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行榜,经济环境双优城市集中在这两省
山川网:在前两天推送的关于2018年快递业务量&业务收入省份及城市排行中,我提到了一个观点,叫做——了解城市,从关注城市各类软指标开始。
所谓的软指标,自然是相较经济总量、人口总量、财政收入、基础建设等硬指标而言的。相较于硬指标的高关注度,软指标往往关注度较低,但是这些软指标却是真真切切能够影响到一座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
冬季,因为多重客观与主观原因的结合,历来都是一年中城市空气质量形势最为严峻的季节。翻看过去两三个月的推送,我们基本上也有定期关注中国空气质量最严峻区域,本年度雾霾再度围城的情况。
那么回顾2018年全年,中国各区域、各城市的空气质量总体情况究竟如何呢。正巧,前不久生态环境部通报了2018年全年,国内169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我们不妨就来找一找,那些经济、环境双优的“真宜居之城”。
1-12月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变化幅度排名
在公布2018年全年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排名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2018年全年,中国城市的空气质量变化情况。
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特定的阶段,为了达到必要的经济任务,在环境指标上做一定的妥协,是大家都能够理解的。所谓不怕当下环境质量不佳,就怕看不到任何好转的希望。
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以下表格中负数表示综合指数同比下降(即空气质量改善),正数表示综合指数同比上升(即空气质量恶化)。正向排名即去年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较大城市排序,负向排名即去年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较小、甚至恶化城市排序。
空气质量形势最严峻的区域,一直以来都集中在以华北、东北为代表的中国北方地区。比较值得庆幸的是,2018年,空气质量情况改观最为明显的,也同样是北方都去。
排在榜单前两位的哈尔滨和长春两座东北省会城市,在过去一年空气质量改善情况均超过20%,应该说是非常不错的成绩。
紧随其后的,就是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四省多座城市。在名单之中,我们发现了多座京津冀及周边“2+26”空气质量重点监管城市的身影。衡水、保定、邯郸、长治、石家庄、邢台、德州都在此列,在持续的政策高压之下,这些城市一定程度上都做到了为了环保指标“壮士断腕”。
那么说完了好的,我们还要说说不好的。在2018年生态环境部重点关注的169座城市中,绝大多数城市空气质量都有所改善,区别只是改善幅度的高低。只有8座城市,在2018年空气质量仍在进一步恶化。
其中,河南省上榜城市最多,共有4座,分别是信阳、驻马店、南阳、漯河。这4座城市地处豫中、豫南地区,正好不在京津冀及周边“2+26”重点监督城市的榜单中。这更加证明了,上文提到的晋冀鲁豫四省空气质量改善明显城市,几乎完全是政策之力。
特别值得大家关注的是,位于2018年空气质量改善倒数榜单第二位的常州市,这是2018年空气质量恶化(综合指数为正)城市中唯一的经济发达地区城市。按照当地媒体报道,2018年常州GDP预计超过7000亿元,并计划5年内GDP破万亿。
在这个敏感时期,环境指标出现明显倒退,显然是非常棘手的一件事情。前些年在隔壁邻居无锡上演的“太湖蓝藻”事件,足可以成为常州的前车之鉴。蓝藻事件对于无锡城市发展的影响十分巨大,直到今天该事件阴影仍未完全散去。经济与环境之间如何抉择,将是未来两三年内常州的大问题。
1-12月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
上面说完了改善和提升的过程,接下来我们就要说说2018年空气质量前20名城市和后20名城市的结果了。
先从后20位来看,如上文我们所说,全国范围内空气质量最差的20座城市,集中分布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和陕西5省。
其中,河北上榜5城,河南上榜4城,山东上榜2城,山西上榜6城,陕西上榜3城。以上5省,目前都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发展目标压倒一切,另一方面环境问题带来的弊端一日胜过一日。
空气质量全国倒数第一的临汾,巡视组、督导组、座谈会、批评会在过去两三年来来去去、循环往复,但是至今环保形势仍然不见好转。当地糟糕的政治及经济生态,使得传统的治理手法已经无法在当地生效。如果接下来不能采取强有力的雷霆手段,只怕来年倒数榜上仍是第一位。
经济环境双优,广东、浙江成最大硬赢家
在过去的这些年里,各类城市宜居榜单层出不穷。作为普通城市居民而言,“宜居”的最刚性基础条件,就是经济发达,环境优良。
在上文的2018年中国空气质量最佳20城榜单中,沿海城市的表现整体要优于内陆城市。如果我们按照上榜城市的省份归属做下排名的话,有两个省份表现最优,他们是——浙江和广东。
其中,浙江上榜的城市共计5座,舟山、丽水、台州、温州、衢州;广东上榜的城市共计4座,深圳、惠州、珠海、中山。
浙江和广东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民营企业最繁荣地区,中国两大顶级城市群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重要腹地。能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将环保工作做到如此水平,非常值得国内各地区学习。
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青山绿水”的价值将会变得越来越高。这些城市的吸引力,也会在未来进一步释放和扩大。
对于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取舍,最糟糕的结果莫过于,环境牺牲了,经济却没发展起来。而回头治理环境所需要付出的巨大成本,地方政府更是无力承担。这样一来,当地居民,就会成为这一城市发展进程失败结果的最大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