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迷信非暴力沟通

2023-10-25  本文已影响0人  布慌在读书

早上起床叫孩子起床,从七点叫到七点二十,女儿还是在床上翻来覆去没有任何起床的征兆。

每天我都会先起床收拾。由于要送孩子上学的原因,我基本上每天都是7点起床收拾,二十分钟收拾完后,给孩子准备好洗脸刷牙的热水,妻子给孩子准备好衣服,一边期待孩子自己能起来一遍不间断的催,希望孩子能早点起来。

或许孩子早上起床上学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跟很多家长都有过交流,基本上都是每天需要家长不断的催促才能起床穿衣,穿上衣服后又是想玩玩具又是想听小爱讲故事,还有就是吃零食,各种各样的小插曲都在耽误去学校的进程,好像在孩子们心里,上学根本就是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玩具和零食才是生活的主题。

父母的反应也总是大同小异。频繁的紧急的催促是常态,一开始希望自己的语言催促能让孩子自己穿衣起床上学,可是事实情况是,语言的催促有时候往往无济于事,下一步就是自己亲自动手帮助孩子穿衣服洗脸刷牙扎头发,同时伴随着不间断的催促和抱怨。

不知道有多少父母会因为早上上学的事情大发雷霆,但通常来讲,父母表达自己的愤怒某种程度上是有用的。当语言和帮助都依然无法让孩子配合自己快速的穿衣起床上学的时候,父母唯有选择愤怒来让孩子重视起当下的事情,向孩子传递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同时伴随着提高的声音和狰狞的面孔,最后,孩子在父母的暴力下完成了这一系列。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没有唯一的样板和标准语言。那些网上的各种专家各种育儿的书籍中所提到的方法语言技巧,在他们的案例中总是有用的事半功倍的立竿见影的,那是因为他们必须要设计这样一个听话的孩子来证明自己的语言技巧的有效性,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用,他们的书还卖的出去吗?

同样的场景使用同样一句话,不用的孩子反应各不相同。如果说他们的语言最有效,那么这种差异又盖怎么解释呢?我们也都有这样的经验,我们以为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自己好,可是事实呢?我们也都以为自己尊重他人,他人也会尊重自己,可是事实呢?对于孩子,我们以为平和的不要暴力的跟他沟通,就能达到效果,可如果你试过你就会发现非暴力沟通并不是包治百病,偶尔使用暴力也是正常的,是可以的,是被允许的,毕竟,我们还不能超越人性不是吗?

我们可以学习非暴力沟通,但不可迷信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的前提是双方都有基本的意愿和技术,两者缺一不可。那些所谓的最优的方法不是我们不使用,不是我们不学习,是使用的门槛和条件太高了。这些方法只有在外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使用才能达到效果,只要条件不具备,那么我们只能降一个维度,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直接的快递的解决问题。,就像叫孩子起床一样,试过了和风细雨温柔等待,无效之后大发雷霆总是能起到意外的效果,这一点,无关乎大人或者小孩,大家都一样。父母像孩子发怒和老板给员工发怒一样,这种愤怒通常也都会起到积极的效果。

一个理性成熟的人,至少要做到不迷信任何权威,不盲从任何理论,在质疑中吸收,在吸收之中探索,努力成为一个灵活不善变的人,理性而又丰富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