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国视角有意思的文章历史

石油战争、粮食战争与税务战争(上)

2017-05-30  本文已影响71人  a4baf5bff377

2008年金融危机蔓延,物价飞涨,油价飙升。

当此之际,中央电视台《财经报道》播出系列节目,尤以粮食问题和石油问题最为煽情,惊悚文和蛊惑语跳跃闪烁其间。

这也叩击我对粮食的底层记忆,尤其是在石油中添加乙醇,国内外媒体先后报道是乙醇代替石油造成粮格普涨及其粮食危机之后,更引起我的关注和思索。

我在看过《财经》的部分节目,在网上浏览相关的文字内容后,先后买了《石油战争》、《粮食战争》和宋鸿兵的《货币战争》(2007年版),这几本书看看停停,从2008年暑假直到这学期的寒假,《石油战争》大致看完,《粮食战争》读的稍细些,《货币战争》不忍卒读至今也没翻完。

《货币战争》(宋鸿兵2007年版❶)我大约只翻三分之一就束之高阁了,个人感觉这应该是一本惊骇的小说而不是严谨的财经著作。

《石油战争》(威廉·恩道尔 (Engdahl F.W.)著赵刚译❷)2008年4月出版,当时石油价格正处于加速上涨阶段,石油的每一次上涨都引起媒体的惊呼,2008年7月11日,原油达到147.25美元的历史高点。

(美(Engdahl F.W.)著2008年知识产权出版社)

《石油战争》和《粮食战争❸》一样引用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的一段话“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住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住了货币,你就控制住了世界。” 。文章围绕石油与美元的关系展开,也抓住问题组织材料,史料跨度160年,力图解析石油危机、不结盟运动、马岛战争、核不扩散条约、德国统一等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故事生动,情节引人入胜。但似乎并不能说服我,我感觉是有些问题的。如果要驳倒威廉·恩道尔 (Engdahl F.W.),是不容易的,他是著名经济学家、地缘政治学家;从事国际政治、经济、世界新秩序分析研究愈30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学士、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比较经济学硕士。他还发表过《粮食危机》、《目标中国》和《石油霸权》等。

不管他的来头有多大,无论他对中国进行了怎样的吹捧,但他在引述材料之后就得出必然结论的手法使我警惕和怀疑,尤其是他充满阴谋论的趋势判断让人既熟悉又陡生戒备。

由于《石油战争》2008年纸质版不在身边,我又买了Kindle电子版,新版本经过修订,换了出版社,于2016年1月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❹。我仅选择我们相对熟悉的三例加以说明。

(美 (Engdahl F.W.)著 2016年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第12 章《四处树敌 从邪恶帝国到邪恶轴心》共七小节,第四小节《瓦解苏联》的观点(Kindle版3921/5587页)是:

苏联解体是20世纪历史上非常重大的时间。但很少有人了解,20世纪早期,布什政府的政策制定者们就已经对俄罗斯及其卫星国进行了冷酷的算计。通过被迫进行“市场改革”,俄罗斯被带入美国的经济轨道。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苏联的瓦解,还是俄罗斯的改革都是多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也是内外因共同发挥作用的必然,岂凭美国因素就能起作用见效果?

第十五章(Kindle版第4761/5587页)《惊天骗局 页岩能源横空出世》的提要是这样的:

21世纪初,一种新的油气开采技术-----页岩气开采,令英、美石油巨头垂涎三尺。这一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开采方式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然而随着实践中漏洞百出,这一神话也随之破灭。

第15章第二节的标题是(Kindle版4789/5587)《漏洞百出的技术》。

我们知道无论什么技术包括页岩气技术革命都有一个迭代和升级的问题,就像手机的硬件和软件一样,页岩气技术一问世岂能完美无缺?

百度百科页岩气革命的描述是:世界上对页岩气资源的研究和勘探开发最早始于美国,依靠成熟的开发生产技术以及完善的管网设施,美国的页岩气成本仅仅略高于常规气,这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实现页岩气大规模商业性开采的国家。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已经超过了1000亿立方米。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页岩气产量增长超过20倍——从2006年仅为其天然气总产量的1%,到2010年增长至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20%。

第三节《切尼的“哈里伯顿漏洞”》第一自然段(Kindle版4811/5587):页岩油气在美国大行其道完全是靠一个人,那就是时任副总统迪克.切尼。

稍微知道美国政治的人都知道,个人的作用在美国是没有制度重要的,一项新技术的研发、应用靠美国一个人、一个副总统就可以?

《后记》(Kindle版5579/5587)全书倒数第三自然段写到:

英、美战争的核心算盘就是控制石油。对地球上关键的油气控制器的争夺,就是战争与和平的问题。这场争夺从一个地区转战到另一个地区,2014年情形俨然就是1914年的翻版。

2014年情形与1914年的情形截然有异,岂是简单的翻版?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贸易是战争的替代,只要贸易不中断,战争就不会发生。想想前不久东亚半岛局势,在评论和报道看来战争几乎一触即发,但韩国日本股市波澜不惊,仗打起来没有呢?


为了不为作者所迷惑,必须跳出他的思维框架,来个不唯书只唯实。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2003年3月20日美国打响伊拉克战争,当时有一个宣传口径是美军行动的根本目的为了控制石油从而操控世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停止正常播音,开辟特别节目大容量全方位解读战争的由来、经过并预测其走向。

我在读《石油战争》之前中国方面有四家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与中化集团)与壳牌、雪佛龙等国际巨头一同获准参与伊拉克石油开采竞标。央视国际2008年4月16日曾以《中国离伊拉克油气资源又进了一步》为题做过报道。

如果美国是为了石油,就不会让中国参与伊拉克的石油竞标,2008年伊拉克还是在美军的“占领和控制”(媒体语)之下。

在我读完《石油战争》大约九个月之后,中国商务部2009-10-13 17:48发布消息:伊拉克国营的南方石油公司近日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和英国石油公司(BP)签署合约,共同开采伊拉克鲁梅拉油田。该油田是具有日产110万桶生产能力的超大油田。2009年11月3日正式签署协议。

(陈可国从新华网截图)

如果美国是为了石油,就不仅不会让中国参与伊拉克的石油竞标,而且更不会让中国正式签署开采协议。2009年伊拉克还是在美军的“占领和控制”(媒体语)之下2011年12月17日最后一批美国军队才撤出伊拉克。

有意思的是,美国国会于当地时间2015年12月18日投票批准一项议案,正式解除美国长达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已经开始正式向中国出口石油了

(陈可国从中国管道商务网截图)

无论《石油战争》2016年新增版对2008年的版本做怎样的修订,石油战争都没有打起来!

无论作者对战争有怎样宽泛的定义,石油战争都没有打起来!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贸易是战争的替代,只要贸易不中止,无论是石油战争还是粮食战争都不会发生!


注释❶《货币战争》宋鸿兵著     2007年6月  中信出版社出版

❷《石油战争》威廉·恩道尔 (Engdahl F.W.)著,赵刚译  2008年4月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

❸《粮食战争》CCTV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❹《石油战争》威廉·恩道尔 (Engdahl F.W.)著  赵刚等译2016年1月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同时发布Kindle电子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