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无用”之用
看到这次写作的主题,我第一反应的“无用”之事就是读书、写作、跑步等这类短期内无法带来回报的事。当然也包括各种烧钱不烧钱的爱好。
对于我来说,虽然今年在读书上投入退步了很多,但仍不妨碍它是我最喜欢的“无用”之事。
读书的过程虽要克服本能惰性,但读完的满足感是无法比拟的。选的书目也零碎,看完并不一定能学会并实践,但每本书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我。
想的再多不如多读书
杨绛的这句话相信会让很多迷茫的年轻人躺枪:你的问题在于想得太多,而书读得太少。
我就是其中之一。大学期间,我一直在自卑和自负中迷茫度过。看不惯周围的人,自诩清高,但总被现实无情打击。于是开始自我否定,继而焦虑迷茫。
大四时候被好友一句话点醒:迷茫的时候要么跑步,要么读书。正好也在通过微博和公众号接触到秋叶ppt,于是便买了他推荐的关于ppt、个人成长类的书。
也是在那时开始,我对工作开始有了初步的理解。工作不为糊口,更重要的是找到个人价值,并提升自我。
也是从那时开始,我浅薄而贫瘠的大脑,开始对周围的人和世界感兴趣,开始了解到人生有很多可能,重要的是实践和积累。
这才是理性的人应有的状态
毕业两年左右的时候,我通过社群认识了一帮读书的小伙伴。发起人帆总是个博览群书且理性豁达的人。他业务能力过硬,同时又喜欢并践行王阳明心学,总之是我见过情商和智商都很高的人。
和帆总接触,我慢慢意识到,这才是理性的人应该有的状态。不卑不亢,在理性可控的范围内悠然生活。
而想要达到这样的状态,最直接的就是多读书多思考。于是我在这个阶段看了很多心理学、哲学相关的书籍,对这个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读书的过程,也是三观崩塌重塑的过程。
焦虑大背景下的心灵慰藉
而现在,面对竞争激烈的职场,焦虑横行的城市大环境,看书给我提供了一片心灵净土。我可以看名人传记沉下心来感受伟人人生过程中的跌宕起伏,以及他们的坚韧和耐心;可以看历史社科类感受人类历史发展和进化;看心理学案例反思原生家庭带来的财富与伤痛。
焦虑是我们的常态,以防焦虑长期积压导致抑郁,我们要为焦虑找一个情绪出口。而读书,就是我的焦虑出口。仿佛再多的重压,放在人十年的长度,一生的长度来说,都不算什么。
读书也带给多样的思维方式。我开始以成长型思维看待周边的人事,也在积极为自己的十年后二十年后努力。
读书也让我开始向内求。我开始不再对外界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也不再特别在意外界的看法。一切决策和想法从我自己出发。于是我少了对外界的抱怨,少了悲观的论调,更多的是想要以后怎么过得更好。
短期的无用,对我来说就是大用。希望今后增加读书陪伴的时间,或许还有更多大用没有被发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