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主义爱· 恋 ·性婚姻家庭篇

逃跑的新娘--她为什么不结婚

2017-03-30  本文已影响29人  2f6c4ed3da4f
逃跑的新娘--她为什么不结婚

对于许多年轻人而言,我们曾经或现在依然不太明白婚姻和爱情的关系。曾经我们对婚姻怀有超越实际的渴望,曾经没人会相信婚姻不是爱情的结合,不是一种相伴相守至死不渝的承诺。尽管很快我们就明白了它的确不是。

当有的人遭遇父母离异,有的人遭遇背叛,当有的人看到并不相爱的人走入婚姻的殿堂,当有的人看到曾经相爱的人结婚之后不再甜蜜。不论谁遭遇这些都不免会会恐惧怀疑,却依然可能对婚姻心怀一丝期待,相信我们会与众不同。每当我们看到真爱的故事就痛哭流涕,于是说服自己相信爱情,看到不幸的婚姻就煞有介事的又不再相信爱情。思来想去犹犹豫豫的我们,可能只是不太明白爱情和婚姻究竟是什么关系。

曾经我们可能将爱情和婚姻联系得过于紧密了,现实中的婚姻究竟是怎样的呢? 婚姻和爱情完全可以是两码子事。爱情过渡的方法有很多,结婚是一种通俗的做法。结婚从现实的层面来说其好处就在于:结婚了,你们就可以拥有合法的性关系;拥有一个生活合伙人;并为自己的衰老买个感情保险。另一方面对一些女人而言,这是满足她们热衷永恒爱情的途径;也是满足她们寻找长期饭票的方法。

不过对于没有爱情和尊严的婚姻而言,也正如那句不知道最早出自于谁,但广为流传的话那样——不过是合法卖淫罢了。相互的利益交换,只是把金钱换做了更多的物质,并无不同。由此我们可以推想,因为相爱结婚的人不见得一定会幸福,但因为利益和家族关系结合的婚姻恐怕最为稳固。因为一开始当事人双方的婚姻就是拿来出卖的,婚姻是权利交换的合同。越是体面的家族,越靠近权利,就越需要这种制度。例如皇室必须要延续,不管有没有爱情,但必须要有婚姻。

对于普通人来说,有爱情的婚姻,通常在爱情消失的时候,婚姻也宣告破产;或者爱情还存续,可是相处中有诸多无法解决的不合拍,因此也无可奈何的放彼此自由。对于没有爱情的婚姻,可能开始就是奔着过日子去的,爱虽不浓,但相处却平静,反可能长久;有的因为利益结合,利益不再,随时可能决裂;但利益牢固,名存实亡也可以婚姻稳固。每个人结婚有太多的原因了,并不是都像我们幼年在纯情剧里了解到的那样的理想的状态。

因此,我们对婚姻的理解可能也应该有一个新的认识: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也不是爱情的升华,它是一种生活的选择,你可以基于任何理由选择一段婚姻,这完全取决于你的婚姻观。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推行一夫一妻制是对封建社会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反对,是进步的。它以家庭作为存在理由的时候,是很合理的。但这种制度如今遭到许多人的拒绝,或许说明它不再适应于当代人对爱和生活的追求了。如果它不能改变,就会遭到拒绝。如今有这么多不婚的男女不选择婚姻,原因也是可想而知的。他们恐怕多少想要追寻相爱又可以相处的关系,只可惜现实常常差强人意。因此,暂时不结婚;或看透这这层关系,干脆就放弃。如果真的能够拥有那种和谐的关系,其实婚姻对他们来说亦不是必要选项,结婚或者不结婚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不需要婚姻来保证什么,婚姻实际也保证不了什么。

对于崇尚爱情的人来说,爱情和婚姻在他们身上存在一种冲突。婚姻是一种缺乏距离感、紧张感,具有同体感,压抑感,容易滋生乏味感的关系。但随着都市文化的兴起,许多的夫妻因为距离,并不像传统夫妻模式一样经常在一起。有的人因为距离太远断送了爱情,有的人因为距离太近,停止了呼吸。正如我在《从泰坦尼克号到革命之路》一文里表达的那样,光是婚姻本身所赋予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就可能使两个人捆绑在一起。因为双方的家族、孩子、家庭事务,两个人的关系是在角色之内的,很快就会被其消磨掉自我这一个身份。

因此,如果你想拥有一段长期稳固的亲密关系,也许结婚或不结婚都不重要。重要是你们是否能够处理好彼此的角色和关系,平等相处,承担相处在一起的责任,同时又保留自我,给彼此空间,不以爱、责任和道德的名义绑架对方,不认为一切理所应当。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普遍的在全世界的国家中,当女性取得经济上的独立的时候,当她们可以自己独自承担生活的时候,离婚率就会上升。《经济学人》在2011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亚洲结婚率普遍下降,婚姻对亚洲女性的吸引力在进一步降低,不仅结婚年龄上升迅速(尤其在日本、台湾、韩国、香港这些地方),并且许多人根本就是拒绝婚姻。但目前中国大陆和印度还未受到影响,但也有可能由此趋势。

许多当代女性拒绝婚姻原因不难猜想,毕竟于亚洲许多女人而言,婚姻远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1.家庭和事业的矛盾

对于在事业上或理想上略有抱负的普通女人来说,婚姻很难让她们自由的驰骋。无论如何你如果选择兼顾还可以被原谅,但如果为事业放弃婚姻就会被指责是愚蠢的或者自私的选择。为此,要做到完美的两者兼顾,这是一个很浪漫的理想,却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我们的社会和家庭,恐怕没有给大多数人提供兼顾的条件。

2.生育的困扰

女性的生育权通常无法自主。人们通常会从道德的层面来提醒孩子对一个女人完整性的满足。所谓“没有孩子的女人是不圆满的。”再次,人们对女性堕胎也讳莫如深,令女人感到无助。也许她还年幼不懂事并没有做好成为一个母亲的准备但却意外怀孕,如电影《朱诺》。其实怀孕并不是她一个人的造成的,她可能未曾受到足够的性安全教育,另外也还有男方的责任。但只有她会承受这个后果,是否要将孩子生下来,她很难做主。在这些地区,生育成了一种强加给女人的义务,而不是可以自由选择的权利。又或者有的女人她已经有了一个孩子,不想再要一个孩子。但她如果真的这么做了,她会受到来自道德、舆论,甚至宗教的压力。无疑,堕胎对女性伤害极大,避免意外怀孕最好的方法是加强安全性教育,坚持安全性行为,而不是剥夺她们生育选择的权利。对于还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抚养的女性,社会应该提供相应的社会支持。但这些例子想要说明的一点就是,生育是被和婚姻捆绑在一起的,另外女人有生育选择的困扰。

3.社会舆论的压力

本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选择何种生活的权利,但是来自家庭成员的和社会成员无形的给了自由选择以压力。如果义务教育和抚养赡养是被写进宪法的法律,结婚和生育就是被写进社会生活的潜规则,曾经它还是天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和“无后为大”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成为当代年轻人和父母矛盾的焦点。男性和女性的自由选择,都会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

4.婚外性吸引

对于出轨,男性和女性所受到的宽容度也是不一样的。由于男性一直被贴上“下半身思考的动物”和“性欲望更强烈”的标签,也就是说他们这样做是处于天生的生理欲望,因此也更加应该被原谅。但其实女人因为长久的被教化要“矜持”和“含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性行为次数的调查中女性总是说得比实际少,而男性说得更多。如此不对称,真不知道这一部分男生是和哪些女生发生性关系的。而在对待出轨的问题上,对男女实行双重标准。不少大男子主义的男人认为,我可以出轨,但女方不行。一提起“小三”一词,无论男女,第一反应就是它是女人。

尽管婚姻对独立女性越来越没有必要,但围城之外也有类似朱德庸漫画里的结婚狂想要结婚却因种种原因没有步入婚姻中的大龄单身女人。她们害怕自己就像过季的商品,转眼面临打折或滞留在架的风险。所谓“剩女”指的是三高女性,大多数女性只能被称作大龄单身女人,没有出众的相貌、学历和智商,对于她们在年龄面前的担忧也不足为奇。无论对于“剩女”或普通大龄单身女性来说,到了一定年龄出现“打烊效应”降低要求和准则以及饥不择食都是有可能的。但越是这样,人生可能就越是不幸。

与其将自己的一生孤注一掷于用婚姻,还不如做好自己,成为自己。婚姻是可有可无的插曲,没有婚姻不代表没有爱情,也不代表注定不幸。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你是谁——那就是——你不会因为结婚增加你任何炫耀的资本,也不会因为离婚而折损一丝一毫的光芒的那部分,才是你真正的自己。

但作为一个处在东亚文化圈的国家,中国和许多东亚国家一样,年轻人面对超过欧美国家的社会家庭观念的压力。中国人其实是没有什么宗教信仰的,农耕文明遗留下来的家庭本位传统便是我们最大的信仰。对于中国人而言,中国人很难轻易的选择不结婚。似乎这是由来已久的习俗,根深蒂固。无论他/她们愿意或不愿意结婚,始终要结过一次婚,自己和他人才可以彻底放弃和原谅。

人们通常被询问你为什么不结婚?而不会问你,你想结婚还是不想结婚?一开始,结婚就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他是我们的习俗,也是我们家庭本位和宗族传统的缔结。宗主官念在老一代人眼中,依然是受到重视的,现在在许多地方依然存有百人的宗族祠堂,许多华人华侨也常回到中国寻根。但对于许多在中国内陆生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来说,宗族的价值观和归属感却并不是那么强烈。随着这种宗族观念和家庭观念的重视与年轻人的自我意愿选择之间的冲加剧,只会造成年轻一代对宗族家庭伦理观念的进一步轻视和反叛。

目前这种状况已经显然不适应新一代对生活的选择了。我们内心需要一个归属,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自由选择,这是新一代年轻人所呼唤的一种东西。在并没有真正损害任何人利益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追求个人快乐的最大化呢?实际上,这种习俗所代表的集体利益显然是根本不存在的。它不是法律不能做强行的规定,并不具有约束力。他的压力来自于,相信这种习俗人内心被习俗奴役。它并不犯法也并非真正的不道德,说到底他无非只是挑战了已有的习俗存在,动摇了保守者的地位。

但习俗终究就是用于被挑战的,当习俗已经与新的生活选择无法相溶的时候,其实我们就应该被打破他。毕竟,习俗和伦理也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的,并不代表真理。

婚姻可以是什么,可以是一张卖货的发票,以便退货的时候有凭据。但它也的确可以是爱情的升华,它的含金量是步入婚姻的两个人定义的,以两个人的自愿选择、平等、承诺、信任、怜惜和尊重。当婚姻真正拥有它实质之名的时候,也许就不会再有那么多逃跑的新娘了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