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自控力school同学会(无输出,白读书)坚持写

学习高手深度认知的心理表征

2017-04-06  本文已影响0人  情感后花园

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中提到,知识与知识是不一样的,有些知识比其他知识的威力更大。少数的知识能够给我们带来关键的影响,这就是临界知识。

尝试去学习知识管理,按照刻意练习的原则,要去找该领域的最优秀的人,学习他的心理表征。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是我2017年读过的最畅快最吸引人的书,昨天下午一口气读完,中间没有休息,没有吃饭,深受启发,精神高度亢奋。

正如脱不花娘娘所说,只有掌握了更有效率的学习方法,才能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把自己的认知水平比别人多往前推进一厘米。很多掌握了高级学习方法的人,并没有时间或者意愿把他们的秘密透露给更多人,幸运的是,成甲愿意。

在没有读《刻意练习》之前,我对所谓的高级学习方法是持质疑态度的,不是说质疑这个方法本身,而是质疑这种方法对我来说是否适用。现在明白,学习高手的心理表征,按照他的高级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我可以迅速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再看问题时,就能从更高的视角来理解,的确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因为,靠自己去悟,先不说有可能自己不能总结到这个层面,就算可以,也浪费了大量的本来可以更高效去学习的时间和精力,这就是机会成本。

在海量信息即时获取时代,我们拼什么?成甲老师说,他认为现在可能已经慢慢进入到知识深度带来认知优势的时代。可是,作为我们普通个人呢,可以直接去拼知识深度吗?我认为不可以,普通个体,要想通过知识深度来构建认知优势,前提是要有知识数量做支撑。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大家都懂,在学习知识时,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追求速度,也不过分追求深度。等积累到一定量时,你获取知识的速度和理解知识的深度就会提升。

成甲老师从形式、思考的方式和效果上说明了深度认知和普通认知的区别,他认为,有深度的认知能力是这样的: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通过深度认知得出的结论,往往能够解释相似情境中的很多问题。这不就是深度认知能力在成甲老师心中的心理表征吗?!多么高级!

学习的6大标准:了解、理解、使用、应用、评估和创新。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知道的,只是我们以为自己知道了。这是认知里的最低级别。

以前自己贪多求全,什么都想试一下。在不断的焦虑中痛定思痛,终于明白了聚焦的重要性。多元的经历如果不能帮助我们提升认知深度,从长期来看,也是低效的。这是一个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的时代,要打磨自己的长板,拓宽自己的底板,最后再来补齐那些不太关键的短板。

当然,并不是说仅仅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就可以,我们一生要学习三个级别的课程: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公共基础领域,我们学习的是基础技术,如时间管理、资料保存、商务礼仪、沟通谈判等等。而专业必修课,就是我们的专业方向,当然,不是指学校划分的专业,在这个领域,要能打完整战役、解决系统问题,跨学科地思考、解决问题,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而通用必修课,就是要掌握临界知识,认知事物更加底层的结构与规律。我们经营的领域是如何产生的?影响这个领域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什么?有哪些规律会普遍地影响这些事物?

从临界知识的角度再看我们该学哪些知识,就会发现:这些看起来“无用”的知识,可能会在战略层面上为我们发挥“大用”!

既然临界知识这么有用,那我们该如何进行具体操作、刻意练习呢?明天我们一起探讨学习的基础工具——底层思维和方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