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书之后
几经周折,丽沫的第一本小说集出版了,精致而别具地方特色的封面,泛黄而散发历史气息的书页,仿佛泥腿子农民突然换了件西装,登入大雅之堂。
丽沫偷偷地跑去书城,看那写着自己大名的书籍有没有一天比一天少,假装在一旁看书,偷觑什么样的人会拿自己的书。
一个大男孩陪女朋友来,“咦!新书,是我老乡哦!”他兴致勃勃地翻阅起来,“哈哈,里面写的我太熟悉了,分明就是我的生活呀!”
他还把书递给一旁找书的女朋友,“你不是想了解我吗?看,这就是我以前的生活,你看这里,这一段,我告诉你……”
于是女孩儿直接把书放入购物篮里。
丽沫在心里狠狠地记下了男孩的模样。
第二个翻阅的是个中学小姑娘,她大概被清纯的题目和别样的设计吸引了,摩挲着封面和纸张,寻找一种感觉。她随意翻到中间部分,丽沫瞅过去,那是一段她比较得意的景物描写。女孩看得很认真,很专注,看完这一段,又倒回去重看。过一会儿,她拿了这本书跑到栏杆处坐下来,看样子是打算读完而不是买走。
很长时间没人光顾此处,下午来了个中年男人,也许是陪孩子买书,漫不经心随意翻了翻,可能被情节吸引,看了两三页,摸了摸封面,翻过封底瞄了眼价格,便放回书架上。
后来来了个四五十岁的女士,像退休的知识分子,她认真地审视着书脊,仿佛要透过那几个标题看穿所有内容。丽沫不抱什么希望,漫无目的四处搜寻。许久扭过头,发现她抓在手里打开研读的,正是自己的书。不过她时不时蹙眉摇头,是嫌太不好看了吗?丽沫紧张地等着下一步,她却颔首露出赞许的表情,良久,她把书放进购物篮,离开了,继续寻找新的目标。
丽沫明查暗访就这样结束了。好几次她都想上去攀谈,问问他们怎么看待这本书,可她最终没有了勇气,直到关注的人离开……
一段时间,丽沫工作太忙,以至于忘了卖书这回事。
老家的母亲突然打来电话,询问丽沫的状况,许久不肯挂。丽沫觉得怪怪的,这不是母亲一贯的作风。
“妈,你有事?”
“嗯……没事……嗯……有点问题……”母亲吞吞吐吐。
“妈你说吧,怎么了?”
“沫,听人说,你出了本书?”
“是啊,妈妈,为你孩子高兴吧!”
“沫,他们说书里写咱家?还有琴儿家?”
“妈,这,重要吗?”丽沫反问,母亲怎么会知晓书里的内容,又怎么主动和她探讨?
“沫儿,妈告诉你吧,村里人都在说你,说你的书,好多人说你很厉害,会写。可是,你大伯好生气,说你出书是卖了咱家,把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家丑拿给别人看……还有些伤风败俗的话题……还说,你把琴儿一家写得太可怕,是诅咒人家的……”母亲似乎来了勇气,一口气说了好多。
丽沫听着好愕然,虽然她也曾想过反映这样真实的生活到底好不好,何况她还给原有的生活加了色彩,做了渲染。她把个人的悲剧都给了琴儿,也是为了塑造这样一个特殊影响,突出她的主题。
毕竟是小说,谁要求必须记实呢?可这些话,妈妈会懂吗?乡亲们会懂吗?不管怎么样,丽沫都要解释一番。
“妈妈,我写的是小说,小说是编的,不是真的。那些故事和真的有点像,但不是写我们家和琴儿的,叫他们不要这样联系。”丽沫耐心地解释。
“你说的真的吗?”妈妈将信将疑。
“妈妈,我怎么会骗你?以后,只要为女儿骄傲,别胡乱猜测了,好吧?”
放下电话,丽沫却不平静了。她没想到这么快留给家里人知道了。一定是本市那位同乡传去的。她最担心的也是这点,农村的人们嚼舌头其实也很厉害。
最要命的是初高中同学圈热闹起来了。
“真想不到,她竟然暗恋过我。”说这话的人洋洋自得,好像沾了什么光,读书时跟他借支笔都难。
“她的童年好可怜,我从来想不到有这样的人生。”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愿意一生守护你,美女作家,小说家。”明明赞扬的话怎么听着像冷嘲热讽。
“平日里安静的像一只羊,乖乖读书,原来骨子里是团火,敢爱敢恨……”
丽沫知道,小说里的人和事。在他们那里都成了自己。
丽沫不再解释,也许,那就是真实的自己。
每个人都是一部巨大的小说,别人在读你,你也在读他们。
丽沫想起小时候做梦,梦里又做梦,醒来分不清哪部分才是真的梦境。又或许,现在仍活在梦里。
谁又说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