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教育剽悍读书营

5岁男孩逆天简历暴击众人:活了那么久,不如小朋友?

2018-10-31  本文已影响3682人  P学长

01

一个5岁男孩为了申请国际学校,拥有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份简历。

简历一经流出,便让众人惊叹不已,短短5年却活出了很多人半辈子的精彩。

长达15页的简历,从家庭、性格、经历、爱好、教育观、老师眼中的我和阅读书目一一展现。

3岁以前,便开始了识字,读书,直到现在每年能读500本英文读物。

除了读万卷书,还有行万里路,小小年纪已经去过很多国家和地方。

每一页简历,都是一种“逆天”的人生。

然而,简历固然精彩,更应该看到的是,这或许不是孩子能力的差距,而是一个家庭教育能力的差距。

孩子的父母都是复旦大学的高材生,作为高知分子的他们本就比别人更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成才。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对父母的教育观并没有太多值得大家挑剔的地方。

“每天2-2.5小时的有效陪伴,让孩子保持自己的兴趣。”

“坚持兴趣与效果并重。”

并不是一味的填鸭式教育,从孩子的特点出发制定精细的规划,多尝试,追求过程,少考试,淡化结果。

培养孩子保持认真的态度,无论是学习还是运动。

当我们静下心再看这个5岁孩子的简历,背后是父母乃至一个家庭的付出。

不仅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还要有父母的用心陪伴。

教育,从来就不是单向的事情,哪怕家财万贯,一味砸钱也买不来孩子最好的成长。最合适的方式,一定是在尊重孩子兴趣和自由的基础上,为孩子的成长铺路。

就像这对父母,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为今后的自己选择做准备,这才是最合适的教育。

02

前两天刚到公司,便听到同事在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

同事说:“为了能够让孩子进入海淀的“六小强”读书,便把孩子的户口从朝阳迁到了海淀。”

另一个同事说:“刚上三年级的孩子昨天因为数学考了95分被自己骂了,因为以前都是考满分的。都怪自己一直一来认为孩子学习成绩不错,没给她开小灶,反而以前那些在一二年级学习不怎么好的同学现在都赶上来了,一定是上了补习班。不行,我得赶紧给孩子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补习班。”

说完,同事便在电脑上开始了搜寻起各种补习信息。

这种为了孩子教育焦虑的现象已经蔓延到任何一个角落。没有任何一个父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

今年5月,一位上海的68岁退休教授撰写了一篇《牛蛙之殇》,文中炮轰畸形的幼升小教育,字字扎心。

为了让外孙能够通过上海四大民办小学的招生考试,从孩子3岁开始,教授的女儿便为孩子量身设计了一条民办小学—著名民办初中—著名公立高中—清华北大交大复旦和海外常青藤的“牛蛙”式路成长路线。

再也没有快乐、自由的时光,再也无法跟同龄人一起玩耍,再也无法享受一个本该属于他的无忧无虑的童年,这种痛苦可想而知。

小升初的最后一轮面试,外孙竟然出现了不自主挤眉弄眼、耸肩等怪异的行为。

这个6岁的孩子,被诊断为抽动症。

老教授最后写出了一句感人肺腑的话:

所谓的家学,就是让下一代,比我们更能接近真实的自己。我们所积累的所有财富与资源,并不是要全部交给他,而是让他在这一切的对照之中,比我们能更快地洞察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虚掷时光与人生。

对于下一代的教育,越急功近利,越得不偿失,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一定能成为参天大树,哪怕只是一颗小树苗,如果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03

《极限挑战》中有一期节目,是关于人生起跑线的讨论。

节目组将所有的高三同学请到了空旷的操场上,准备开始一场赛跑。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拥有同样起点的比赛,节目组准备了六个问题,每符合一个问题的同学就可以向前一步。

父母是否接受过大学教育?父母是否为你请过一对一的家教?父母是否持续让你学习功课以外的一门特长?你曾经是否有过一次出国旅行的经历?父母是否承诺过送你出国留学?父母是否一直视你为骄傲?

每问一个问题,便有同学可以向前迈进一步,而剩下的同学只能呆在原地。

六个问题全部结束后,大多数的同学至少向前迈进两到三步。

然而,依然有同学停留在原地。这时,原本还是嬉笑打闹的同学渐渐变得严肃起来。

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起点。

人生,本就不是绝对公平。起点只是开始,终点仍然需要孩子自己努力。

起跑声枪响的那一刻,所有的同学都鼓足了力气努力向前奔跑,尤其是那些在起点就落后的孩子。

虽然可能前面的同学更有可能赢得胜利,但是并不代表不能后来居上,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赛道人生,完成这场属于自己的比赛就已经是一种胜利。

吴军老师在《见识》一书中也曾提到:如果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跑只是其中的一环,决定你成功的不是一时的爆发力,而是坚韧的持久力。

父母只能帮孩子走好第一步,接下来的路终归要交到孩子自己手中。

哪怕我们都无法脱离世俗的眼光,也应该学会与孩子来一次平等的交流。

我们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路,但也不要过份压抑孩子的天性。

有个姐姐告诉我说,自己还在三年级的孩子报了三个兴趣班,而这三个都是课外兴趣班,也是孩子自己选的。

我很佩服她的选择,尊重孩子选择的自由,也放下对世俗教育的追逐。

只要有时间,她就会带着孩子一起读书,一起旅游,一起看电影。

不以一时的成绩看孩子的成长,孩子才能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04

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被称为“佛系”小学生的作文:

她说:

“也许,我并不需要考哈佛北大,只要快乐就好。并不是每个人都不能呆在角落里,因为角落里的花朵一样芬芳,我就是那个藏在角落里的人。”

是的,哪怕是躲在角落里,也总能绽放自己的光彩。

哪怕无人问津,只要能勇敢的自我欣赏,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

如果有一天,当我有了孩子,我希望ta能够按照自己想活的方式过这一辈子。

能平安到老,就是一生传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