世界,在他明白真相的那一刻,一切都静止了。
如果,人生对自己来讲,是没有意义的,这才是最可怕的!
而读了近二十年的书,还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想做怎样的人,应该做怎样的人。那么,人生对自己来讲,又有何意义,又为何而活呢?
朋友和我说,清楚地记得大三的那年,她就经历了大约一个月这样迷茫的日子。她痛苦地想要知道,自己想做怎样的人,想要怎样的生活。
因为,上大学之前, 她被引导的人生目标就是考上大学。考上了,目标达到了,那么之后呢?大一,光顾着玩了,大二,仍体验着美好的大学生活,到了大三,才开始思考人生。
无论曾经的自己如何,现在,我们可以早点引导孩子,让孩子了解自己,认同自己,找到人生的意义!
切记,是孩子的人生,而不是我们的人生!
最后,把我最喜欢的一位大师的这句话,送给大家,共勉!
“Wisdom tells me I am nothing. Love tells me I am everything. And between the two, my life flows.”
“智者告诉我,我只是一粒微尘,爱却告诉我,我是全部,在这两者之间,我生命的河流在宁静、持续地流淌。”
—Sri Nisargadatta Maharaj
(图片来自网络)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