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条定律,助你做出更好的选择

人一生什么最重要?——依我来看,选择最重要。大学学什么专业,考研还是考公务员,找什么工作,交什么朋友,创业还是就业……今天的你是由昨天的无数个选择构建而成。
我总结了几条定律,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以后不被选择困扰,多出来的时间用在行动上。
(一)感觉定律
感觉是我们最不可思议的天赋,你的感觉能很快地让你知道你在想什么。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所做决策是否正确,你只要问问自己:“我现在感觉怎么样?”
如果感觉很美好,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漫溢出来的平静、喜悦和不懊悔,你就要继续保持下去。你正在创造一个符合你向往的未来。
如果感觉很糟糕,“负罪感”“恐慌”“怨恨”“沮丧”“没有动力”等负面词语也跟着出现,你就需要停下来问问自己,是不是偏离方向了。
大二下学期,当我完成日记本上的10个愿望,依旧感觉失落和迷茫。第二天早上,我就辞掉所有兼职,不喜欢本专业,也无需再花心思。
从睁眼的那一刻,就告诉自己,我要做那些光是想想都觉得兴奋的事情。说完后,心里有着前所未有的轻松与舒坦。才有了我后面的故事。
去年和另外一家公司合并业务,办公地点也迁到那里。去之前我就感觉不好,果然,两个月后,我就产生了抗拒上班的情绪,一到办公室就想着下班。
第三个月我就撤出来了,走出办公大楼那一刻感觉无比美好,像死囚被释放。
我们的感觉就是一种“反馈机制”,好让我们知道:我们是不是走在正轨上,有没有偏离了方向。
(二)幸运定律
人生总有些时刻,你会觉得“哇我怎么这么幸运,想来什么就来什么。”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千万别犹豫,立即投入进去,这是成功的信号,继续保持下去。
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不断有你所需要的资源意外的向你汇聚过来,说明这件事做对了。
反之,如果一件事你推动的特别困难而且没有任何外部力量来帮助你,这也不是命运不公。
只是你这件事不对,他人只是给了你一个真实的反馈。
大三下学期,我决定采访高校优秀学子时,第二天就在新闻上看到了我的目标对象。第一次去学校找他时,他不在,居然有人主动给我他的联系方式。
联系上他后,不仅顺利地写完稿子,同时邀请他做为衡阳行动派的第一位分享嘉宾。
我决定开始在网上写文章,第三篇文章就收到了近500元打赏,第七篇文章就上了简书首页,又接到问答平台的邀请,成为签约作者。
当我开通个人公众号时,朋友们不遗余力地鼓励和推荐,成功完成第一批粉丝的启动。
这时候我都会觉得自己很幸运。
要抓住这些幸运时刻,顺藤摸瓜,做出更符合你设定的选择。
(三)未来定律
这是我用的最多的一个定律。你虽然是当下做的选择,但影响的却是下一秒的你,要你把自己放在未来的视角。
10分钟后,10个月后,甚至10年后再看这个决定,你会是什么感觉,会后悔,有不好的感觉吗?未来的那个你会感谢现在这个决定吗?
把这三个状态都用心体会一下,然后最好用笔写或者画出来,你自然会有答案。
例如,大四加入创业团队,一个晚上就做好决定了。因为站在未来的角度看,大学的创业试错成本低,而且可以提升综合素质,对于毕业找工作也是很有好处。
还有,大二暑假那年我准备去校外参加培训,但可能会花光我所有的储蓄,而且也不敢保证培训结果怎么样。
但当时的我渴望学习,希望通过这次机会改变自己。我了解完课程架构后,就开始想,1年后的我看到现在的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一想到未来的自己可能会因为这次培训而大有进步,就激动起来。最坏的结果也就是物不所值。所以,我选择相信最好的局面。事实证明我那次选择是正确的。
遇到困境时,学会请未来的那个你来帮忙,跳出现有框架,从当局者的身份转换成旁观者。
(四)为什么定律
高中班主任经常对我们说,你上课睡觉也好,打游戏不想读书也罢,总之做任何事情都要给我一个理由,有了这个理由,一切都好商量。
当时不明白班主任的用意,后来看了西蒙·斯涅克的黄金圈法则才知道,班主任是在找这些人的内在动因。找到内在动因,就好对症下药。
大学生都会遇到的几个关键词——社团,考研,四六级,求职,就业,创业,考公务员,教师资格证……
很多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不够完善,接触这些选择时,要么听从父母的话,要么随大流走。其实只要你多问一问为什么就简单了。
例如,为什么想考研呢?一般来说有以下4个答案:
1.想为科研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学历心魔,对自己的学校感到自卑,想通过考取更高的学府掩盖这一自卑,认定研究生薪资一定比本科生高;
3.能力不足,在招聘场上转一圈,发现没有自己想做的事,向往的岗位别人又嫌你能力不足,要不还是先读个研究生躲一躲工作压力吧;
4.不喜欢本专业,惯性地选择考研,例如理科跨考文科。
不同的答案对应不同的选择,只有第一种答案才适合考研。
甚至谈恋爱的时候,你都要问自己,为什么喜欢他?他有什么特别吸引你的吗?
做任何事情要先从内在找原因,从而赋予你强大的驱动力。
(五)即将死去定律
乔布斯说,“记住你即将死去”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箴言。
这句话帮他指明了生命中重要的选择,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包括荣誉骄傲,所有对难看和失败的恐惧,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你看到的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17岁那年,他读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总有一天你会如愿以偿。”
从那时起,他每天造成都会对着镜子问:“假如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我还会去做今天要做的事吗?”
接连一个星期内的回答都是“不”,他就知道这个选择也许有所改变了。
记住自己随时都会死去,这是他所知道的防止患得患失的最好办法。
如果你已经一无所有了,还有什么理由不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呢?
陷入两难选择时,我也时常用这句话自省。
(六)不要害怕重来定律
有些人不敢做选择,就是过于患得患失。
不知道大家听说过精益化创业吗?我特别喜欢这个词语,精益化创业是对当下创业生态的一种描述:目标顾客——小范围实验——反馈修改——产品迭代——获得核心认知——高速增长。
做选择也是如此,投入最少的精力和时间,根据你的战略和方向,踏出第一步,把想法化成行动。
不管你做了哪个选择,你的某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最终带你走向目的地的,可能并不是某一个选择,而是那些你不会改变的东西。
在人生道路选择上,已经没有什么必然的对错了。
就好像近几年不断涌出来的新概念,自媒体,大数据,区块链。有人选择一头扎进去当新技术的弄潮儿,也有人不管外面潮起潮落,我只待在自己的分工领域里。
所以,丢弃患得患失的习惯,跟着感觉走,人生并不会因为你的一个选择而推倒重来。
(七)价值观定律
我们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个词语——纠结。但你知道自己为什么纠结吗?归根结底是你价值观不清晰。
人并不是住在客观的世界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这背后的驱动就是你的价值观。
很多人估计是第一次听到价值观三个字,觉得悬在空中,难以理解。我举几个例子。
有人认为女孩子毕业当老师是莫大的福分,但我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成长和燃烧,所以进入体制当老师对我来说是枷锁。
有人认为,女孩子不要太拼,找个有钱的老公就够了。但我认为女孩子只有独立自强才能获得自由和尊重,所以我会比一般人努力。
有人立志改变世界,也有人守在自己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这些就是价值观的不同。
这里有一张价值观列表,涵盖了大部分的价值观。
你可以做一个测试,把这13个价值观写在纸上,按照优先级顺序一一删掉,删到只剩下一个词语,那就是你的价值观。我当初留下的是成就感。
一个不清楚自己价值观的人,是永远不会被满足的人。价值观是你遇到重大问题时的判断标准,如果你价值观不清晰,永远做不出令自己满意的选择。
如果不想落后于别人,就要不断打磨“选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