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慈姑

2018-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本草园丁
山慈姑

别名:金灯花、鹿蹄草、山茨菇、慈姑、山慈姑、毛慈姑、泥冰子、算盘七、人头七、太白及、水球子、泥宾子、采配兰

基源植物:兰科植物杜鹃兰属杜鹃兰,独蒜兰属独蒜兰、云南独蒜兰的干燥假鳞茎。

拉丁学名:

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 (D.Don)Makino、

杜鹃兰

独蒜兰:Pleione bulbocodioides(Franch.)Rolfe

云南独蒜兰:Pleione yunnanensis Rolfe

独蒜兰和云南独蒜兰

采集加工:杜鹃兰习称“毛慈菇”,独蒜兰及云南独蒜兰习称“冰球子”。夏、秋二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分开大小置沸水锅中蒸煮至透心,干燥。

拉丁学名解释:

1.Cremastra :杜鹃兰属

2.Pleione:<阴>独蒜兰属[(希)pleion多的]兰科;bulbocodioides:像Bulbocodium的(Bulbocodium为百合科中的一属)。

3.Pleione:<阴>独蒜兰属[(希)pleion多的]兰科;yunnanensis:云南省的。

植物特征:

杜鹃兰:

山慈姑

假鳞茎卵球形或近球形,密接,有关节,外被撕裂成纤维状的残存鞘。

山慈姑

叶通常1枚,生于假鳞茎顶端,狭椭圆形、近椭圆形或倒披针状狭椭圆形,长18-34厘米,宽5-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收狭,近楔形;叶柄长7-17厘米,下半部常为残存的鞘所包蔽。

山慈姑

花葶从假鳞茎上部节上发出,近直立,长27-70厘米;总状花序长(5-)10-25厘米,具5-22朵花;

山慈姑

花花苞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 5-12毫米;花梗和子房(3-) 5-9毫米;花常偏花序一侧,多少下垂,不完全开放,有香气,狭钟形,淡紫褐色;

山慈姑

萼片倒披针形,从中部向基部骤然收狭而成近狭线形,先端急尖或渐尖;侧萼片略斜歪;花瓣倒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向基部收狭成狭线形,先端渐尖;唇瓣与花瓣近等长,线形,上部1/4处3裂;侧裂片近线形;中裂片卵形至狭长圆形,基部在两枚侧裂片之间具1枚肉质突起;肉质突起大小变化甚大,上面有时有疣状小突起;蕊柱细长,顶端略扩大,腹面有时有很狭的翅。

山慈姑 山慈姑

蒴果近椭圆形,下垂,长2.5-3厘米,宽1-1.3厘米。

山慈姑

花期5-6月,果期9-12月。

2.独蒜兰

山慈姑

半附生草本。假鳞茎卵形至卵状圆锥形,上端有明显的颈,全长1-2.5厘米,直径1-2厘米,顶端具1枚叶。

山慈姑

叶在花期尚幼嫩,长成后狭椭圆状披针形或近倒披针形,纸质,长10-25厘米,宽2-5.8厘米,先端通常渐尖,基部渐狭成柄;叶柄长2-6.5厘米。

山慈姑

花葶从无叶的老假鳞茎基部发出,直立,长7-20厘米,下半部包藏在3枚膜质的圆筒状鞘内,顶端具1 (-2)花;

山慈姑

花花苞片线状长圆形,长(2-) 3-4厘米,明显长于花梗和子房,先端钝;花梗和子房长1-2.5厘米;花粉红色至淡紫色,唇瓣上有深色斑;中萼片近倒披针形,长3.5-5厘米,宽7-9毫米,先端急尖或钝;侧萼片稍斜歪,狭椭圆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与中萼片等长,常略宽;花瓣倒披针形,稍斜歪,长3.5- 5厘米,宽4-7毫米;

山慈姑 山慈姑

唇瓣轮廓为倒卵形或宽倒卵形,长3.5-4.5厘米,宽3-4厘米,不明显3裂,上部边缘撕裂状,基部楔形并多少贴生于蕊柱上,通常具4-5条褶褶片;褶褶片啮蚀状,高可达1-1.5毫米,向基部渐狭直至消失;中央褶褶片常较短而宽,有时不存在;蕊柱长2.7-4厘米,多少弧曲,两侧具翅;翅自中部以下甚狭,向上渐宽,在顶端围绕蕊柱,宽达6-7毫米,有不规则齿缺。

山慈姑 山慈姑

蒴果近长圆形,长2.7-3.5厘米。

山慈姑

花期4-6月。

3.云南独蒜兰

山慈姑

地生或附生草本。假鳞茎卵形、狭卵形或圆锥形,上端有明显的长颈,全长1.5-3厘米,直径1-2厘米,绿色,顶端具1枚叶。

山慈姑

叶在花期极幼嫩或未长出,长成后披针形至狭椭圆形,纸质,长6.5-25厘米,宽1-3.5厘米,先端渐尖或近急尖,基部渐狭成柄;叶柄长1-6厘米。

山慈姑

花葶从无叶的老假鳞茎基部发出,直立,长10-20厘米,基部有数枚膜质筒状鞘,顶端具1花,罕为2花;花花苞片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草质或膜质,长2-3厘米,宽5-8毫米,明显短于花梗和子房,先端钝;花梗和子房长3-4.5厘米;

山慈姑 山慈姑

花淡紫色、粉红色或有时近白色,唇瓣上具有紫色或深红色斑;中萼片长圆状倒披针形,长3.5-4厘米,宽6-8毫米,先端钝;侧萼片长圆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稍斜歪,常近等长于并稍宽于中萼片,先端钝;花瓣倒披针形,展开,长3.5-4厘米,宽5-7毫米,先端钝,基部明显楔形;唇瓣近宽倒卵形,长3-4厘米,宽2.5-3厘米,明显或不明显3裂;侧裂片直立,多少围抱蕊柱;中裂片先端微缺,边缘具不规则缺刻或多少呈撕裂状;

山慈姑

唇盘上通常具3-5条褶褶片自基部延伸至中裂片基部;褶褶片近全缘或略呈波状并有细微缺刻;蕊柱长1.8-2.3厘米,多少弧曲,两侧具翅;翅自中部以下甚狭,向上渐宽,在顶端围绕蕊柱,宽达5-6毫米,有不规则齿缺。

山慈姑 山慈姑

蒴果纺锤状圆柱形,长2.5-3厘米,宽约1.2厘米。

山慈姑

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其它也做山慈姑入药基源植物综述:

1.兰科独蒜兰属:

大花独蒜兰pleione grandiflora Rolfe

大花独蒜兰

    本种之特点在于花叶同期,叶1片。花之唇瓣椭圆形,其中间褶片4~5条,呈不规则的锐齿状缺刻或鸡冠状突起。分布于云南、西藏。

南独蒜兰Pleione hookeriana Moore

    花叶同期,叶1片。花之唇瓣肾形,中间褶片7条,呈髯毛状。分布于湖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省区。

岩石独蒜兰Pleione scopulorumW.W.Smith

    花叶同期,叶2片。花较大花独蒜兰小,唇瓣肾形,中间褶片4~5条呈不规则的锐齿状缺刻或鸡冠状突起。分布于云南、西藏等省区。

2.兰科山兰属

独叶山兰Oreorchisfoliosa Lindl.

山慈姑

    其在西藏地区作山慈菇入药,当地又名小白及。

3.百合科郁金香属

老鸦瓣Tulipa edulis(Miq.)Bak。

山慈姑

    其鳞茎含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并含有淀粉。主要在我国中部地区以及山东、云南等省做山慈姑使用。

伊犁光慈姑Tulipa iliensisRegel

    其鳞茎在新疆地区做为山慈菇使用。

4.防已科青牛胆属

金果揽(青牛胆)Tinospora sagittata(Oliv.)Cagnep.

金牛胆T.capillipes Cecnep.

    它们的块茎在广西、湖南、贵州等地被混称“山慈菇” 。

5.天南星科犁头尖属

犁头尖Typhonium divaricatum(L)Decne.

    其块茎在广西个别地区被混称“山慈菇”,其功能主治均与兰科“山慈菇”迥异。

6.马兜铃科细辛属

长花轴土细辛Aasrum longepedunculatumO.C.Schmidt

      广西南宁、桂林、梧州与福建南平等均以之混称“山慈菇”,主要是以其叶形略似慈菇而生于山地,因而得名。实际药用并不与兰科“山慈菇”相混。

大块瓦Asarum geophilum hemsl.

花脸细辛A.maximum Hemsl.的

      它们的全草或根及根状茎在广东地区有混称山慈菇的情况。

6.百合科山慈姑属植物

丽江山慈菇Iphigenia in-dicaA.Gray

其鳞茎含秋水仙碱。

药材特征:

毛慈菇:

山慈姑

    呈不规则扁球形或圆锥形,顶端渐突起,基部有须根痕。长1.8~3cm,膨大部直径1~2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或纵沟,中部有2~3条微突起的环节,节上有鳞片叶干枯腐烂后留下的丝状纤维。

山慈姑

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灰白色或黄白色,略呈角质。

山慈姑

气微,味淡,带黏性。

冰球子:

山慈姑

    呈圆锥形,瓶颈状或不规则团块,直径1~2cm,高1.5~2.5cm。顶端渐尖,尖端断头处呈盘状,基部膨大且圆平,中央凹入,有1~2条环节,多偏向一侧。

山慈姑

撞击外皮者表面黄白色,带表皮者浅棕色,光滑,有不规则皱纹。断面浅黄色,角质半透明。

二者区别

化学成分:杜鹃兰根茎含粘液及葡配甘露聚糖(Gluco-mannan,甘露糖:葡萄糖(2:1)。

药理作用:杜鹃兰素Ⅱ(15ug/kg)iv可使大鼠血压从14.2kPa(10>mmHg)下降到9.07kPa(168mmHg),降压作用持续>30min。

中药药性:

性味:甘、微辛,凉。

归经: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用于痈肿疔毒,瘰疬痰核,淋巴结结核,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3~9g。外用适量。

炮制:除去杂质,水浸约1小时,润透,切薄片,干燥或冼净干燥,用时捣碎。

贮藏:置干燥处。

经典论述:

      山慈姑之名,始见于《嘉佑本草》,然陈藏器《拾遗》已有之,则名金灯,即其花也。能散坚消结,化痰解毒,其力颇峻,故诸家以为有小毒,并不以为内服之药。至王谬《百一选方》,乃有太乙紫金丹,亦名玉枢丹,即今通行之紫金锭也,外证可敷,内证可服,其效最捷。则以合大戟、千金子霜、麝香,皆通利迅疾之品,所以行驶极速,取效眉睫。而病重者连服之,则必利下,是以攻逐恶物为专职,药力之猛烈可知。此皆用以荡涤肠胃,驱除积垢,以减邪毒凭陵之势,亦非能通行百脉,消除皮里膜外之坚积也。且气味俱淡,以质为用,所以古来未入煎剂,近人有用入煎方,以为消积攻坚之法,如瘰疬痞积之类皆喜用之,而不能取效者,则以此物止能直下,而不能旁行,其力虽峻,而无宣络通经之性,何能行于肢体脉络。肠胃之病,如食积气滞,胸脘不舒,服玉枢丹少许,则顷刻即效。此中微义,亦可深长思矣。

                                      ——《本草正义》

山慈菇的故事

      山慈姑,又名鹿蹄草。关于鹿蹄草的由来,还有这样一个传说。王母娘娘的一只宠物小金鹿,由于常年生活在天宫,天宫里的个个角落它都玩遍了,渐渐地它就觉着天宫里的生活神仙觉得枯燥乏味,于是就想瞅机会到天宫以外的其他地方去玩玩,可是这南天门常年都有天兵天降把守。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金鹿听到天宫里众神议论纷纷:致王母娘娘跟前的七仙女中年龄最小的牡丹因与凡人相恋,违返天规,且屡教不改,王母恼羞成怒,下旨把牡丹仙姑贬到凡间的太白山,永远不准再回天宫。

      在天宫的时候,牡丹姐姐待小金鹿最好,这次听说牡丹姐姐被王母贬到凡间,说什么也要去凡间探望。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金鹿独自在天宫里的后花园捉蝴蝶时,发现守卫南天门后门的天将熟睡过去,还时不时说着梦话,小金鹿轻轻用狼尾巴草捅他的鼻子都没有醒来。于是它便迅速换上了步云鞋,出了南天门,直奔太白山。到了太白山,小金鹿一看,哇!这太白山上的风景真是太美了,不但有风景如画的山川,清澈的溪水,茂密的原始森林;还有莺莺的鸟语,袭人的花香,各种各样的野果和可爱动物,这里虽然不是天堂,却胜似天堂,就连天宫里神仙们作的山水画,也根本比不上这太白山上的美景。

      小金鹿在这里找到了牡丹姐姐,他们尽情的游玩,不知不觉地在太白山上过了一年时间。渐渐地,小金鹿也不愿意回到天宫,它愿意仍然象在天宫一样,跟它的牡丹姐姐在一起,留在凡间,留在太白山上。

      话说王母娘娘第二天一大早发现小金鹿不在自己身边,于是掐指一算,原来这小畜生也私自下凡,到太白山去了。王母勃然大怒,命人传来天兵天将,赶快去凡间捉拿这大逆不道的小畜生。

      这天,小金鹿正陪伴牡丹姐姐欣赏太白山上的美景,晴朗的天空忽然雷声大震,小金鹿正在奇怪,还是牡丹姑娘眼尖:“小鹿你看”,小金鹿抬眼顺着牡丹姐姐手指的方向一看,发现南天门方向天兵天将正朝着他们两人的方向走来,小金鹿马上明白了怎么回事,来不及向牡丹姐姐打招呼,跃起四蹄使尽神力拼命向南跑去,后边天兵天将猛追不舍,小金鹿跑呀跑呀,一直奔向天涯海角,直到海南岛的南端将一玉索套住,情急之中,它便顺势倒地化作一个半岛。

      后来,人们就把小鹿所化的岛屿称作“鹿回头半岛”,而小鹿奔跑时留在太白山上的蹄印中长出了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草,人们叫它“鹿蹄草”,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山慈姑。

备注:

    需要注意的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鹿蹄草另有他物,为鹿蹄草科鹿蹄草。具有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的功效,主治虚弱咳嗽,劳伤吐血,风湿关节痛,崩漏,白带,外伤出血等症。

鹿蹄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