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论小米和雷军的故事

李丰毅说:复盘大佬的创业之路——某米公司和雷总

2020-02-26  本文已影响0人  李丰毅说

用人际关系模型去说说创业这回事。要利用这个模型去指导创业,三言两语是能够清行还是不行,但是视频前的各位朋友你们就未必明白。要说透这个方法,我们从一个典型案例开始说起。

谁呢?某米公司的雷总。熟知我李丰毅的朋友都知道,在互联网圈我最喜欢吹捧的就是雷总,也分析过很多次,有兴趣可以去看我以前写过的文章。

如果用人际关系模型分析,你就会发现他的故事简直是创业界的一个教科书式的案例,比我们熟知的A公司、T公司更加典型,因为他一路走来既有成功,也有失败,特别是那些令人惋惜的失败才值得我们作为参考。(毕竟这样的马后炮更为准确)

创业有三点:能力,运气,人际关系。雷总的能力毋庸置疑,运气我们会掺杂其中说一点,人际关系在他身上的影响表现得淋漓尽致。

人际关系模型在创业上重点是明确——

1、用谁提供的资源;2、赚谁的钱。

这两点是每个人在创业之初就必须考虑的。在雷总的案例中,他始终是备受这个两个因素影响。

雷总的固定贵人是朋辈男性、晚辈,以长辈、名气地位和技术两项为忌,朋辈女性、父亲则为中性。因为他本身也是男人,即他的人际关系模型是这样子的:

对雷总来说,他自身就是非常努力的人,是劳模;另外最大的资本是男性朋友多,也给力,恰好IT界是男性主导的世界。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的积累,他就能构建成一个巨大的给力的朋友圈。同样,他并不适合出名,出名即骂名。

那如何用这个图理解他一路走来的创业之路呢?那必须结合他的年龄来分析。

创业之前的蛰伏

1991年他大学毕业,然后和朋友(朋辈男性)创办了一个公司,然后倒闭了。为什么会倒闭?回到最开始的核心问题:1、用谁提供的资源;2、赚谁的钱。

在这个案例中赚谁的钱是最大的问题。回到人际关系模型,雷总是以长辈为忌。1991年的他只有22岁,32岁以上的之于他来说都是长辈,他们对雷总没有任何帮助——要么不买他的产品,要么抢他的生意……在他这个年龄段不是没有合作伙伴,而是没有可赚钱的对象。那个年代有钱买电子产品的都是中年及以上的人群或这个人群把持的单位。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状态,很多人创业者根本就没有发现他们的目标客户是不会买他的帐。

1992年他加入了某山公司,和求总产生了交集。求总就是中国第一程序员,后来的某山软件的创始人。雷总和求总的关系恰好是互补的。

求总的人际关系模型是这样的。

求总的人际关系中为用的是长辈+名气地位和技术,这两点和很多研究型的学者是一样的,特别是名气地位和技术一项是自带硬核属性,相对于雷总,求总的程序员属性就更加的纯粹一些

长辈当然指的是资方,也包括后来的投资者,求总能处理好和长辈的关系。人际关系中以朋辈女性(财商)、下属晚辈(投资意识)为忌,朋辈男性则为中性。所以求总本质上不是一个好的商人,他需要有人辅助,他需要有人帮他解决和团队的关系,尤其是和下属的关系。

外界传言,雷总和求总之间的不和、有暗战,现在用了人际关系模型分析,我们就认为两者是互惠互利为主:求总为雷总顶住了来自资方的压力,雷总更好的带领了团队,雷总在此关系中获益匪浅。

回到最的核心问题:1、用谁提供的资源;2、赚谁的钱。那显然就是用求总为他争取的资源,用年轻的员工开发产品,赚年轻人的钱。

但无论如何,雷总以长辈为忌这一点是不变的,也一直都是困扰着他:公司做的办公软件,竞争对手是全球最牛的MS,长期备受打压可以说是降维打击;作为总经理,他并没有长辈之助,他的团队将产品向上推广也不顺利;IPO之路历经波折……

雷总另一项被反复拿来当教科书案例的是某越网1999年初,他在某山软件内成立了一个事业部,后来独立出来了叫某越网。某越网最开始的时候是提供下载的服务,后面转型做了电子商务,其实就美国YMX的套路,卖卖图书音像制品等。到了2004年,雷总35岁,某越网季度销售额超过一个亿,现在听起来好像没什么,但这已经成了中国最大的B2C网站。在这个时候雷总将整个网站100%的股权以7500万美元卖给了YMX,彻底的退出了电子商务。

知名媒体人吴伯凡对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总结出4个阶段:边缘人买边缘产品,边缘人买主流产品,主流人买边缘产品,最后是主流人买主流产品。

雷总30岁创立这个事业部的时候,能为他所用的朋辈男性贵人就是20~40岁之间的男生,大概率是理工男,这个人群做的事情恰好就是电子商务的第一个阶段“边缘人买边缘产品”。某越网能够做到行业第一,说明雷总确实是抓住了这部分用户的需求,只是这个市场的需求并不大,整个电子商务行业还需要继续培养。

回到最的核心问题:1、用谁提供的资源;2、赚谁的钱。赚钱这块我们是已经看清楚了,但这某越网最大的问题是融资,就是谁会为网站提供资源。

卖掉的本质上就是没钱,或者说融不到钱。为什么融不到钱?长辈为忌。雷总当时不走运,投资人(大部分之于他是长辈)也有变现的需求,也不愿意追加,卖盘就成了最佳选择。

如果没有卖掉,还有后来的淘宝、京东吗?这个世界没有如果。关于淘宝的故事后面会说。

创业圈的人可以分为两种人,一种是自上而下,一种是自下而上。在这里,“上”指的是长辈,投资引导;“下”指的是晚辈、年轻人,市场引导。雷总是后者,他能抓住年轻人的需求,但未能抓住长辈的投资,除了老东家某山软件的投资(求总之于他是朋辈男性),其他的风险投资是少之又少,不像现在30岁左右的VC老板是一大堆。起步的阻力又大,又没钱,卖盘变现就是必然结果。

另外一种创业是自上而下的。后来我们都熟知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巨头淘宝、京东,他们的创始人团队最强的其实是筹钱的能力、与资本周旋的能力,在创业之初即能从风险投资那里募集来巨资。现在的互联网创业最常见的创业者就是这种自上而下型的。

卖掉某越网之后,但雷总还是做对了正确的事情——做网游。网游之于他来说真的就太适合了。

回到最的核心问题:1、用谁提供的资源;2、赚谁的钱。

做网游就是依仗朋辈男性的资源——他和一众公司员工做开发,赚晚辈(玩家)的钱。因为他自身的运气不好,牛X某山软件坚持做开发,同期大部分游戏公司是用资本模式(资本方之于当时的L总就是长辈),以代理网游为主,盛大、网易等代理公司逐渐成为一线网游公司,而某山软件始终是比不上的。虽然比不上,但这也足够推动某山软件走向上市。公司上市之后他结束了16年的打工生涯,在休息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开始了辉煌的创业之旅。

辉煌的创业之旅

在创立某米公司之前,雷总作为天使投资人投了不少项目,然后在2010年4月才成立M公司手机,那年他41岁

回到人际关系模型,随着年龄的增长,41岁的L总的贵人范围已经足够大:朋辈男性贵人的上限已经提升到51岁,晚辈则是31岁以下的所有人群,无论是投资还是创业都容易找到对的人。

又回到最核心的问题:1、用谁提供的资源;2、赚谁的钱。做手机,当然就是用身边做男性资源,目标客户是“为发烧而生”年轻人。

这两项都非常给力,只要不犯错,成功就是铁板钉钉上的事情了。除了人际关系模型,他的运气也很快走出阴霾。关于L总的运气,这个之前是分析过很多次的,简单的说就是16年下半年、17年、18年上半年、19年下半年、20年、21年、22年初都是是短期运气的高峰。但运气的高峰是不是M公司集团的股价高峰,那就另说了。这里的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由此我们可以复盘某米公司一路走来的很多被人讨论到的点点滴滴:

关于团队。

很多大公司都有创业故事,阿里公司有十八罗汉,某米公司也有8位联合创始人。对于雷总而言,朋友越多,路越好走,8位联合创始人不算多,对雷总来说多多益善,他是能驾驭得了这些朋辈男性的。

这8位联合创始人中,有两位是没有走到最终上市,其中一位之于雷总并不是朋辈男性,而是长辈。这位长辈在供应链上曾给雷总捅了个大篓子,在我们这些外人看来两者是有点不欢而散的;

另外离开的一个朋辈男性,外界传闻是工作没有达到预期,其实就是他的运气不好,在新闻稿上看到的是和某米公司公司是好聚好散。当然不是说自身运气不好才会离开,8位联合创始人中,运气不好的不止那一位,只是运气不好又主管重要部门,背锅是必然的。(关于背锅的M聊软件,可以看我的文章《微信向下 钉钉向上 即时通讯软件的竞争背后的人物性格和逻辑》用人际关系去看三者的生死线)

扩大高管圈子是提升竞争力的最快方法之一。很多“友商”发展遇到瓶颈的根本原因就是老板的给力的圈子不够大,身边的牛人不够多。

雷总增加很多高管,当然不再会有长辈级别的人出现(雷总都50岁了,60岁以上的不退休的大牛其实也没有几个了),大部分和雷总年龄相近,如挂帅红某手机的卢总(朋辈男性);当然晚辈也行,例如周总,例如和某美颜软件公司合作,这个公司的CEO之于雷总就属晚辈范畴。

这次定位于女性消费者的合作值得说一下。过去某米公司公司的女性手机产品其实并不成功,本质上是没有好的针对女性的产品经理。女性市场和男性市场(大众市场)是两个逻辑。

一个产品经理,要打开女性市场,该产品经理的人际关系模型必须是以朋辈女性为用(固定贵人,运气对得上的浮动贵人),只有这样他/她才能懂得女性用户的需求。

在IT领域,而一个产品经理同时能驾驭朋辈男性(开发人员、工程师、技术员)和朋辈女性(市场),这是一个极低概率事件。

女性IT市场两个常见现象:

第一种情况是产品想得很好,也针对女性用户的优化,但结果往往是设计林志玲量产罗玉凤,产品的硬件跟不上,产品经理和开发团队闹翻等等故事;

第二种情况是产品经理和开发团队相处融洽,产品表现出来就是直男化,最终也被女性消费者忽略。

所以女性市场是一个很特殊的市场。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女性市场吃得开的男性,无论是创业者还是代言、网红等等,他们通常都有一个特点,是比较“帅”,无论你是否认可这种“帅”。产品经理也不应不例外。

某米公司的这一次尝试,实际上是将硬件和软件分开做,让各自的产品经理做自己更加适合的事情,然后透过共同的贵人——长辈(也就是雷总)将两者粘合在一起。市场会不会成功?这还要看这位美颜软件公司CEO的运气好不好了。

帅哥这个群体在创业领域是一个特殊存在,长得特别帅公司创始人,例如B公司的罗宾,美妆产品公司的陈O,X茶公司的聂总等,改天我做个专题去说说。

是非问题。

L总是以名气地位和技术为忌的。对L总的非议从来就没有少过,无论是99亿,低于5%的硬件利润,还是一直以来的“耍猴”,对M公司唱衰的一直都有,只要是L总一发言,被断章取义就从来没有少过。每年的总有评论说M公司集团熬不过这一年……为什么?以名气地位和技术为忌呗。另外,长辈对他来说为忌,其实也可以认为背后有长辈针对他。对L总来说,在幕后安静的做个美男子其实就挺好。

另一点是,虽然备受非议,但很少听到他对朋辈、甚至竞争对手的攻击,原因是他以朋辈男性为用,通常情况下他也能和朋辈男性友善沟通。

 友商关系

商场如战场,友商也非友也。

雷总除了不适宜出名之外,对他来说最大的竞争是来自于“长辈”。

出货量最大的四个公司中除了某米公司,另外三家幕后的老板年龄都大于雷总,但只有一个至于雷总是长辈,这就是某通讯巨头的R总。

某通讯巨头老板R总和雷总有两点是非常相像的,一都是四十几岁创业才成功;二是晚辈给力。本质上他们都是属于自下而上型的企业家。区别在于朋辈的贵人,一个是朋辈女性(精于金钱),一个是朋辈男性(朋友遍天下)。

通信巨头采用的是全员持股,除了这个最终大佬,公司中绝大部分之于他都是属于晚辈,即他能将这些人收为己用。

通讯巨头在手机市场能胜于某米公司的本质原因就是两位老板能调动人力资源数量的差异。因为R总的年龄确实是比雷总大很多,所以整个整个牛人圈子当然也就大很多。

雷总和R总的区别

即使雷总贵人包括朋辈男性+晚辈,但也比不上R总的晚辈范围大。这个晚辈也当然包括客户群。

OV公司都是年轻的公司,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投资人段总。

段总他的人际关系模型是这样的:

由此即可明白段总的创业之路就是财技、广告、技术优先,而OV两家也是如此。

MZ公司的Jwong。

和求总是一个样子的,以长辈、名气地位和技术为用,个人的硬核(技术)属性是有的,也有资方支持,但本质上不适合管理公司,因为他的朋友圈太窄。朋辈男性、晚辈都不为用的时候,他是很难驾驭他的团队的,沦为孤家寡人那是必然的。

曾经做手机的老罗

老罗做不成功的最主要一点的是不走运。另一点是还是要看会人际关系。他的贵人是长辈、名气地位和技术,朋辈男性则为中性。

这也解析为什么他老是强调工匠精神的理想主义朋辈男性则为中性。所以他和朋辈男性的关系还可以,偶然还能融资,但始终不算好,圈子不够大,能帮到他的大神级人物始终有限。至于晚辈当然是不给力,买他的手机就是情怀。

雷总是自下而上的,而Jwong和老罗则是自上而下型,当然不是说自上而下型就不能创业,而是他们两种是比较特殊的,没有朋辈男性支援,随着年龄的增长,圈子是迅速变窄,这也是他们在手机圈会力不从心的原因。

关于某米公司和雷总的朋友圈

坊间有个说法,某米公司做什么都好,就是手机一般。某米公司与其说是科技公司,不如说是投资公司。本质上雷总就是个投资者,一个优秀的投资者,而不是工程师。人际关系模型中,下属晚辈其实也可以指代投资,雷总的下属晚辈是非常给力的,当然投资的成功率也高。

某米公司手机本质就是自己搭台,投资对象去唱戏。AIoT,很多厂商都知道,都想跟进开发自己的生态,但能做好的其实不多,除了某米公司,就是上面提到的通讯巨头,其他厂商跟进相对来说就是比较困难,所以在很多层面就是某米公司做出了模式,通讯巨头就迅速模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