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亲子共读营第一天学习心得

2023-04-10  本文已影响0人  然妈Miya

特别感恩学校的安排,我参加了中信出版社的绘本亲子共读营,其实对于绘本亲子阅读我一直感兴趣,特别想学习一下。对于我来说,大部分的绘本我总觉得内容很简单,很快就看完了,只是知道了这个故事,但不知道如何挖掘里面更多的价值,也不知道如何带着孩子一起去探索更多。

听了今天的课程,我有如下收获:

首先,明确了为什么要读绘本。

第一,认知经验的培养

人类早期的信息记录是靠着岩画形式流传的,那么儿童发展认知也是按照图画、图形、符号、文字,这样的演化序进行的。现代意义的绘本,比之上一年代流传的小儿书、漫画书、儿童文学书,更具备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缓坡度、渐进式的学习过程。

比如适合1岁以下宝宝的布书、塑料书、触感书,适合入园前年龄段的洞洞书、机关书、视觉游戏书,再到入园阶段的虚构类故事书,小学阶段的桥梁书等等。这样的分年龄绘本体系,大大丰富了现代儿童的认知资源:平时的生活经验可以在绘本中再现;平时见不到的器械、动物、外国风光也可以在绘本中体验。

适合入园年龄小朋友的绘本,又分为很多主题,比如情绪类、社会规范类、传统文化类,每一本绘本都可以为读者建立一种经验性的场景,这种场景可能是小朋友经历过的,他会在书中感到被认同;也可能是小朋友没经历过的,他在懵懂中也会对这个情景有印象,将来遇到同样情景就会有模糊的处理经验。

例如《大卫不可以》系列,表面上是书中的妈妈到处阻止大卫胡闹,实际上小朋友看到的是自己的行为在书中的再现,而且看到书中的妈妈也像自己的妈妈批评自己一样地批评大卫,他会觉得“原来也有人这样呀,不是只有自己被批评”,这会让他的情绪不再那么紧张,这对大脑的发育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亲密关系的培养

利用绘本进行的亲子阅读,亲子和阅读这两点哪个比较重要?

当然是亲子更重要。父母和孩子在讲读绘本时,是相互倚靠着,而物理上的靠近,是最容易体会亲密关系的姿势。这样的场景,会给孩子留下充满安全感的回忆,不论是家庭关系还是个性发展,都会向着积极的方面演变,而且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我们通过问问题、寻找书中隐藏的元素、对书中情节进行表演等活动,可以深入理解孩子的想法,让我们更好地识别孩子的成长问题。也可以在互动中体验亲子乐趣,对比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体会重回童年的美好。

在塑造亲子关系这层意义上,绘本只是一个道具,是我们和孩子玩到一起的一个工具。理解了这一点,我们甚至可以说阅读不是必须的,亲子关系才是必须的。

第三,阅读习惯的培养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犹太人培养孩子读书习惯时是这样做的:他们在书本上涂蜂蜜,小孩子喜欢甜甜的蜂蜜,就去舔,于是建立起对书本的亲密感,长大后也十分亲近书本,自然就爱看书。

传说的真假我们不知道,但是这个原理我们是认可的。越早建立美好的体验越早获得正确的方法经验,阅读习惯对孩子在未来的教育升学中起到的正面作用就越大。

亲子共读,可以帮助孩子形成稳定的阅读行为,比如每天固定时间段的绘本时间,既是亲密的陪伴时光,也是充满惊喜的故事探索时间。

家长的伴读,可以给孩子示范正确的阅读方法,比如家长可以采取自问自答形式,表现出如何认知书中的内容,也可以向孩子提问,让他注意到书中的细节,练习这样的阅读方法。

在讲读过程中,绘本中的故事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语言结构,比如主要人物、经过什么事情、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了什么后果,孩子会在这样的阅读体验中熟悉语言叙事结构,建立阅读的基本理解能力。

总之,家长应该注重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体验,让孩子能够在愉悦和轻松的氛围中培养阅读习惯。

重点:怎么读绘本

关于读绘本,老师简单介绍了五个基本原则:

第一,不轻视。

很多家长会觉得,绘本嘛,多简单,念念就行了,这样的态度会有些轻视绘本了。有些绘本会故意进行图文错位的设计,比如标题写着《我的一只又大又笨的猫》,但实际上讲的是一只大象的故事。怀着轻视之心,家长甚至可能讲错绘本,读到后面,发现前面讲错了,就很影响阅读体验。

第二,不自嗨。

有的家长完全忽视孩子的反应,自顾自讲绘本,确实这样能够让孩子体验一次完整的绘本讲读,但是也压抑了孩子东问西问的天性。我们应该把更多的主动权给到孩子,因为孩子才是绘本阅读的主体。

第三,不打压。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你讲着讲着,他非要翻页,或者一会自己跑掉了。这时候我们会阻止他的,对吗?其实更好的方法是顺着他走,他愿意往后看,就让他看,想提问就提问,塑造一个自由的阅读体验。

第四,不功利。

有时候,我们看到绘本,就特别想把里面所有的价值都“榨干”,比如认知类的绘本,非得让孩子把东西认全,从头读到尾。或者逐页读文字,读完就马上翻页,跟过任务似的。其实绘本的意义不仅仅是功利性的,其中的审美我们可以欣赏、其中的乐趣我们可以玩起来、其中的情绪我们可以练习共情,绘本的价值不止是认识东西。

第五,不说教。

可以借助绘本里的不当行为场景教育孩子吗?当然可以,但老师建议是共情似的教育,不是批评、指责、对比似的说教。比如绘本主人公做坏事造成了一个不好的后果,我们可以问孩子,你觉得他现在高兴吗?为什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避免这个后果呢?孩子是可以自己回答并且联系到自身行为上的。

今日思维导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