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研究
2021年9月3日下午,下午散步来到学校,直接就到了教室,叮嘱学生及时改错,敦促学会用不同颜色的笔迹来改错。
回到办公室之后,突然想到下午2点有陈大伟老师的讲座。于是和同事借上耳机,认真听了听讲座,讲座内容非常接地气。我记得,直接进入直播,陈教授正在讲改善思维方式。
具体的思路有:
思路一:改变逃避责任
思路二:转变提问方式。
思路三:敢于担责,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思路四:在你的身上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不是你的问题,可以研究吗?
思路五:改变只谈现象的习惯,要有研究原因的意识。
思路六:教育要有想象力,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路七:如何统筹和顺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
教育就是关系学,致力于良好的、互动的支持关系。
思路八:看自己的课堂实录,记录实录——审视和批评——重新备详案
思路九:研究方案:方案①......②......③
回到我自身:
多年前,我就购买了一套录制课堂上记录的支架,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让自己用手机录制课堂实录,之后我还信誓旦旦把这件事要放在重要的位置。可是,不管怎么说,有了想法,接下来就行动可以了。
其实,回到自身,真正困难的就是回到自己的行动。当有了想法,最为艰难的事情是回到自己的实践。
就比如,我们为什么一件事难以坚持下去?本身缺乏对这件事的意义的肯定。或者说,自己还是要把这件事当成最为关键的事情来做。
最近我们探讨的几个话题:
话题一:如何让学生建立十万的概念?
素材①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学校的操场为例,一圈是200米,那么5圈是多少米?接下来,50圈呢?5000圈呢?
素材②结合学生学校10个实际,以学校1000人为例,那么10个学校就有了1万人。那么100个就是十万人。
素材③老师家的书架上有1000本,那么10个书架有1万本。100个书架有10万本。
对比素材,是不是前两个素材贴近学生的实际,最后一个只是老师的个人的经验,与学生关系不大。
话题二:如何让学生学习大数的读法?
问题:用不用把教材的大数进行分类?如果分类,就是把含有0的读法作为一个难点,有层次递进。如果不分类,就直接抛给学生。
不管怎么说,学生能不能明白,大数读法就是读出数的大小。
问题:给定有0的大数,如何让学生明白,什么情况下,只读一个0,什么情况下不读。
关键是“每级”的理解。
每级中间的0,不管有几个,只读一个0.
每级末尾的0,不管几个,不读0.
先分级,再读数。
话题三:如何理解一万和一亿的关系?
学生可能会借助计数器,从1亿,依次1亿换10个千万。
10个千万换100个百万,100个百万换1000个十万。1000个十万换10000个万。
教师可以借助数位顺序表,借助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依次观察它们的关系。
话题四:“还给学生”的理念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之前聆听一位智慧教师分享如何班级管理的方法。基本上就是让学生人人有事儿干。我把这样的理念应用于数学的管理上,让学生人人有事儿干。最开始的时候,我发现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学生要明白自己的事儿的具体要做什么。
事实上,要为学生赋予更多的空间和更大的学习弹性,最为关键的是,学生能不能明白,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适不适合。比如,一名学生可能从心里上愿意去做更多的事儿。但是,学生根本还不明白为什么要有这样的事情。
说白了,学生问题
①一头雾水
②不愿意承担
③偷懒
因此,下一步还是要具体的去和学生沟通:
①解决一头雾水的策略:理解目标
②学生要理解学生的丰富内涵。
③理解学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