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学习方法

2017-08-23  本文已影响48人  汐米

思佳

大家好,由于下午才知道主题是关于学习方法论,准备的也不是很充分。今晚分享的是《精进》的第4章,关于学习的内容。
一、关于学习,书里提到“向自己提问”是学习的第一步,问题是一切学习的向导。知识由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而来,当我们向自己提问时,我们会主动地去思考,去调动我们已有的知识,积极地探索、学习。
二、“解码”,深入了解事物的深层,可以从三个层次
①信息、知识(即说了什么,给我什么感受)
②评价、定性(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
③形式、构成、表达手法(它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进行解码,解码的入口有
①思考结论是经过怎样的推理过程而得来的
②做归纳之外还要从知识中做延展
③调用我们现在的知识去做对比,比较不同,从不同中得到启发
三、“做中学”,把知识当成技能来学习(知识的终点是技能),可以通过“写作——获得反馈”来加深、修正自己对知识的见解,通过游戏式操练(例如用扑克牌算24点练心算),还可以调用知识来设计某一种解决方案,这三种方法进行知识操练。
、“融合”不同的知识,创造关键,有迁移、印证、互补三种融合方式,融合强调的是能够洞察出知识背后的“深层结构”。

汐米

其实关于学习,我之前了解过很多方法论的,比如以教为学,费曼技巧,反思,最小必要知识啥的。
但是没有实施到位,其实说到底是自己的一些认知没打通,理解不到这些方法背后的含义。

这个暑假我去实习,才慢慢地打破这层认知。
我分析了一下,可能是因为实习的时候有一群人陪着我学习,给我反馈,而在学校我是一个人闭门造车,自己走火入魔也不知道,还以为自己在修炼内功呢。

另外一个打破认知的经历是,我在学车的时候观察了一下不同人的学习方式。
有的人不怎么说话,别人练车的时候他玩手机,问他为什么可以做得这么好的时候,他说靠感觉呀,具体的方法说不清晰,而对于别人的意见,他会说“嗯,其实我知道的,我只是隔了一个假期没练生疏了而已”;
有的人很爱教别人,别人学的时候他会和教练和其他学员讨论,也会提醒其他学员一些注意事项,我就觉得他学得挺扎实的。

这些经历都启发我去思考以前在书里看到的“死死的”方法论,
比如说我举例的后面那个“有的人”用的方法不就是以教为学嘛;
讨论这种学习方法不是比阅读、听讲这样的方法学习效果好很多嘛(学习金字塔)
在实习期我得到的支持和帮助不就是刻意练习说的反馈嘛
......
再比如说这次参加共读,就打通了我之前积累的阅读方法;这次实习打通了我的搜商;
这些经历都是一个引子,引出我们之前记录的所有别人所谓“死板的”知识。
当所有这些知识打通的时候,一个感觉,爽!
好,现在分享我打通了的方法。

首先是共读的时候,打通的阅读技法。
第一步,我会用检视阅读的方法,来找到全书每一个章节的联系,虽然我觉得自己对整本书的逻辑关系还是很模糊。但是在这个时候,我看到其他书友发了一个他做检视阅读的思维导图,我又get到新技能。

来自共读小伙伴的整理

(要是我之前不做检视阅读,我可能不会注意到她的这个打卡)

然后第二步,我会把重要概念都找出来,比如自我概念、认同管理、自我坦露等等,然后费尽一切力气理解这些概念。

另外,我会想想这些概念之间有啥关系,然后画出来。

自我概念、自尊、沟通的关系
认同管理

有的时候,一个知识点我真的不懂,我就会不自觉地把它记在脑子里(想多了就自己记着了)
然后在生活中遇到一个场景,就会突然懂了,哦,原来这是书中的那个知识点呀
举个真实一点的例子好了
有一次,我妈问我她和她闺蜜那个显得更老一些,我就说“都差不多吧”,这个时候我想到书里的不一定所有的场景都说真话。
第三步,我会给每一个知识点都举一些在自己身上发生过的例子,其实我也不知道这有没用
给大家发一个我在共读的时候的打卡内容好了,感受一下

2017.08.02
——沟通如何塑造沟通者看待自己的方式
001在《沟通的艺术》一书中,自我概念的定义是:你对自己所持有的相对稳定的知觉。比如说,我是内向的,我很擅长写东西,我总是会动不动就生气,我比较喜欢和开心的人一起玩......
002 而自尊则是你对自我价值的评估。自我概念是你认为自己是谁,自尊是你怎么样评价这个自我概念。比如说,假设我我觉得我是一个冷静理智的人,我可以怎样看待自己的这个品质呢?“你怎么总是那么冷漠,一不小心就又伤到别人了!”或者是“在工作的时候,我能够控制情绪以免影响我做决策。”前者是低自尊者的表现,后者是高自尊者的表现。
003 拥有高自尊的人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好,并期待被别人接受;而那些认为自己不够好的人很可能认为别人也一样不喜欢自己,觉得别人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自己。
004 我们的自我概念是怎样塑造的呢?有两个途径,一是由重要他人所传送的信息而创造出来的,二是和参照群体的社会比较而得出。
005 我们身边有很多重要他人,比如说我们的家人,老师,非常在意的朋友等等。当他们跟你说一些他们对你的看法,比如说,“我觉得你思考力很强的,很多看法都很成熟”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确实挺善于思考的;但是如果有一天,另外一个重要他人说,“你的思考力并没有很好地运用到其他方面,实践落后于思考一点点。”这时候你可能会有一些自我怀疑,觉得自己的思考力执行力着实不怎么地。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对自身的自我概念会受到重要他人的意见的影响,是由重要他人所传送的信息而创造的。
006 当然,当你和不同的群体进行比较,你的自我概念也可能不一样。比如说,我在英语培训机构里,不自觉地会和一些优秀的同龄人比较,看到别人现在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在自己还在学英语的时候,别人已经能够当很好的讲师了,就觉得很羞愧,没有自己引以为豪的能力;但是当我在实习的时候,和另外一群同龄人比,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是有一套行事方式的,而且做起事情来会比别人更有效率更有方法。由此可见出,在短时间内,客观上自己的能力并没有很大的提升,但是自我概念却是因为与不同的人群比较而发生改变。

关于阅读这方面的方法,我就说完啦。申明一下,其实在参加共读之前,这些方法我只是听过而已,或许也有记下
但是觉得没有意识地逼自己用过。
所以,我们都可能在下一刻打通那些潜水中的学习方法。

第二个在这个假期打通的学习方法论是模仿,是在实习期的时候和一群人做事时打通的。
我说过我之前是闭门造车的孩子,所以也不会管别人是怎么学的,只是自己在折腾自己的东西。
这次才第一次意思到 哦 原来别人是这么做事的。
比如工作室有一个人是这样安排我的任务的
给我发一张这样的思维导图,然后给我写三篇文章
在这之后,我就意识到,原来大咖做事都是有思维框架的,我以后写东西的时候也模仿他,写画思维导图,写下读者感知目标,行文风格,文章框架,这样写起文章来就快很多啦~而且很清晰不会偏
这只是模仿的其中一个例子,通过模仿,我还学会如何整理自己的收藏夹,如何做一个千聊分享课程的逐字稿......

第三个打通的学习方法,是观察。
例子我刚刚举过啦,不重复,就是练车观察不同人的学车方法的那个
以前我觉得模仿、观察那些方法都好虚,不够高大上,但是现在能切实感受到它的威力,好大!
(但庆幸的是我现在走出自己折腾学习的怪圈了 感觉真好嘻嘻嘻)
好啦,没有了
还有一个学习方法论:越分享越快乐哈哈哈

小Q

今天分享学习方法论,我突然冒出个想法,学了那么多方法和知识,到底对我的生活有什么正面影响。我的回答是很多的学习没有学到点子上,也没有使用过。
所以引出我的观点,学习要以解决自己最急迫的问题为导向。
会不会有这样的感受,如果事情不能按照自己想象的发生,就会没有控制感,心里发虚?学一件新事物总希望可以按部就班把所有细节都弄懂?看一本不好理解的书就想从第一页一字不落的读明白?我就是这样的,生怕落下什么 ,结果焦点分散,什么也没学好而且还不会用。
最近在共读《跃迁》,感觉永澄老师把这本书完全翻译成了另一本书。如果说古典老师的《跃迁》是故事书,那永澄老师就给了我一本辞海。
在分享学习方法论的时候提到《跃迁》其实是有我自己的逻辑思维的。我理解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而解决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书中说到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跳出问题,在系统外更高层次的看待事情,就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如果不以问题为导向的使用一些学习方法,可能会变成认知上去了,但是行动跟不上,这时候认知会重现反弹回来的,它会让你自己陷入一个非常小的格局里,不能超脱。
就像很多人孤独的学习,学习了知识但没有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你就会怀疑这个知识到底正确吗,是否真正能解决问题,这种感觉就会对学习起反作用,会困住继续提升的脚步。
所以我认为学习方法只是具体操作方式,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学习,然后再去应用合适的方法学习才是效率最高的方法。
以上就是我想分享的内容,最近一直想改变自己的状态,改变观念,在学习、观察、重新组织。我想和大家说说我的想法和感受,也希望得到评价和交流。

beau

1.解决问题式学习方法:刚才小q说了学习要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这点带给我一点灵感。拆书帮也是这么个出发点,书不用全知,只要学习到一个点,然后应用生活就赚了。书中用了RIA的方式。我最近也在慢慢培养这个学习习惯。但是我觉得米妹子这点做的很好。我觉得应该多观察一下她。(嘻嘻观察学习法。)
2.道术器,
道:学习之道我觉得从心态等大方向上说了学习的方法。而且里边的心理安全建设达到高效率状态很值得学习。
术:好好学习从元认知到框架的建立很好的说了我们要干什么。然后用主题阅读的方式,把需要的知识点再整合。从分到总。
器:最近看的如何高效学习讲了些记忆理解方面的知识。比如米妹子说的费曼技巧。(嘻嘻)
3.心理安全建设:

作者朋友内心没那么平静,没有那么高效。
作者建议如下方法:找到最快乐最宁静的时刻。
朋友:和儿子玩乐的时刻
作者:那么在这个时刻前,你做做蛋糕,喝喝咖啡。然后和儿子玩乐。坚持一周。(建立仪式感,扩展安全区。)
朋友:一周做到了
作者:现在,你早上做做蛋糕喝喝咖啡。(继续把安全感带到早上,但因为和儿子玩乐需要时间太长而且儿子不会随时带在身边。所以用蛋糕咖啡代替。)

后续,把这场景想成片段。早上想几次。
再把这个带到生活其他方面。比如开成等红灯时,很烦躁,就想想这个片段。
记得大概是这样。大家想要了解更加准确的可以去看看书。网上有电子版。
写到这里,突然有和个灵感。可以和冥想结合。冥想刚好是带来安全的东西。和冥想联系:冥想带来安全感的东西,刚好代替这个咖啡、做蛋糕、儿子玩。
冥想关注自己呼吸,所以可以把安全单元简化到三个深呼吸。
以我自己为例:我自己一般冥想实在难以集中注意力,会想水滴滴入湖面,然后荡漾开。当我紧张的时候,我会想一想这个,然后解决一下自我内言,感觉会好很多。

云清

年初听xdite老师分享的时候接触到套路一词,觉得特别神奇。然后,接触到自己。的状态,就是缺少很多的套路,而且特别的死板,但我知道,自己的学习,缺乏一种方法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向外去看。先按照别人的学习套路,然后一点一点的模仿。虽然说学的过程当中会变得非常的狼狈,毕竟从一种新的方式引入,然后要把自己旧有的学习方式给它替换掉,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自那以后,虽然说不是每一次都非常有意识的去调整自己的一个学习方式,也会去停下来思考一下,我现在是不是陷入到原来的一种学习方法里面去了,因为闭门造车会让自己失去一种全局的感受。
后来因为计划制定和执行的不符合自己的预期,然后找到了永澄老师的公众号,学习port模型整理了自己的计划,目标,任务之间的关系,稍稍有点改善,而后接触到RSQC模型才知道要如何安排自己的任务。
永澄:任务、目标和计划都是啥?它们之间啥关系?
不过回到今天的主题上来,确实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需要一些,人家整理好的一些模型让你照着做,这样子会比你自己,来慢慢摸索要强的多,就像刚才说的那个'RSQC模型,真的帮了我大忙,因为孩子太小,时间不允许,所以常常会在孩子睡着了以后再来开始学习,而当时学习任务又会非常的多,穿着每一件都会觉得特别的重要,然后又来不及。所以就需要用到,一些方法,来帮助自己分清楚,进度,主次。
虽然有模型,有方法,但是知易行难,尤其是在在大脑中建立正向循环回路,让你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直接调用,是需要一个反复回顾和践行的过程,急不来。
目前还是在这过程中反反复复折腾,走得很慢,未来期待和大家一起互相砥砺前行。

雅丽

我最近恰好在进行学习方法的主题阅读,其实基本都是强调路径和结构的问题,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能认识到自己旧有思维的局限,接受新的,很多事都不是非黑即白的,这个世界的底层逻辑改变很小,变得只是不同的展示形态。
学习最重要的是形成闭环,输入,处理,输出,每一步也不是完全独立的。
人们都在强调知识体系,有目的的去读更有收获。但是许多人的困惑在于,读书少的人无从下手构建体系。实际上最简单的就从生活和工作体系开始建立,逐步优化是最好的。每个人的都不同,别人的可以借鉴,但是无法照搬,否则会觉得很痛苦。你自己的模型,再粗糙也是一粒珍珠,去打磨它吧!
我最近恰好在进行学习方法的主题阅读,其实基本都是强调路径和结构的问题,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能认识到自己旧有思维的局限,接受新的,很多事都不是非黑即白的,这个世界的底层逻辑改变很小,变得只是不同的展示形态。
学习最重要的是形成闭环,输入,处理,输出,每一步也不是完全独立的。
人们都在强调知识体系,有目的的去读更有收获。但是许多人的困惑在于,读书少的人无从下手构建体系。实际上最简单的就从生活和工作体系开始建立,逐步优化是最好的。每个人的都不同,别人的可以借鉴,但是无法照搬,否则会觉得很痛苦。你自己的模型,再粗糙也是一粒珍珠,去打磨它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