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大国护眼之策-青少年近视防控指南》— 赵阳
讲真的,之前看到这一期更新的新书觉得不太适合写感悟分享,尤其是感觉书名很大,但是对于近视的自己而言,当我全程认真听完后真的收获颇大,可以说也是打开了自己的认知边界。
其实我想应该有很多人会有类似的想法,觉得我不近视,根本就不需要听这个近视防控的医学知识。不过现在大筛查发现高中生的近视率已经高达90%,尤其很多小孩刚上学没几年就近视了,出现了近视低龄化趋势,近视防控已经上升到了国家重视的高度层面。
视力和近视度完全是两回事,这二者不是一一对应的。这对自己而言就是一个认知盲区,很多家长也会有一个错误认知以为“视力等于近视”,不是说你的视力1.0,你就没有近视,也不是说你的视力改善了,你的视力就治好了,如果仅仅只是看数字高低当作判定是否近视,那就有很多人会用一些方法在短期内去刺激视力提高,这里面就有很大的“割韭菜”,“智商税”的空间。
所以对于家长而言,一定要了解一件事,就是近视防控一定要看眼睛的大小(眼轴),这才是衡量近视程度的核心,就是“眼轴”才是和“近视”相对应的,眼轴之前自己配眼镜看到过这个数据,但是过去完全不太懂,这下也是get到了。
还有一个概念,叫屈光档案。在近视之前我们只关注视力是发现不了近视的,当你知道眼轴和屈光档案这两个概念后,我们是可以提前发现近视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在生下来后,大概在3岁左右,老天爷给了我们每一个人300度的“远视存款”,所以我们离近视是有一段安全空间的。
但是在消耗这个空间的过程中,我们是完全没有感觉的,视力一直都很好,直到被消耗到变成零度的那一天。正常用眼应该在16岁才到零度,这个300度的储备应该够你消耗整个童年的,到16岁快成年才消耗完。但是如果在8岁就消耗完了,这个“存款”后面肯定就从正的变成负的了。所以当我们知道眼轴这个概念后,从孩子三岁的时候开始查眼轴,每年查一次,就大概能算出来它什么时候能消耗完。
这里面还涉及一个社会心理学知识,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是人对于预防性的事是没有什么热情的,人只对治疗性的事有热情。确实是,因为很多人更愿意相信自己看见的。
书中知识很多,例如现在很多孩子要长时间盯着电子产品上网课,家长如何引导孩子通过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来预防近视,例如采用投屏的方式来控制距离,或使用坐姿矫正器等等,讲究用好光、调整好姿势,注意距离,还包括中青年的干眼症、老人的白内障,隐形眼镜是不是适合经常带,甚至女生画眼妆如果卸妆不干净对眼睛的伤害,都很值得学习。
借作者的话总结一下,一个孩子一辈子能不能不近视,60%取决于家长的认知水平,就是家长懂不懂,知不知道;30%取决于给你指导近视防控的那个专业人士;10%取决于孩子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