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最忌讳“转移责任”、“马上弥补”。
今天我们来说说,如何疏导孩子的情绪。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暴露出情绪方面的问题,他们整天闷闷不乐,或者一触即发、暴跳如雷,自我控制能力差,攻击性行为多。如果没有给他们买想要的玩具,饭菜不合口,或是和小伙伴发生冲突等等,都会令他们产生不良情绪。
于是,我们为了快速把孩子哄好,采取“转移责任”,“马上弥补”的方法。
比如,孩子摔倒哭了,我们会说:“宝宝不哭,都怪地把宝宝绊倒了,我们打地”;孩子玩积木,积木倒了,我们会说:“宝宝不哭,都怪积木不听话,我们不理积木了”;孩子自己没有保管好玩具,弄丢哭了,爸爸立刻领着再买个一模一样的..……
这样哄孩子的方式是不是很熟悉?
当情绪发泄有了出口,失败的责任有了迁怒的对象,失去的东西轻易又回来了,孩子是很容易平复情绪的。但是,这背后隐藏着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家长们可能忽视了,那就是孩子没有了对责任的判断能力,没有了承担责任的勇气和坚持的毅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自然地把失败的责任推卸给他人或者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放弃努力。当周围没有人配合他们做“转移责任”,“马上弥补”的时候,孩子就会失去方向,长时间沉浸在负面情绪中。
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无法坦然面对失败,也不会反省。无论是应对学习,工作,以及亲密关系,都会显得极不成熟,也难以进步。
举个例子,小米有一次忘记带作业了,学校离家很近,他骑着心爱的滑板车去学校拿作业。这时天色已晚,到了学校门口,他没有把滑板车带进校门,而是放在了门口监控头下,就上楼了。
几分钟下来滑板车不见了,小米伤心生气极了,哭着在学校附近来回找,不肯回家。爸爸等了半天出来寻他,小米见到爸爸嚎啕大哭起来,手上拿了一个棍子,发誓一定要找到小偷,狠狠地教训他。
回到家,小米趴在妈妈怀里哭着说:”妈妈,你能理解我的感受吗?我好伤心,这个滑板车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不想失去它,你帮我找回来。”
妈妈摸着小米的头说:“妈妈理解你的心情,我像你那么大的时候,养过一只麻雀,从没有毛的时候养起,就因为我的一时疏忽,小麻雀掉进有水的碗里淹死了,我哭了很久,内疚了很久。”
小米抬起头来说:“妈妈,我恨这个小偷,他太坏了,我一定要找到他,好好教训他!”
爸爸看小米伤心,拿出手机准备在淘宝上再买个一模一样的,被妈妈用眼色制止了。
晚上睡前,小米依然对滑板车被偷的事情念念不忘。妈妈说:“其实滑板车丢了,你自己要承担80%的责任。”小米一听很不开心说:“我遇到伤心事还要被批评。”
妈妈说:“儿子,妈妈虽然理解你的伤心,但妈妈也要让你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要教会你承担责任。漏带作业这个问题,妈妈提醒过多次,只要你在收拾书包的时候对着作业记录本检查一遍就可以避免。
今天滑板车丢了,一半原因是因为你没带作业,一半原因是你没有把滑板车拿进学校铁门,或者请保安叔叔帮你看一下。滑板车与其说是被人偷了,妈妈觉得更合适的说法是你放在路边,被人捡走了。”
小米一听眼泪又掉下来说:“难道你还要怪我!”
妈妈:“妈妈不责怪你,但希望你有勇气承担这个责任,并吸取教训,你已经是一个男子汉了。”
后来,妈妈跟小米达成一致意见,他坚持收拾书包的时候对照作业记录本检查作业,2周之内不漏带作业,就可以重新买一个一模一样的滑板车,前提是要用自己的压岁钱。
入睡前,小米眼睛依然湿润:“希望捡到滑板车的人,能够好好对待我的朋友,就像我对待它一样。”
妈妈:“喜欢的东西要好好珍视,好好保管。你以后还会经历很多类似“失去”的痛苦,能够改变的努力争取,不能改变的就要坦然接受。
乐观的人会这样想:幸好我还可以通过2周的努力,再买一辆新的。悲观的人这样想:我好伤心,好难过,我无法忘记心爱的滑板车,我恨那个小偷,我一定要抓住他。
你想做乐观的人,还是悲观的人?”小米擦擦眼泪说:“我要做乐观的人。”
周末的滑板车风波,东西损失了,小米伤心了,但对他来说也许上了人生很重要的一课。
如果跟他一起谴责小偷,并马上再买一辆新的滑板车,小米会少流很多眼泪,伤心和愤怒的情绪也会很快平复。但是,他会完全忽视自己的责任,以后既不会改正草草收书包的习惯,也不会学会好好保管自己新的滑板车,更学不会用乐观的态度自己平复情绪。
所以,帮孩子做情绪疏导时的目标,不应以把孩子哄好为目的,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坦然接受不能改变的结果,学会承担责任,吸取教训,并且用乐观的态度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