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忘年恋,没有岁月可回头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读这本书时废寝忘食,也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读完后陷入沉默。那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庄重与悲凉,仿佛看到汉娜紧闭嘴唇的缄默与绝望,穿透心灵,让人无所适从。
德国法学教授、法官本哈德·施林克于1995年出版了这部《朗读者》,小说讲述了15岁的男孩米夏和36岁的女人汉娜之间的忘年恋情。
故事发生在二战后的德国,米夏得了肺炎,独自一人在街头呕吐,偶遇电车售票员汉娜,汉娜帮助了吐得一塌糊涂的米夏,并送他回家。病愈后米夏去女人家里道谢,神使鬼差之下俩人发生了关系,之后便是一段最甜蜜的时光,他们像所有的情侣那样幽会、沐浴、做爱,所不同的是,汉娜会在他们缱绻之前要求米夏为她朗读。
15岁的小伙子乐此不疲,甚至还跟汉娜一起外出旅游。然而有一天,汉娜突然消失不见,没有任何征兆,这让米夏很是不解,也因此颓废了很久。
再次相逢是在8年后。学习法律的米夏作为实习生旁听了一场审判,汉娜则成了站在法庭上受审的纳粹罪犯,因为在战前,她曾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女看守。在一次重要的申诉中,汉娜为了保守自己秘密,坚定地承担了所有的罪责,被判处终身监禁。直到此时米夏才恍然大悟,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在旅行中汉娜会没看他留的字条,为什么每次点菜她总说让米夏帮忙点,为什么汉娜总是不厌其烦地让他为她朗读,原来,汉娜是文盲!
而实际上,汉娜只要说出自己目不识丁就能减轻罪罚,米夏也可以说出真相,但他最终选择了和汉娜一样保持沉默,他们都愿意为了这个秘密付出代价。看到这里,开始对汉娜有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悲悯,一个只想活得像知识分子那样有尊严的蒙昧女子,为了掩盖自己是文盲的秘密,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她不明白,不识字不是她的错,可是,因为她的不识字,她却犯下了一个又一个错误或者罪恶。
故事并没有因为汉娜的入狱而结束,在以后的人生中,米夏慢慢体会到了汉娜的想法。在汉娜服刑的第八年,他又开始为汉娜朗读。他给狱中的汉娜寄去录音机和各种录着自己朗读声音的录音带,而汉娜,也开始学着认字写字,并给米夏寄去了一封又一封的信件。18年过去了,表现良好的汉娜获得了假释,米夏跟她约好了出狱那天来接她,而她却在出狱前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部小说,让人无法单一解读,它是历史与现实、情欲与道德、爱与罪的综合体。我们在感慨汉娜那令人费解的认罪之余,更感受到了作者对于纳粹暴行的批判。但作为一个女性,我更愿意从人生与人性的角度来思考这部书。
汉娜与米夏交往之初,毫无疑问是充斥着情欲的。其时米夏是个情窦初开的小男孩,而汉娜则是丰腴美艳的少妇,这种诱惑大概没几个人抵挡得了。在那个时候,米夏是深爱着汉娜的,尽管这种爱,看起来那么荒诞不经,也会被虚荣心所掩盖,他不愿意在同学面前承认汉娜的存在,对,后来,他自己心里明白,这是一种背叛。
在汉娜服刑的岁月里,米夏去狱中看过她一次,彼时当年那个鲜活美丽的女人已变成了苍老臃肿的老妇,她身上那曾经让米夏迷醉的新鲜的香汗味儿,也变成了一股老女人的体臭,米夏甚至不经意间跟她保持着距离。而此时的汉娜,是学会了认字的汉娜,她不再如当年般不谙世事,她开始读书,她学会了用这个社会通行的标准去衡量这个世界,学会了去认真反省自己的罪恶,学会了重新审视眼前这个曾被她称为“小家伙”的男人,他们礼貌而客气地结束了这次会面——最后一面。
汉娜自杀了。她怎能不自杀?这个为了尊严挣扎了一辈子、奋斗了一辈子的女人,怎会看不透这一切?自杀,已然是最体面的死法。
让我想起闫红在《最美丽的火灾》中说寇白门暮年喜欢跟“诸少年”为伍,而那唇红齿白的少年只装模作样与她周旋,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他得多厚道,才能无视你瘦腕上的层层鸡皮、那枯草一般缺乏生命力的乱发,忽略从你嘴里吐出的带有死亡味道的口气,装作以为你比旁边那亭亭玉立秋波流转的婢女更有魅力。真是句句戳心入木三分哪!寇白门看不破,希望借少年一点暖,想听他发尽千般愿,却最终换来厌弃与难堪,呵,老女人的柔情,真是不堪!
相比之下,汉娜多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