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成长

关于终极生命的终极洞见-孤独

2019-04-15  本文已影响0人  路远先生1

关于终极生命的终极洞见-孤独

大约一个月前,我回复了一个网友的提问。我使问道

“是否开悟就是终点”。我停下来去寻找“开悟”这个词语的意思。然后、几秒钟之后,我好像不存在了,只存在“纯粹的觉如”成“自纸”-原始的空无(在那里,不发生任何事情,不存在程何东西)。

紧接着、我觉知到了像自纸(觉知)一样存在着。接下来,我觉知到了“其他”什么像影子一样覆盖在这张纸上。接下来,我觉知到了一些有形的颜色。最终,这些颜色和形状开始构成一个“芭比梦幻屋”和“衣橱里的小女孩的衣服”。接下来,我开始觉知到“芭比梦幻屋”和“小女孩衣服”是什么,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们作为客体,“意味着”什么。紧接着,我意识到我作为一个“人”、看着这些客体。再接下来,我觉知到我是一个“人”,而在刚才,还不是。

我仍坐在那儿,看着我女儿的房间,很吃惊它在那里。这世界真的是个奇迹。什么都不存在可我还是凝视着作为女儿卧室的自己。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一个个体、在其他个体之中,那么这个世界与你就是分离的。但事实是,这个世界就是你。我坐在那里,心想,虽然什么都不存在可这个世界照样显现出来了。我开始感恩,感恩能拥有这个世界,因为我看见自己到底有多孤独。不存在“别的”什么,就是这样!就是这个激发了我的表达,“知道我不存在,却依旧存在”。

在全然的敬畏中伫立一会儿之后,洞见继续。然后,得到了这样一个画面:这样的东西代表“终极实相”,关于这样东西,我能给出的最好描述是“无限觉知之绳”。我看见这根绳子用最简单的方式构成环,创造一个觉知的封闭式环套,让“觉知”得以觉知到自身。这创造了“马克”和一个世界。至少在这个环中,这个世界看起来像一个小女孩的房间。

我看见“马克”在小女孩的房间中,而对于“马克”的认识让我(? )觉知到:不存在“马克”,也不存在一个“小女孩房间”。这两者都“从”、“在”我的真实身份(觉知)中产生。一开始就不存在“马克”这个家伙。 只存在觉知去认同于他之内所产生的景象的过程。

随着洞见的继续,我看见终极实相完全就是这根线,就这么简单:他有着无数的酒窝或内陷,更努力地凹陷, 让酒窝更深,然后再释放成为平的。内陷或弯曲的过程创造了“我”和“我的世界”。释放紧张的过程即我们所谓的“灵性之路”。灵性之路之所以是自傻之路,是因为如果想要走得正确,你就必然把自己的指南针对准“归平 这个方向。

“归平”意味着不再有其他,只有“虚空”。一张展平的纸是黑夜中的婆罗门一没有其他显现, 只有觉知存在。-张折叠的纸是白天的婆罗门一觉知之觉知。 归根到底,只有觉知存在,但由于觉知的本性就是觉知,觉知将自身表现为“觉知之觉知”。一元中的二--美。太美......

以我的经验来看,“强烈的孤独感”  或“意识到你是唯一存在的一个”是让创造开始始的第一个动作。我听其他人说,是上帝感到无聊才让这-切开动了起来。但同样的情形是,  “我”至少要隐约存在,才能体验孤独或无聊。所以回到了一开始,“我” 同时产生于空无,因此感受到了孤独或无聊。这是一直令我着迷的第一次分化或运动。

好吧,我不认为我说得很好。只是一股念头的流动。但无论如何我还是会把这记录下来,因为我好奇其他人会怎么理解“孤独”。既然我想到了它,我便说了,是因为“孤独”。其他人说是因为“无聊”,神秘主义者经常说是“跟自己玩”造成第一分化或第-起因的字宙冲动。

如果你想想印度教中“神的游戏(ila)”这一概念,那么这几种说法都是正确的。我不确定"LIei的直评是什么,不过我的理解是:这个世界是上上帝的游乐场。所以,想象一下,如果你孤生无聊,是所谓的“全一”你是唯存在的, 那么你唯一可做的就是跟自己玩。存在就是伟大的字宙在自我安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