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文学我的故事,总有一个温暖你

张幼仪:万水千山走遍,风景尽收心间

2018-07-07  本文已影响29人  谷猫柠_5944
张幼仪:万水千山走遍,风景尽收心间

说到张幼仪,你大抵只能想起她是徐志摩的原配妻子,一个从乡村里走出来的女子,在不幸的婚姻中被丈夫抛弃,独自抚养孩子的可怜人。

其实不然,很多人说,张幼仪只是生错了年代,若是换作现在,她的学识、人品,以及后来的成就绝对不会比徐志摩差。

在那样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子之间奉行的只有“无才便是德”,张幼仪也始终用她的贤惠和善良赢得了整个光彩的人生。

她出生在一个富贵家庭,祖辈是医生,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到大父母兄弟都对她甚好。三岁那年因裹小脚疼得哇哇大哭,哭声撕碎了二哥的心,这才赶来阻止了这个荒谬的仪式;但在婚姻里,她却没有这样幸运地得到丈夫的垂怜,更别说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但就是这样一个温润优雅又三从四德的平凡女子,用她不平凡的坚强和勇气打败了婚姻带来的不幸和宿命,勇敢地站在人生的最高处,默默无言却又光芒万丈地俯瞰世事,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01、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命运有的时候是极其残酷的,就像没有人问你是否愿意,就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然后开始让你做那些你自己都不知道是否正确的事,张幼仪就是如此。

13岁,正是花季年华,一纸婚书便注定了她的一生,当时的徐志摩16岁,两人在两年后完婚,开始了短短七年的婚姻。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如果七年的婚姻里,在努力的只有一方,那这段只能被称作单恋的情感就注定悲剧收场。

四个月,是两个人七年相处的总和和缩影,在这场聚少离多的生活里,徐志摩经历了留学、新思潮的洗礼以及与林徽因的相识相知相恋,他的人生已经是一幅凌空展开的画卷,美得让人目不暇接。

而那时的张幼仪也不遑多让, 她因婚姻而中断的学业被重新拾起,因为要照顾公婆,操持家务,她便请家教老师上门,学习英语、地理、文学等等,因为她始终相信,知识可以改变丈夫对自己的看法,她想变得更加完美,等到丈夫哪一天回来,她站在他面前,可以是那个比肩而立的妻子。

她崇拜她的丈夫,想要得到他的心,所以一切努力都变成了最值得的事。张幼仪最美的决定便是虽然不去抗争命运,但选择与岁月握手言和,温婉接受。即使到了晚年她还不断遗憾自己没能到丈夫所爱的女人学习的学校去读书,但她始终不言不语,温柔娴静地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更好的那个人。

02、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这个问题,大概只有张幼仪自己有答案。连在照片上都被徐志摩说成是乡下土包子的她只觉得只要用心追寻着丈夫的步伐就可以到达幸福的彼岸,可这样的想法终归是太天真了。

她原谅了新婚之夜独守空房;原谅了七年生活里的聚少离多,;原谅了康桥之畔,丈夫拥着别的女子;更原谅了徐志摩把自己对陆小曼的爱情宣言说的震天动地……

在别人的眼里,自己的丈夫是多么温润博学的一个人啊,可单单对她,又是那么残忍、冷漠、绝情。可她始终记得母亲的教诲:孝敬公婆,尊敬丈夫,而这一切,都是无条件的付出。

丈夫北上后,她孤独寂寥,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院子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缝缝补补,除此之外,她还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寂寞罢了,而那门前的梧桐,叶子凋零了,来年又繁茂,这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命数,就像她从一开始就注定的命运。

她把赴英陪读当成婚姻的转折,丈夫的信写得情真意切,似乎真的要带她去了。添置了各色的衣物,带着一颗激动兴奋又真挚向往的心,她踏上了赴英的游轮,可就在那渐行渐近的距离里,她看到了丈夫一脸的不屑和厌烦,原来渐行渐近的只是地理上的距离,而那两颗心的距离却是从来没有靠近过一丝一厘。

那时她才知晓,要她陪读,并非丈夫的恳切,而是公婆对丈夫家庭责任的警告,她也最终明白,无论她如何努力,所能扮演的角色只能是敌不过路人甲的仇敌。

她听着丈夫对林徽因广博的爱——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的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她听着丈夫对陆小曼特立独行的爱——我之甘冒世之不韪,乃求良心之安顿,人格之独立。

是的,在丈夫的命里,没有她;在丈夫的良心和人格里也没有她,丈夫把所有的温柔温暖和温存都给了别人,留给她的只有满城风雨和一室寂寥。

03、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徐志摩曾认为,他和张幼仪的爱情本就是一场错误,而这场荒谬的错误把两个人逼入了进退维谷的深渊。而于张幼仪而言,只要丈夫不离开,她便还是属于他的。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无需讶异,也无需欢喜,在转瞬间消失了踪影。”这是徐志摩的诗里林徽因最爱的一首,徐志摩曾无比悲痛于只能投影在林徽因的波心,却不能相携一生,可他又从不认命,只要是林徽因的,他都爱。可是那时的却他从未想过自己也是张幼仪天空里的那片瞬间消失了云,不许她讶异,更不许她欢喜。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交汇时互放的光亮。”确实,从一开始,所有人都不在一个方向,诗人是诗人,远方是远方。

面对徐志摩带回家中的小脚女人,张幼仪不安、焦躁、猜忌,痛苦,可她始终保持着豁达和谦和;面对徐志摩因为得不到离婚的结果而离家出走,只留了她和尚在腹中的儿子孤独绝望地流落异国他乡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她始终坚持着等待和隐忍;面对次子夭折,在墓前嚎啕大哭的丈夫,她给予了最温暖的怀抱和陪伴,始终维持着温暖和宽慰……

也正是她的宽容和大度,最终成就了一别两散的解脱,解脱了丈夫,更解脱了自己。“你去,我也走,我们就此分手。 ”徐志摩笔下的最后一首诗,也那么分明是两个人情感的写照。至此,张幼仪成了中国第一宗西式离婚的女主角,也成了那个并非徐志摩妻子的徐家媳妇。

04、万水千山走遍,风景尽收心间

当万水千山走遍,才发现最美好的风景已经尽收心间。这句话用来形容张幼仪最合适不过。丈夫的绝情抛弃,她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像一只极其优雅的凤凰,用尽生命中可以燃烧的坚强,让自己涅槃重生。她带着次子独居柏林,拒绝任何人的追求和帮助,努力学习德文,求学专攻教育,再等她转头微笑,全世界的风景都为之倾倒,她人生中的黑暗和风雨都已经过去。

原来,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不是让自己变成你想要的样子,而是在你离开之后,努力让自己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不为曾经的生活自暴自弃,更不为暗淡的命运屈服沉寂,张幼仪这只即将破茧的蝴蝶终于在漫长的付出中迎来了华丽蜕变。

回国后,张幼仪利用所学积极投身事业之中,从创办了第一家女子商业银行到出任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从应邀管理国家社会党的财务到只身闯入股市,风雨飘摇中获利无数。或许她本来就是这样一个女子,有才学、有能力、有勇气、有魄力……

即使是这样一个绕指柔成百炼钢的女子,依旧恪尽己责,独立隐忍。她将儿子抚养成人,悉心教育;她尽心侍奉因受不了陆小曼的歌舞升平而北上投奔的徐家二老,而彼时,她已与徐志摩离婚多年。这桩桩件件,哪一样不是她高贵人格的体现?而她只是默默付出,从未求过回报。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在赴京参加林徽因的演讲的途中遭遇意外身亡,张幼仪悲痛难当,却毅然决然主持大局,请兄长带长子前往认领徐志摩遗体,又尽可能拖延消息,照看徐父身体,再远赴主持徐志摩的遗体告别会,此时的她早就不是徐志摩的妻子,却永远是徐家生生世世的媳妇。

即使到张幼仪的晚年,谈及生命中的两个情敌,她依然极尽客观地说:我不恨陆小曼,但我恨林徽因,不恨她拆散了我的家庭,而是恨他明明答应了徐志摩却又生生将他抛弃,让他从此坠入无边无涯的孤寂和万丈深渊里的红尘。

05、等到风景都看透,总有人一起看细水长流

等到风景都看透,就会有人一起看细水长流。当所有的苦难与不幸都成为过去,剩下的日子即使再坏,也终究再不会坏到哪里去。后来的她事业有成,定居香港,收获了一段最平凡却最真实的爱情。她的感情也因为那个叫苏季之的男人而画上了最圆满的句点。也许张幼仪的人生就是一场花事,虽然经历了风吹雨打,花瓣飘落满地,但当冬天过去春回大地,她在枝头绽放出了最绚丽花朵。所有压不死她的,也终将成为她成长道路中最美的印记。这也正是为什么她才华不及林徽因,妩媚不及陆小曼,却终成那些人里最幸福的一个。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