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旅行拓在身上的印痕
不知不觉,回国已经是整整六个月。初回来的时候,我一直理不清楚自己心里对德国的感觉。要说最多的还是不舍,很多很多的不舍,六年来结交的朋友,这一刻全都放下各奔东西,有时候记忆飘到楼下常去的超市都觉得满是情意。这样一段让我觉得辛苦又甜蜜的留学时光在我生命中到底会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我也不知道,只觉得他它千金不换。身边人都跟我说,你毕业回国跟我初见你时候不一样了。我想这都是时间,旅行和阅读的拓痕吧!
多走一段路就多一个看世界的角度
每每多走一些路,我就会换一个新大脑,对很多事情都会有新的灵感,暂且说说德国在我心中印象的变化吧。
14年八月,完成最后一门期末测试以后,我一个人背包去了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波兰是二战中希特勒开刀的第一个国家,战争中损失惨重。波兰境内有一个著名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二战期间数不尽的生命在这里画上句号。纪念馆里有一个场景是将集中营里小孩子的鞋堆在一起,高高的像一座小山,鞋子满是灰尘,皱皱巴巴的。一双鞋,不,一只鞋可能就是一个生命。我在那座小山面前,跟许多来访者一样,挪不开脚步,抹着眼泪。那一瞬间我对德国是愤恨的,在感叹的是德国怎么忍心,怎能忍心这样对待这些小孩子。
再往里走,看到二战期间德国的文件,详尽的记录俘虏的姓名,籍贯,出生日期,死亡日期和死亡方式等信息,全部都详细的记录下来,那个熟悉的德国便又扑面而来,对信息的采撷收纳近乎变态的规整。哪怕是对集中营,这样一个血腥之地的管理。二战之后能迅速的定位德国的罪行,或许他们自己整理的文档也帮了大忙吧。
那场旅行结束以后,德国在我脑海中的形象更加立体起来。旅行后偶然间遇到雷德福德写的文章《战俘营的经济组织》,里面讲到小到战俘营这样一个生命如草芥的地方也是有经济现象的。战俘营里流通的货币是香烟,因此围绕香烟,战俘营外可以看到的一系列有趣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假币劣币等经济现象在战俘营里可一个都不少。这不就是一个小点的现象无限放大就是整个社会的最好证明?
波兰之后,我开始在德国境内细致的旅行,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走,在行走的过程中德国对战争的忏悔也让人不禁感叹,大大小小的犹太人纪念馆,俄罗斯红军纪念碑遍布德国各地。如果说树立纪念碑的事情在世界上太过寻常,那在很多民宅门口都会看到一个铜制的小标牌嵌在地上,这些标牌通常都会高出地面一些,有时候不小心还会被绊一下。标牌所在的位置就是二战中被俘虏的犹太人原先居住的地方,标牌上写着原来住户的姓名,出生年月和最终归宿。这个标牌被称为“绊脚石”,让所有经过的人都不要忘记那段历史。
绊脚石在这些之后,我又遇到《平庸的邪恶》等书籍对二战人性的剖析再次换了一个脑。一段段旅行,一段段阅读就这样让德国和二战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不断的深化、立体。以后他们的形象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也不知道。只是明白,只要我不停,下一站说不定就有新的认知。
对人文、自然、历史的执着追求
旅行之前我是一个历史盲,地理盲。高中时候RY看我的历史试卷,说,也是服你,你这历史得有多差才能一个字都写不出来,老师想给你分都没办法。
开始旅行以后,高中初中没学到的地理和历史知识,都在行走中立体的呈现在我眼前,我开始用双眼的观察和双脚的丈量来代替大脑的机械性记忆,那些从前怎么都学不会的东西,现在却是融会贯通起来。越走越是发现,一个地方现在的人文地貌跟历史纵向的发展和地质、大自然铺陈开的土壤息息相关。城市生活让我们总是把大自然推得很远,大自然热的时候,想让你出汗,你躲在空调房里吹着冷气;小河塘本是脱了鞋子就能嬉戏的地方,河堤处却是砌满了石头,栽上树,让你只能远远的看;我们住在很高很高的楼上,不接地气。在马达加斯加的一个月里,我脱掉鞋子像当地人一样走路的一瞬间,突然觉得好亲近、好踏实,像是久别重逢的朋友。
我越走就越是对缘分、因果和大自然心生敬畏。
走的路换来更好的回归
之前听过一句话,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归。当时听到的时候还想,什么鬼话,现在想想可不就是这样。我绕了一大圈才学会爱自己的国家,也爱自己家乡和家人的本来面貌。
这次回家以后,我四处寻找家乡的博物馆和历史故事,对家乡何以长成现在的样子充满好奇。这才知道,一个城市最美的样子就是他本来的样子。
走的越远,心却是越近。
旅行的后遗症
1.旅行的一个后遗症就是不管什么时候,说要出发十分钟就能打包好行李,说走就走
2.看电影看书,提到的地名一定会在地图上找出来,顺便看看历史,顺便查查那边有什么好玩儿的
3.开始变得很爱运动,因为想走的更远
4.身边的装饰品来自世界各地,朱家角的剪纸,马达加斯加的刺绣,二战的壁画等等
5.很容易把一个小城市走成一段长旅行
同样与我而言,到现在为止我还是不知道旅行的意义,只是随着兴趣信步走来,记录着自己这一路的收获和变化。
愿自己一生都能走出去,睁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