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本土作家李会生 ,在孤独中坚持

李会生老师,我认识很多年了。
他一直在默默写作,非常勤奋。时常见到,他的作品不是发表在这个杂志上了,就是发在某个网站上了。
他是个多面手,散文,诗歌,小说都写。
才华闪亮,落笔成诗。
尤其是擅长短篇小说和微小说。
2024年开年,图书馆举办的第一场写作分享活动,就是李会生老师的小说。
公众号里,发了他十六篇历来所写小说,大多数都是微小说,且是在各个纸媒发表过的。
我用了三四个小时,把这些小说,全部读完。
读过之后,感触良多。
觉得有话讲,李会生老师,他的小说有地域特色,主要就写脚下大地上发生的故事。
这片土地上的人与事,悲欢离合与爱恨情仇。
其次,李老师的语言特别接地气,几乎就是原生态的敦煌话。
干净,简洁,丝滑如巧克力。
另外,李老师的小说,总会有出人意料的结尾,也就是结尾神反转。
比如,他写的微小说«烤红薯»,一千来字,写的一波三折。
由一个卖红薯的中年男人,写到他捡的孩子,最后写到他的断腿。
没有一句多余,也没有一句累赘。
真的是,恰到好处。
还有他写的一篇微小说叫«崔老头»,也是一千多字。
讲了两个男人,一个女人,一群骆驼的故事。
最后,女人完胜,颇富传奇色彩。
情节曲折,画面感极强。
结尾还出乎意料。
这样的文章,发到纸媒,可能一篇就给几百块。
假如,这样的微小说,拍成抖音短剧,或许,收入会更高。
未来微小说会更吃香,这似乎也是趋势。

有些人说,诗歌比较难写。
有些人说,长篇小说更难。
其实,最难写的应该是短篇小说和微小说。
语言要简洁,结构要巧妙,结尾还要神反转。
颇费心力。
而,这些,李会生老师都做到了,未来不可限量。
据说,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文字版图。
莫言是山东高密,鲁迅是浙江绍兴,沈从文是湘西凤凰城,汪曾祺是江苏高邮。
那么,李会生老师他的文学版图,就是美丽的敦煌。
看似,他写的都是这片土地上的一些"小人物"。
实质上,他成了这个时代,一个热情的记录者。
在他的写作分享中,最关键词是坚持与孤独。
没有坚持,成不了大事。
忍受不了孤独,你也写不出好文章,因为真文章在孤灯下。
写作和任何事情都一样,都需要坚持。
没有人,天生就是作家。
一天假如能写500字,两年,就可以写一本书。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段话,就借这段话来结尾吧:
一天一天,一点一点,一寸一寸,突然某天抬头,不觉间已花盖如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