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之思维有墙
齐帆齐微课
读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有很多收获,日更分享。
实体书故事一:小爽是一名高中生,在学校学习成绩经常是第一名,对于这个成绩,小爽和她的家人都很骄傲。
小爽的第一名那可是有成功经验呢,目标清晰;学习用功,课本和刷题滚瓜烂熟;从来不读闲书,也没时间读闲书;课前预习,提前准备;考试从不作弊。
小文是中上等学生,大概在班里第七到第十六名之间晃悠,喜欢运动,爱好踢球,对古诗词情有独钟,作业之余,爱看课外书籍,思想活跃,善于交流。
高考时两人成绩都很优异,分别被两所985学校录取,后又双双考入同一所学校的研究生。
同学聚会,两人作为优秀学子被同学们奉为“上宾”,交流发言较多,但通过两个人的言谈举止,看出小文的爽朗、大方和思路开阔;而小爽则有些拘谨,学究气息浓重。
再后来,俩人都留在了大城市,小文的发展比小爽要好一些,成为一家公司的管理者;而小爽进到一家研究所。
小文和小爽是个案,但有人通过抽取大量的个案进行研究,也证明,当人真的步入社会时,越来越发现,社会上需要的不一定是在学校成绩是第一名的学生,而是需要那些思维活跃、有学识还有智慧和多种能力的人,这样的人大部分在学校时就都喜欢看些闲书;自尊体系健全,有批判性思维,不惧跨界;还懂得“抄作业”:善于互相学习,互相协作,善于帮助他人。
工作后总结发现,学生时期让我们获胜的很多思维方式,在职场上恰恰会成为我们最大的坑。
人的一生中,每一个过去阶段的思维方式,都可能会对下个阶段造成障碍,这些障碍不一定是我们真正遇到的坑,而是我们思维里的墙,也就是我们的心智模式。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在写《第五项修炼》时,提到一个很形象的故事。
故事二:一个小伙子冬天去旅游,掉到了一个大瀑布下面的水潭里,水在不断地卷动。这个小伙子如果不在四十五秒到两分钟之内游出来,他就会因为失温而死掉,于是他就奋力地游。因他是在游泳池里学会的游泳,所以他就不断地往边上游。但其实,当人被漩涡卷到水底,最好的策略是从漩涡底部横着游出来,这样才能脱困。越到水面,漩涡的吸引力就越大,小伙子却在水面上苦苦地跟漩涡挣扎,一两分钟后,他失温了。
彼得·圣吉说,这个人生前努力地想逃脱漩涡,在他死后几分钟内反而实现了。因他沉下去后,就被漩涡甩出来了。
这两个故事很形象,一个是好学生和好职场人的故事;一个是漩涡逃生的故事,讲的是一个问题:小伙子在平静的水面学会的、能让他脱困的游泳技术,可能恰恰会在变化的环境中给他增加了障碍;小爽多年来养成的听话、不乱动、好好学习、不出纲、不看闲书的习惯,恰恰在新的挑战中有所改变。
人们思维意识里的这堵墙,是否都能深刻意识到呢?
其实,我们头脑中很多习以为常的,或是引以为荣的思维方式,有些恰恰是错的,并且我们还往往意识不到。
古典其人学习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有方向思考,并慢慢找到问题症结所在。
22年度写作营第107篇,1177字,累计14425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