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散文

我的二本同学

2021-03-07  本文已影响0人  summer_景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上大学时,所住的宿舍楼前,种着几棵玉兰树。每到草长莺飞的三月,那光秃的树枝上便在不经意间冒出朵朵洁白的花儿,花儿开得沉静而又纯粹,无需绿叶的刻意衬托,也无需春风的三请四邀,就那么遗世独立般地盛开着,温柔着尚且乍暖还寒的初春。

而我竟是到了那时才初次知晓了玉兰树、玉兰花。于是,这上大学与我,又多了些意义。前些日子,翻读黄灯的《我的二本学生》,翻至一小半时,自己就读二本大学的记忆之海却被搅得白浪滔天,反而将那书弃之不读。

书虽是半途而弃了,可那被勾起的如滚滚波涛的感概却是不能不吐。

在那书里,黄灯作为一所二本类院校里的中文老师,借担任班主任的机会和布置命题写作的便利,记录下从06届到15届中部分学生的成长、求学、就业等经历。

在她的笔下,笼统说来,大多数普通人的命运既有定数也有偶然,不过是从幸福的童年是相似的,不幸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幸,到得意的人生是相似的,失意的人生各有各的落魄。

由着书中的那些故事,不由得忖思起自己所读的那所大学那个班级。

我因第一志愿落空,被调剂到那个从所未闻的城市就读那个名不经传的院校。这院校后经历了合并重组,更改后的学校名称虽与南方一所位列“双一流”、“211/985工程”的大学只有一字之差,但其间却是差着天涯海角的距离。不过,这便是现实而已。

我就读的班级,大约是中文专业的缘故,一个班级49人,竟只有6个男生。也不知是不是迫于阴盛阳衰的压力,常常逃课的也是男生。但就这几个男生,我现在回想起来,依旧觉得模糊,远不及女同学们给我的印象深刻。

这或许也归功于某些讲课老师对我们这个班女生的有感而发。

有次是个女老师。当时她站在站台上,先是静静地打量着座位上的我们,而后深深地笑了一下,感叹道,“给你们这个班上课,真是一种享受。虽也是女生多,但你们既不像日语系的轻浮,也不像化学系的邋遢,你们文静、秀丽,真是一道让人舒心的风景线。”确实,我们这个班,没有浓妆艳抹的,也没有邋里邋遢的。

还有次是个男老师。在教了我们半学期时的一次课上,他说道,“你们这个班的女生,跟我所教的那比你们大一届的班比起来,那么不同。她们不会像你们这样认真记笔记,她们得补觉,因为业余生活太丰富。你们这个班,似乎都不像21世纪的女孩子。”在那沾染着世俗的中年男老师的眼里,我看到了疑惑不解。也许,在他看来,如今这浮躁拜金的社会,明明可以凭着年轻过得活色生香,而我们这个班,却是“封建”般地守旧、落后。

是的,在那不大的院校里,图书馆、自习室总有我们班女生的身影。虽然我们所读的学校并不算如何了得,但我们这个班的大多数女生,却也都是凭着对读书、学习的认真、执着,一步步地从农村到县城再到城市。于是,物质并不宽裕的我们,便远离浮华;虚荣不是很多的我们,便现世安稳。

那时候,在我们班评奖学金,必须得把每门课的分数考到优秀,才有会可能。即使有人指望其他辅助项加分,但若是考试分数不突出,依旧没戏。而我每年拿到奖学金,因是完全凭借考试分数,才异常感到其中的分数竞争有多激烈。

当然,我们班的女生,虽泡图书馆,待自习室,也会顺便谈个恋爱。也许是院校男生稀少的缘故,大多都是异地恋,谈得辛苦而甜蜜。

就这样,到了大三下学期,我们班女生的生活又多样起来。有的准备考研,计划中的学校都是比所读本科学校名气更大更好的;有的不再深造,便开始参加招聘会、面试。

当然,有此时才开始恋爱的,也有此时却分手的。有个女生,因有一个帅气温柔的学长男友那么幸福过,却在她计划毕业后就结婚时,学长男友说自己要和公司老板的女儿结婚,这样让他可以少奋斗十年。女生听了,狠狠地扇了那学长男友两个耳光,不过一句“老娘我真是瞎了眼”,而后躲宿舍哭了几天几夜后,又画着淡妆,以自信、从容、知性的光芒出现在招聘会上。那次的招聘会,我拿着简历无人问津,却是目瞪口呆地看着不同的招聘企业主动伸手招呼那女生,要她留下简历。后来据闻,她进了当地一家知名的外企。

倒又想起住我隔壁宿舍的一个女生,大三那年参加国考,竟通过了笔试,被通知到北京参加面试。那时候的我们,只知道为她兴奋,替她计划着面试时该穿什么,却都不知提醒她,应该再去报个面试培训班,提高通过率。她自己呢,也是异常欢喜,花了一个双休日,前往市里最好的商场精挑细选了一套质感高档的正装。

当她将衣服试给我们看时,吊牌上的价格让我们胆颤,反复问她,有没有和营业员确认好,一周后是不是可以退回衣服拿回钱。她说只要保护好吊牌不让其掉了就行。于是,她便穿着算是借来的衣服,参加了面试。

面试没通过,她却因衣服顺利退了回去而大呼一口气。接着,她又说,总要找点事做,那就考研吧。

而那时,准备考研的人已备考了两三个月,她能来得及?可她确实干劲十足,每日地读书深夜,累了就看看韩剧,竟也让她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名校。

后来,我们那个班,只要备考的竟基本都如愿以偿,不得不说,我们这个二本大学里的班级实在与众不同。

虽然毕业211重点高校的先生常常笑话我的“三流”本科院校,嘲讽我们是得益于大学扩招的政策才得以念上本科。

可我的那些女同学,很多都会感谢这场教育改革,毕竟凭借着这场扩招而脱离了农村,有的人甚至成为了社会精英。于我,却是何其幸运,能够与这些可爱的女同学们同窗四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