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定義香港人?
2017-05-09 本文已影响0人
Chun_Chiu
在大陸與人初相識,首先會被問星座,第二就是你從哪裡來,兩條問題下來,對方就會形成對你的基本印象。
香港人在大陸有什麼普遍的形象呢?生活節奏快、愛中英夾雜、說「港普」,無耐性等等。假如你的行為偏離了以上的特質,例如你的普通話有捲舌音,對方往往會驚呼:「你真的是香港人嗎?」
用簡單的一兩個標籤來推斷出一個人的全部面貌,本身就犯了以偏蓋全的謬誤。
然而,在大城市生活,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往往點到即止,誰都沒有耐心去深刻了解一個人,而以偏蓋全正是最快捷而偶爾有效的認知方式。
這是思考的惰性,而且是難以避免的。正如我們看多了網上新聞,就會覺得所有大陸遊客都是素質低;上多了高登討論區,就會覺得所有港女都是「港女」。而以偏蓋全慣了,成見就會形成。
成見是很可怕的事,它會扼殺可能性。
我在大陸呆了快一年,現在已經習慣看簡體字、用微信、甚至偶爾會說些大陸的潮語,有些香港朋友會提醒我,你應該這樣那樣,才能防止「大陸化」,做個真正的香港人。我想,什麼時候香港人要用某些行為習慣來規範了?為什麼我要為了保持香港人的同一性,向一個廣闊的世界關上大門呢?
八、九十年代是香港最好的日子,那時候的香港是東亞的中心,也是歐美在亞洲的落腳點和中轉站,真正的國際都會。作為國際都會的市民,應該什麼都會,什麼都可以,中英日韓都講得,繁體可以簡體也可以,這樣才能吃四方飯,做全世界的生意。
這種不能定義、不能蓋括的特性,在我心中是最香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