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正常心理,什么是非正常心理?
正常的心理成长是伴随着正常的发展任务而来的,所有人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都要与之奋斗并把握它。个体要学会面对自己的失败和无助的局面,学会信任他人,学会表达情感和攻击行为,学会最终依靠自己的判断力。最符合正常的定义的人可能是那些在童年时期就学会各种应对技巧并能在紧张状态下应用这些技巧,能完善地适应特定的内部或外部紧张事件而表现出灵活性的人。
人们对于心理是否变态的判断,会根据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的社会文化有不同。同时,心理现象本身存在很多复杂性原因,导致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心理障碍诊断的很大差异,甚至在同一国家不同医院或医师中间也常有意见分歧。
郭念锋认为,心理学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原则包括: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②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③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正常即“处于”健康状态,正常即“处于”平均状态 ,正常即“处于”理想状态,正常即“良好适应”。
对于异常或变态的定义,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是各个不同文化的产物,这与躯体疾病不同。在纽约被认为有精神病的人,在新几内亚可能被认为属于正常。贫困和歧视也将产生大量的“变态人员”。 阿德勒则认为对于丧失了勇气的人来说,神经症和精神病是一种表达方式。这是一种深刻的见解,任何获得了这一见解的人将免于同那些灰心丧气的人一道,去穿越那通向灵魂中神秘处所的冗长旅途。
心理(行为)变态的主要特征有:统计学偏移、社会规范偏移、个人的痛苦体验、行为功能障碍、医学标准、经验标准。其判断标准可从以下几点来判断:
①文化相对性标准(Cultural relativism criterion),某种社会文化背景对何为正常行为有所规定,异常行为则是对这些规定的背离。
②少见标准(Unusualness criterion):异常就是那些少有人表现的、或自己(以前)也很少表现出来的那些行为。
③不舒服标准(Discomfort criterion):某人极力想摆脱自己正表现出来的行为,因为这些行为带来不适感。
④精神疾病标准(Mental criterion):由于罹患了精神病而表现出来的行为/症状,且缺乏自我纠正能力。
⑤适应不良标准(Maladaptiveness criterion):该行为使人遭受生理或精神的不适,影响了日常功能,使其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无法与现实环境进行有效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