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路上不迷茫有效人际关系每天写500字

想让自己波澜不惊老成持重,我们内心还差一个角色

2017-02-26  本文已影响29人  young观点
一个喜欢言简意赅的作者

前不久读到詹老(前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的一篇文章,他写道:“人生需要三个我”。读罢感触颇深。

哪三个我?

感性我、理性我、裁判我。

为什么会出现这三个我呢?

假设你是一个雷厉风行不拘小节之人,要马上去处理件十万火急的事,结果恰要和一个磨磨唧唧的同事同行。而这时候从感性我角度出发你会很反感这种状况,心里特别想对她说:“能不能快点!没看到我多着急吗?你效率太低了!”

这些话你想脱口而出时突然理性我站出来大喊:“万万不可,这项工作虽然重要,但是同事间情意因此闹僵就不必要了,可以让同事在一处稍等片刻,告诉她速去把事情办好再回来找她。”

一旦感性我理性我同时出现,互相辩解,若理性我能说服感性我还好。若不能,这就会让人陷入矛盾纠结痛苦当中,严重者会在内心挣扎中焦虑、心事重重以致抑郁患病。

这时候裁判我的地位就显现出来了,它是用基本规则直接宣告遇到此事该怎么做的一个角色,这个基本规则在我看来便是正确的三观,放到现实中就是名言古训,这些规则非常简短,但是已经经过许多人的检验,是被众人认可而后所总结出来的精华。

例如当你在机遇面前犹豫不决,感性我胆小怕事、不敢担当,理性我站出来鼓舞打气,结果还是拿不定主意,这时裁判我说:“当仁,不让于师”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要抢着去做。于是你立刻决定去争取机会。

所以你已经将一些基本规则烂熟于心时,它就会在关键时刻帮助你。同时也会让你在面对任何事情时都能保持一颗淡定从容的心,从而收获相对圆满的人生。说到这里,相必大家会问这个裁判我到底拥有哪些规则?其实那些从历史中沉淀下来的古语训诫,就足以让人受用一生。

詹老曾说过,你每天在做一些什么事情,你就会逐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人这一生,说到底,最后的竞争,比的还是做人。

所以花些时间多领悟一下这些历久弥新的古训,相比到各种知识网站乱找课程学习人际沟通方法,效果自然要好的多。

想让自己波澜不惊老成持重,我们内心还差一个角色
想让自己波澜不惊老成持重,我们内心还差一个角色 想让自己波澜不惊老成持重,我们内心还差一个角色 想让自己波澜不惊老成持重,我们内心还差一个角色 想让自己波澜不惊老成持重,我们内心还差一个角色
想让自己波澜不惊老成持重,我们内心还差一个角色 想让自己波澜不惊老成持重,我们内心还差一个角色 想让自己波澜不惊老成持重,我们内心还差一个角色 想让自己波澜不惊老成持重,我们内心还差一个角色

图片来自人民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