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音乐学习国风板绘

|原创漫画|《筝声禅语》

2018-01-04  本文已影响0人  墙外行人奋发涂墙

练习

2017年我学习了古筝,这些画面和心得都是我在练习古筝的过程中慢慢浮现的,一直以来想学一种乐器,学了之后,这乐器几乎就成了另一半,要花许许多多的时间,像谈恋爱一样慢慢的“弹”。

遇到了很棒的老师,也遇到了一群很坚持的小伙伴。而且,当时我也有充足的时间用来练习,自觉弹琴是一种享受。

但事实上,学习一项技艺不大可能总是会让自己感觉好的,最开始的易就是为了接下来的难。当《沂蒙山歌》《卖报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这些简单的练习曲都练完了之后,碰到的第一个难点就是颤音(也叫揉弦),当时觉得,哎呀,这么快就两只手配合了吗?右手还没弹好呢,这样会不会拔苗助长?

说来也很奇妙,虽然我们这些大龄学员的年纪都远比古筝老师的年龄大,问起问题来比儿时上学面对大自己很多的老师可要理直气壮多了,但是,大家都选择跟从小老师的指导,即便是有点疑问,行动上也都保质保量的完成练习。

练了大半年,我能够理解老师的用意了:即使是每个阶段并不太完美,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尽快的把各种技法熟习一遍,有了全局眼光,才能论得上精益求精。

托付瑶琴

某天,在广播里听到了这样的一句话:孩子,让你学艺术并不是为了让你成为艺术家,而是让你学会欣赏和聆听生活;让你学艺术并不是为了多一条出路,而是让你在孤独时审视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不曾从小被家长逼迫学习音乐和乐器,现在也无所谓考级从艺,只是出于兴趣。然而放下了这些功利性,学习古筝也并不是一条轻松的路,学习古筝,几乎就是把自己交付给古筝和音乐艺术,让她们成为接下来的人生的主要参与者。

《礼记》有云:君子无故不彻琴瑟。这说的虽然是古琴,但道理想来不会差很多——都是一种修身的手段——练习乐器首先会对自己的能力有个清醒的认识。

反求诸己

《礼记 •射义》记载:“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弹古筝时也需要时时注重手型肌肉发力,正心正己。

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不断的会和自己的心念碰撞:欣喜,振奋,沮丧,迟疑,甚至有放弃的念头。

其实,练习筝曲也好,做其他事情也好,往往需要的就是一种自我激励。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并不按照我们的意志而停止,就像时间。人是可以为时间赋予内容的,所需要的只是在时间的流逝之前一点点,意识到自己的能动性,选择如何跟随流逝。

对抗▪重塑

在完成了基本指法的短练习曲之后,接下来就是比较长的综合曲目了,难度也随之增加,整个夏日炎炎,需要对抗的不仅是热,还有内心的焦躁。

练新曲犹如翻高山,千难万难,常常羡慕老师手里的流水筝音,急躁几乎是难免的。

当急躁成为常态,和自己怄气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每一首曲子呈现为“山”的时候,只有那么一次,恰似成长并无回头路。遇见每一座山,亦是每一次重塑自我的机会。

所以即使是困难也好,苦痛也好,这只是成长具有的样子;弹的好或者不好,都与弹奏这种行为一样是:生命与时间的构成。

剑胆琴心

首先将流动的旋律,化为指尖肌肉的运动;使一首完整的曲子,分解为手指运动的几个“招式”。

再将“招式”整合起来,解读出连续“招式”背后的心法,也就是曲子表达的情怀,使手为心所使。

所谓“剑胆琴心”,说的是人既有情致,也有胆识,我认为这两样应是彼此呼应互为表里的,无破不立,以小见大。

学习古筝大半年,第一次感受到语言的无力,第一次觉得做起来比说什么都有用。也是这半年,学会接受沉寂,也学会了不再困于一己之见。虽然好像并没有某首曲子练得很令自己特别的满意,但安心的与某物为伴,大概也是一种无欢之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