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的朋友 公司的坏话

2024-08-26  本文已影响0人  李成__北京

知识点一:

压力的朋友

1.压力的两种反应

人类衰老的机制在于染色体的端粒变短。压力可以让端粒变短,但关键不在于压力本身,而在于你对压力的感受。端粒变短不是对压力的反应 ——— 而是对“你对压力的反应”的反应。

人对压力有两种反应:威胁和挑战。

如果你走在丛林之中,手无寸铁,突然跳出来一只老虎要吃你,你感到非常害怕,你的反应就是对威胁的反应。你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表情僵硬,手脚冰冷还动不了——越是容易产生这种“威胁”反应的人,端粒就越短。

第二种反应叫“挑战”。同样是面对一只老虎,如果你不但不害怕,还把这当做一个成为打虎英雄扬名立万的机会,你的心率还是会增加,但你的血液中含氧量提高了,有更多血液流向大脑和四肢,你把全身的资源都调动起来,准备战斗。你感到很兴奋。威胁变成挑战,把压力变成动力。如果你能保持这样的心态,你的端粒就会很长。

面对压力人的端粒变短速度,取决于你的“威胁”感和“挑战”感各占多少比例。

减压的方法除了想的宽一点,还有想得远一点。你可以用一个第三人称来称呼自己,再想想十年之后这件事又算得了什么。 

2.压力带来的危害

压力最大的问题是它会诱发身体炎症,不仅是急性炎症,还有经常被忽视的慢性炎症。它的危害在于,你很难觉察到它。

科学家没找到压力是如何诱发身体炎症的,但通过大量实验,确实发现压力是身体炎症的最大诱因。一群人如果处在压力下,无论长期还是短期,不管压力大还是小,体内的炎症因子都会比别人多。

比如心脏病,甚至还有抑郁症。研究者做出猜测,如果抑郁症是因为体内有炎症而产生的,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很多抗抑郁的药都不是那么有效果了,因为这些药没有消炎的作用。

抵抗压力带来的慢性炎症首选需要控制体重。因为脂肪可以存储大量的炎症因子,脂肪越多,存储的炎症因子就越多。

其次,每周吃三次油性鱼类。比如金枪鱼、鲑鱼、鲭鱼、鲱鱼、沙丁鱼等。

第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最后,坚持运动。哪怕每天散步20分钟,都会对身体有很大好处。特别是拉伸运动。

3.来自贫困的压力是可以遗传的

贫困,不在于一个人享受的物质水平,而在于他生活的压力和不确定性。而生活压力和不确定性给穷人带来的不仅仅是落后的思维模式,更是生理上的问题。而且是非常严重的生理问题。

贫困会减少人的大脑的表面积,会缩短人的线粒体端粒(这意味着寿命缩短),会增加得肥胖症的可能性,会让人更愿意冒不必要的风险。

贫困会导致人的压力增大。如果一个人小的时候因为贫困而持续处于高压状态,他成年以后,哪怕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改观,他还是会继续感到压力太大。说白了,就是他的身体已经得了“贫困病”。这个病不是外部环境好就能治好的,这是一个生理问题。

这个人天生就容易对生活中的困难反应过度,这就是“压力遗传”。他无法考虑什么长远打算,特别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短期的事情上。

所以说,让下一代人摆脱贫困的关键不仅仅在于物质供应,更在于能否提供一个稳定而又温暖的家庭环境。

4.压力之下男女反应不同

《压力的好处:为什么压力对你有好处,以及你该怎么应对它》(The Upside Of Stress : Why Stress Is Good For You, and How To Get Good at It)提到:不是压力损害了人的健康和心理,而是对压力的不同态度和观念损害了人的健康和心理。

可能看到过说压力对人会造成损害,会让人脾气大、攻击性强。这本书说这个结论也站不住脚,因为以前的科研样本选的全是男性。压力之下男性的反应和女性的反应是不同的:

男性面对压力时选择躲起来,自己去承担这个压力。而女性在面对压力时会选择找朋友,大家一起倾诉,当有压力时,反倒更外向,更愿意帮助别人,反倒更合群。通过合群的方式一起协作,消解压力。

研究结论是,当你能像女性那样,为别人着想,把小我化成大我时,就不单是压力被消解,而且活得更健康。

女性应对压力的特点,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未来是女性的时代,因为女性更愿意社交,三种不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的人——创意工作者、连接者和领导者里,女性特别适合做连接者。

而连接者的数量要比创意者和领导者多的多。

5.男女分担生活压力是最健康的状态

《1843》杂志:男性在跟伴侣分担生活压力时最健康,当男人分担比妻子更多的经济压力时,健康水平开始下降,当妻子不工作后,他们的健康状况是最差的。

过多的经济压力导致男性不健康,但是更多分担家庭事务和照顾孩子却正相反,可以提高男性的生活和健康质量,活得也更长。

这篇文章的作者建议,应该用更平等的婚姻模式来解决双重压力对男性的损害。

无论男女,只有在平衡的关系中,幸福程度才是最高的。夫妻双方都应有自己的工作,女性分担经济压力,男人拿出更多时间参与家庭生活,这对双方以及婚姻来说,才是最好的选择。 

6.用“怒”应对压力不是明智之举

“怒”这个字,代表的是压力积压出来的能量爆发。

汉字造字有一个规律,就是同声的字往往同意。以“奴”为声的字有怒、弩、努、驽(nú)等,都是积压产生的巨大能量。驽是负重的马;努是负重的人;弩是负重的弓箭;而怒,是重压下的释放。

怒的原始意义是女人被抢的愤怒,也是受到压迫后愤怒的爆发,这样的怒气毁掉了多少英雄,而真正的英雄,是能够管理自己情绪的人。

就是心胸广大,自然不怒自威。

用发怒应对压力,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7.用“玩”应对压力是高手心态

游戏有两种——Play for win和Play for fun。为了赢,和为了好玩、享乐。享乐是以快乐为唯一目的,沉溺其中的确丧志。但高级的玩则是一种以从容的态度更加高效率的状态——玩家心态,显然是Play for win,称为Playful玩家心态——以Playful的心态进入,全力以赴的状态。

压力和绩效的关系是一个倒U形的关系。压力太大,表现降低;压力太小也不好,最好的绩效状态就是“压力-挑战”达到平衡的心流状态。这个时候,人体验到的就是“玩”的心态。放松并不意味着放下期待。

世界上至少有两种游戏,一种是有限游戏,一种是无限游戏。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有限游戏包括在无限游戏里。

很多人就是没有意识到在有限游戏以外还有无限游戏,所以总是过度焦虑。一个在办公室被臭骂的员工,当他意识到这只是他职业发展这个无限游戏里的一个有限游戏时,心情并不会沮丧太久。而一个人如果能意识到工作是一种“有限游戏”,而“事业”“家庭”则是无限游戏 。他们对于当下的困境,也就更有一种能够站得更高,重新评估的淡定。

高手们面对焦虑和不确定性时的最高境界,就是“ 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 ” 。 

8.用积极情绪面对压力

宁向东老师在《清华管理学课》里,提到了用“积极情绪”化解压力。告诉我们:

首先,情绪与决策如影随形,人是不能脱离情绪,来进行所谓理性决策的,人的所有决策,都是情绪参与的结果。

其次,情绪是第一生产力,在团队压力面前,管理者要善于控制情绪,使用情绪和传递情绪,这是管理学的价值所在。

知识点二:

公司的坏话

如果你也在一家公司工作的话,你可能会发现,有些管理学理论、领导力概念不那么好使了,有些关于公司运作的常识观念,也时常遭遇挑战。

其实并不是它们错了,而是它们需要更新。

世界顶尖商学院的教授、学者和管理学家们,其实一点都没闲着,只是被他们调研修正过、甚至否定过的最新思想,并没有那么快进入到中文世界的书籍和教材中。

用一个领先的视角提前认清公司的真相,在不确定性中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关于公司,那些需要被认清的真相,和被颠覆的认知。

1.平庸的公司靠愚蠢运营

很多研究公司的文章,其实都有一个系统偏见:大家都过分关注了成功和高调创新的公司。要么就是谷歌和facebook,或者就是马云和马斯克,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公司是平庸的、普通的,没什么经验可以写的。这些公司,在靠愚蠢运营。

这个愚蠢,表现在5个方面:

成熟的流程和条例比创新重要,领导和领导力对公司几乎没用,把改名字和换品牌当成创新,刻意跟风学新管理理念,和做一些毫无逻辑的企业文化变革。

不过,组织愚蠢化,往往是有意为之!因为愚蠢化能带来短期的好处。普通打仗根本不需要特别聪明的士兵,你保持队形就行了。愚蠢化,恰恰是效率的保障。

直到遇到危机为止。

如果不幸身处在这样的愚蠢组织中,你可以学一两招高级厚黑学功夫应对,但是!你更该认清的,是这个愚蠢化组织的真相。

2.对某些行业来说,创新其实越来越难

媒体报道总是喜欢“新”故事 “新”东西。而现在传统行业里,没有多少“新”东西。一个来自《哈佛商业评论》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现在局面是大多数行业创新越来越难,只有少数特别有活力的行业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所以如果你喜欢创新,最重要的就是选一个有活力的行业。

可是成熟的公司哪能随便换行业?所以研究者给公司的建议就是,多样化。在多个领域,跨行业投入,这样也许东方不亮西方亮,你就能找到一个有活力的领域。

作为个人,同样可以借鉴这个建议 —— 多样性。在大学里多学一个专业,平时积累一点跨界的知识,不论从创造力的来说,还是从职业安全来说,都是好事。

3.85%的工作没有价值

坐在办公室里一天的实际工作时间并没有那么多。上上网、聊聊天,吃个饭走动走动,这些都是完全合理的。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各部门扯皮的时间,办公室政治的时间等等。

但真相是,哪怕你只计算兢兢业业的实际工作时间,其中还是包含大量的浪费。最后真正能给公司带来价值的,只有六分之一。绝大多数活其实都白干了!

该怎么做才能让公司少点浪费呢?三个办法:

每次只做一件事,追求把事做完,最好第一次就做对。对个人来说这三个道理非常简单,但是让一个团队做到这三点,却又很不容易。

4.短面试根本不靠谱

你可能被面试过,也可能面试过别人。这个研究结果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纽约时报4月8日的一篇文章说,像面试这样的短期交流,根本看不出来一个人水平如何,不但看不出来,而且不如不看。

文章作者是耶鲁大学的教授达纳,他说这个道理是,相对于只看数字,人总是过高评价“人与人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大脑太善于讲故事。你给大脑任何信息,哪怕信息极其不完善,大脑也能编一个非常合理的故事去解释这些信息。信息不完善,还不如更少的信息。人们太容易把噪音当成信号了。

所以无论你是去面试还是面试别人,这一点供你参考:深入了解一个人,不能脱离他所处的文化环境,而面试不是深入交流。

所以顺序很简单:简单人与人交流还不如直接看数据,只看数据不如深入地理解。

5.凭什么拿一个数字评价我?

即使是财富500强的企业里,有60%的公司都是只用一个指标来评价员工的表现,甚至是一种“强迫制”的评价体系 ——必须按照一定比例选出优良中差来,哪怕所有人都表现很好,也必须有人获得差评。

用一个数字代表一个人,你可以想象这里面有多少弊端。每个组都一定要选出优良中差,那谁还愿意跟牛人在一组?

公司为什么这么干?因为他们高估了人的各项技能之间的相关度。人的各项指标之间,是弱相关的。身高和胸围,智商和品质,这些变量的相关系数大都在0.4以下。在这种情况下只用一个指标代表一个人,就非常不可靠了。

人,本质上是不规则的。好公司应该像球队,需要的不应该是全能型选手,而是不规则的人才。你让不同类型的人才互相配合,才能打出精彩的比赛。

6.刻意创新的办公室抑制了创新

你可能羡慕过风格鲜明的公司大楼,或者装修得特别有个性的办公室,你觉得这样的环境肯定能激发无限创新。其实错了。

清华老校长梅贻琦有句名言,说大学之所以叫大学,不是因为里面有大楼,而是因为里面有大师。大师不需要漂亮的办公楼,办公楼好不好并不在于它是什么风格,而在于它给入住者多大的自由度。

而一个能促进创新的办公室,跟个性漂亮都没关系,它要满足两点:

一是在设计上要能促进不同部门的交流。

二是要给员工充分的自主权。

如果员工对办公环境没有自主权,一切设计和风格全是老板定的还不能更改,那不管你这个风格是极简还是混乱,都是在*刻意地创新* ——那不是真的创新。

公司给员工的到底是人的自主性还是严格的规则,你能通过办公室看出来吗?

7.高水平的团队不需要凝聚力

提升凝聚力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有些工作它不需要凝聚力。

有两种类型的队伍。第一种队伍讲团结,追求所谓“黏结的社会资本”,目标明确,齐心协力,第二种队伍讲多样性,追求所谓“搭桥式的社会资本”,适合没有固定套路、要求集思广益、讲究创造性,追求灵感刺激。

对于第二种团队来说,凝聚力反而有害。

如果你想跟队友合作愉快,工作中得心应手,你们团队的实际工作水平就不行。如果你想要高的团队工作水平,这个团队之间的互动就必须是磕磕碰碰,每个人都不太舒服。

凝聚力高,工作水平就低。工作水平高,凝聚力就低。

所以,如果你所在的公司团队,明明从事高级工作,老板偏偏要统一思想,你要不要多想想?或者给他提个建议:

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8.没有反对派的决策靠不住

惠普收购康柏、Yahoo 收购一系列的大小公司,这些事实证明错误的决策,不仅出于管理者的一意孤行的傲慢,也是因为这个决策过程,缺少了“反对派”。

《决断》的作者希斯兄弟说,现在绝大多数公司的战略决策过程中,是没有正式的反对派的。这就好比说法庭审判只有检察官没有辩护律师。一个好办法是每次讨论决策之前,专门制定一支“蓝军”部队,让他们专门唱反调。这个好处是既然他是奉命反对,讨论起来大家就不会觉得他是在反对我这个人,是对事不对人。

有个风险投资公司提供了一条经验,就是每个决定都要特别设立反对派。作为反对派,哪怕你心里支持这笔投资,你也要想方设法列举反对的理由。如果听过所有反对理由之后,你们还是决定要投资,那这个投资决定就可能是比较靠谱的。

你的公司决策层,有反对派吗?

9.关于权力的真相:老板的脑子坏了

平时观察,有些领导的决策简直不可理喻。一开始你可能觉得他这么做肯定另有深意,是我们普通人不能理解的。但是时间长了,你发现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他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想一出是一出,有多少反对意见都置之不理,逼急了还跟你直接对抗。

《大西洋月刊》的一篇研究文章说,这是权力的傲慢,从脑科学角度,这是权力的愚蠢。

镜像神经元是我们能对别人的遭遇、情感、想法感同身受,以及互相模仿学习的关键。就是心理学家说的“共情” —— 正因为我们有这样的能力,我们才能良好地合作。

但是权力感会损害这个能力。 也就是说,权力会带来脑损伤,再换句话说,领导的脑子坏了!

那怎么办呢?主动消除权力感确实非常困难,最好的办法是身边有个分分钟就能把他打回原形的人。

10.无限投入不是敬业,而是陷阱

你还记得那两位军人的故事吗?约德尔和巴尔克。

约德尔的职业精神可以用“庄严”来形容,而巴尔克则只是“严肃”。约德尔是一个理念型的军人,而巴尔克是一个技术型的军人。

国际法庭认为约德尔在战略上主动做决策,是个战争贩子和刽子手,而巴尔克作为一个前线的指挥官,打仗只是他的职业,他只是在战术上去打,他没有把打仗上升到道德和荣誉的高度,只是在完成一个普通的工作而已,所以最后约德尔必须死,而巴尔克没事。

打目标无限的战争,是宗教狂热。打目标有限的战争,才是专业精神。

或许无论公司本身还是公司里的你,都应该设置一个关键词:有限。不敬业的人不值得尊敬,可是敬业也分两种。敬业,但是只投入有限的感情,保留一点幽默感,没准你的工作水平更高。

当公司用“不惜一切代价,把你的心血全部投入到事业中”来感召你的时候,记得保持警惕。

“有限”精神,是现代人应该有的智慧。

最后总得说点正能量——等你再去公司的时候,你已经变成了一个对公司有了全新认知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