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在细雨中呼喊》读书笔记:站在岸边看一条河

2017-08-06  本文已影响61人  北梖

【读书周记】

袁蓓蕾:《在细雨中呼喊》读书笔记

《在细雨中呼喊》读书笔记:站在岸边看一条河

      我一直都觉得,我是一只温顺的小绵羊,只专挑柔软可口的青草吃,而对那些难啃的粮草不屑一顾——于是,我的口味越来越单一,我的思想开始发育不良。

      我在初中的时候就听过余华,但却一直没有完整的读完他的一本书。七年级时,我看了《活着》,但是我只看了一半,就合上书页逃之夭夭。一贯黑色的封面,冷峻的就像是从书里持续生发出的瘆人的凉气。在我当时那幼小且脆弱的小小心灵里,余华真是个奇怪又暴力的人。

        也许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的眼里能容纳更多的色彩,更多的风景。这一次,我一气呵成,看完了《在细雨中呼喊》。余华,让我心碎却又着迷。我就像是一匹骏马,本只想找到一些充饥的粮草,却意外邂逅了一整片草原。

        本文以一个名叫孙光林的小小男孩的视角展开。在孩童清澈的眼眸里,缭绕着一层不化的阴翳。所有的善与恶,美与丑,都得到真实的映照。平淡得冷静的叙述,却是在叙述着让人发指的荒诞行径。于荒诞中,却能窥见出鲜活的真实。

      这一本书,就像是一场黑暗中的跋涉,于途中,遇见无数荒凉与冷漠。

      贫穷,暴露人性的丑恶。父子之间,除了那淡如水的血缘艰难维系,再别无他物。孙广才在小儿子溺水后,短暂的悲恸后竟陷入了对补偿的美好遐想。仿佛,儿子不是儿子,只是一件商品那样无足轻重,死后还要被计算着剩余价值。同样,祖父的老年生活过得也实在憋屈。饭要看父亲脸色只能吃半饱,犯了错生怕父亲责罚,会把错误推卸给家中唯一比自己还糊涂的小孩子。在父亲眼里,祖父活着浪费空气,浪费粮食,浪费衣料,好像祖父的存在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错误。所谓亲情,在世俗欲望的熏陶下,显得脆弱而让人不愿靠近。它不再温暖,而是冰冷。

      爱情,没有爱情,只有无尽的情欲。似乎没有一个男的,不论是男人,还是男孩,逃开了情欲。南门的男人,和村里寡妇在深夜进行着不为人知的肮脏的交易;城里的浪荡公子哥和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女同事进行着长达两年之久的婚外情;尚小的男孩,脑子里也尽是一些龌龊的遐想。也许,在那时的时代背景下,物质的贫瘠直接造成了人们情感的荒凉。他们不再渴求一份真心,也没有多余的气力去找寻一位知心的伴侣,而只是贪求一时生理上的满足,一时的激情与放纵的快感。

      “时间呈现为透明的灰暗,所有的一切都包孕在这隐藏的灰暗之中。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土地上,事实上我们生活在时间里。田野、街道、河流、房屋是我们置身时间之中的伙伴。时间将我们推移向前或者向后,并且改变着我们的模样”

        时间的推进,伴随着书中人物的改变。我青春记忆里美好靓丽的女神变成了低贱肮脏的单亲母亲,曾经骄傲的大哥在现实的洪流里磨平了棱角,变得低微平凡……

      那些记忆里光彩熠熠的人啊,如今都已蒙上厚厚的灰尘,变得黯淡无光。

      这也许是一个悲剧,也许,这就是生命的常态。没有人将永远光彩夺目,那光彩会黯淡,但那光亮却永不会褪去,正如没有人会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着。

    生命是时间的长河。我通过此书,得以在岸上,看见这河流真正的模样。

      黑夜,黑色的风席卷而来,黑色的河流静静流淌。

      有人在这长河里溺亡,坠落;有人在这长河里苦苦挣扎,只为追寻那河面散落的点点星光。

      生命,赋予我们哪怕只有一丝光亮也会用力去抓住的韧性。

      我们,在无边的黑夜里,向着光亮那方,前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