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生经典文章收录人在江湖

静坐入门 萧天石

2019-03-02  本文已影响65人  a463cc15b18a

                      ――来源于东方修炼学

道家养生,有境界,有程序。

一念不生,方为眞静。

静坐可以使精神集中,如物理学上所谓「焦点」之作用也。其点愈小,其效愈大。中学时代,以镜映日,调成「焦点」,便可燃物,君岂忘之乎!

静坐之初,两目宜凝视「山根」片刻,次守脐下「丹田」,使心火得以下降。后乃存神「泥丸」,忘机绝念,但一片虚灵,与万化冥合,斯得之矣。

坐至静时,呼吸自然细、长、深、匀而下沉丹田也。

静坐之际,杂念纷纷,无法遏止,则可擦足心一百零八次,或两手搓热,揉眼三五次,或翘起足尖,摩擦四肢,甚且下坐散步片刻,然后再坐。如此反复训练,久而久之,则自然念少,而乐于静坐矣。

念佛、听息,亦可止念。

行住坐卧,提起正念。何谓正念?盖只有一念,别无他念之谓也。

担得起,放得下,看得空,凡属道家,皆当有此气魄!

中年修士,静坐工夫,自可坐上行之。老年修土,不妨卧上行之。

愈上乘,愈简易,佛家如此,道家亦然。

谈道学,贵在博览羣经;做工夫,贵在「一门深入」。

道家工夫,彻始彻终,只是一个「静」字。静者,陶镕身心之不二法门也,旣可固其命元,又可澄其性海。淸静经云:「人能常淸静,天地悉皆归」,信然。

道家炼精,非炼后天之浊精,乃炼先天之元精;炼气,非炼后天之凡气,乃炼先天之元炁;炼神,非炼后天之识神,乃炼先天之元神。然离后天便无以见先天,故不得不从后天做起。

开关途径:由导引法逐渐开关展窍者,是一路,由气力充沛,忽然八脉全通者,又是一路。

但开关展窍,尙非基本问题,其关键完全在乎「育阳」。损之又损,以至于无,无则生有,有则神矣。故目毋多视,耳毋多听,口毋多言,日常淸心寡欲所以育阳也。又静坐之时,心无杂念,一片虚灵,静极阳生,亦育阳之一法也。

南宗工夫,有从气功入手者,有从静坐入手者,凡筑基、采药、还丹、结胎、温养,步步不能放松,故非与师同处,随时指点矫正不可。

学南宗者,人人景象各异,师师传授不同。

北派淸静工夫,虽力量较小,收效较迟,然锲而不舍,铢积寸累,亦可成道无疑也。

道家工夫,十九守窍,而「仙学眞诠」则谓文始派工夫,至简至易,不守任何一窍。但非上等根器,恐不易入门耳。

静坐之时,虚极静笃,丹田之内,眞火自生。伍柳仙宗所谓用巽风吹嘘者,似犹不得谓之「眞火」也。光厚老和尙,其炼成之三昧「眞火」,可由拇指指头传出,按人脉门,立卽起疱。此云「眞火」,庶几近之。

靑城派不守窍之上乘工夫,虽入手稍难,见效稍迟,然功力所至,确有「万窍齐开」之妙用也。

事来则「有」,事去则「无」,如行云流水,纯任自然,道人日常修持,固宜如此也。

萧先生所著「道家养生学概要」,体大思精,卷帙浩繁。就中「静坐入门」一章,尤为甘苦之言,论丹道演变各章亦他书所罕也,兹并节录如次:

静坐入门

一、坐法种类繁多,道佛(包括禅密与瑜珈)各宗派,其大要者可得百数十种,就中以跏趺坐为最殊胜。跏趺坐,普通系全跏趺坐(双盘)而言。不能者可用半跏趺坐(单盘)若单盘亦不能者,则可用方便坐。臀部用软垫或软枕垫高一二寸。此可收调身定身,气沉丹田,心易静止之效。

二、两手结定印:置于丹田前位。结印之法亦多。普通太极印与三昧印。太极印系两手抱成一,如太极形。右手四指握左手四指于外。左手四指微屈于内,左大拇指与右大姆指相接,使成太极形。三昧印,系两手掌伸直平仰,右掌仰置左掌之上,两大拇指微接。此二印,皆可使左右气血起交流作用,而收互畅舒适之效。

三、头正颈竖,后脑微收,下颚微压。头宜正,切忌向前俯或后仰,使脑易于舒宁。颈宜竖(不可用劲),切忌偏斜,可使脑神经丛畅适。后脑为司思虑记忆之枢纽,微向后敛,下颚向下略压左右二动脉,可减少血液上冲,并使脑皮质神经得到安宁,而减少思虑妄想。总之使整个脑部中枢神经,能轻松空灵,其最要也。

四、口宜轻闭,齿宜轻叩,面宜微带笑容,舌须抵上腭,卽轻接上门牙唾腺中,以生津液而接神水。迨满口津生,卽吞之,以意送入丹田,作一次或作三次吞皆可。得静定极境,津液便觉香甜,且如泉涌,不但可助消化,且具延命之神效。

五、两目垂帘,露一线微光,凝视一点,不可移动。全开则神易散弛,全闭则神易昏沉,故一般多用「垂帘凝视法。」若用「内视法」,则可用全闭法。目为心之机,内视寂照,守于一点,亦卽「系心一处」法门。

六、两耳反听,以收耳韵。耳不听外声,可内听心声,内闻自性。此亦凝神以得静定之要法也。故古眞以「收视反听」为一重要修持工夫。耳听于外,与目视于外,其有害于静定之持续,心境之虚明,及精气神之颐养,一也。古眞有「闭耳目口之外三宝,以养精气神之内三賨」,其旨意卽在于此。

七、背脊宜竖直,如壁立万仞然,无论惊涛骇浪,均屹然不为动也。坐中最忌脊骨弯曲,宜向上伸直,如悬一串铜钱。可使内在之眞气贯顶,脊部舒畅。

八、两肩宜平正,不可左右斜,或前后偏歪。胸宜扩展,平挺开张(不可用劲),切忌向后凹入。同时,肋骨宜根根拉开伸张,使内脏各得正位。肋骨不开,肺卽受压缩,而不能扩张,有碍呼吸不小。

九、胃不可下垂,而宜略事压提,腹部尤宜向后收缩。使向背贴近(切忌用劲),尤切忌高腹凸肚。谷道及阴蹻宜微微夹提,不可任其松弛。

十、坐中呼吸,宜绵绵密密,若存若亡。初步以「细,长,深,匀」四字诀为入手法门。深者,以能息息归田为初功,能息息归踵为中功。匀者,息与息间,如音乐之节奏,长短间隔,均能合拍。

十一、坐时全身神经不可紧张,肌肉亦宜放松。

十二、心宜内守,神宜内照。切忌向外攀缘,或冥想、妄念。大抵聚心之所,卽予凝视寂照,不移不动,久久纯熟,自可无虑,物我两忘,而得大定之胜境矣。能入大定者,如熊龟之冬眠,不但一冬,卽十年数十年,出定以后,与未入定前无异,故能长保靑春与延长生命也。

十三、打坐前后,均有助道余功。此助道余功,亦如道门修丹诀法,因师承之傅授而不同。大抵于静功而外,酌加若干之动功。如按摩、导引、俯仰、屈伸、揉打、弹拍、叩齿、鸣鼓、舒筋、松节.........之类。

――以上摘自萧著「道家养生学概要」

道门中工夫有守窍者,有不守窍者。有不守窍而守空者,有不守窍亦不守空者。守窍入手易,最后证果难。不守窍入手难,最后证果易。守窍之授受易,不守窍之授受难。

――此录自萧著「玄宗要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