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妈妈

我的对比心从哪里来?

2020-03-08  本文已影响0人  李小易

《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弗兰克尔是意义疗法的创始人,他和另外的一位心理学家用简单的两句话说比较了两种心理疗法。“在心理分析的过程中,患者需要躺在诊察台上,告诉你那些有时难以启齿的事情。”“在意义疗法中,患者需要笔直地坐着,倾听那些有时很不中听的事情。”

我知道我这么多年自我疗愈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修行的过程,也是多多少少用到了心理学的办法。但是无论概念还是行动到底是如何改变的都是模糊不清,真希望能够通过更加深入的学习和内心反省,让自己看的更清楚,在修行的路上能够进步更快些!更快地纠正自己的错误的观念和做法,更快地进入更加自由的境界。

昨天的一天,我的心里不断的冒出对比心的束缚和自由之心的觉察,我感觉忍不住要从两种心理学办法中寻找答案。

对比心昨日是如何升起的呢?

昨天大侄女生日,我带着两个孩子买了一个小蛋糕去给大侄女过生日。蛋糕是全身粉色,上面放了一定女王的王冠,王冠圈住的位置,放了两样颜色鲜艳的水果。真是挺好看的!大宝要给妹妹买生日礼物,他拿了自己的零花钱,给大侄女,侄子,各自买了小零吃。小宝也在小超市给姐姐和哥哥选了小零吃。我问了一句“这个是给小妮的吗?”因为小侄女才一周多,他们俩可能没有想到她会需要什么。而我却想当然以为他们一定会给这个小宝礼物。大宝紧接着在回到蛋糕店时,找了两块蛋糕,说是要给小妮的。小宝也从橱柜里拿出一盒可爱布丁说给妹妹。出门后大宝问我是不是我给小宝掏的钱,还说小宝回家后必须还给妈妈,否则怎样怎样。无论买礼物还是花钱,对比的心都在两个孩子哪里默默操纵着他们。

另外一件事是,我和妈妈还有小侄女在院子里玩着,妈妈坐在门前台阶上。我和小侄女在院子蹦跳。过一会儿,她一定是累了。就拉我一起去到妈妈那里,而且用小手拍拍台阶,示意我坐在那里。我稍微犹豫了一下,看着台阶上看起来也算干净,看不出有土。在她示意几次后,就坐下了。她很开心,也一屁股坐下。紧接着说“娘”,其实她是说“凉”。然后妈妈告诉她拿板凳过来坐。结果她跑去院子对面,搬了一个小椅子,先给放到我跟前,让我坐在上面。又跑过去搬了一个放到妈妈那里,让奶奶坐上。她自己走坐到了台阶上,然后又说“娘”。看着小侄女这么可爱懂事,妈妈也那么高兴,真是开心。

紧接着大侄女来了,小侄女又拍拍台阶,让姐姐坐下。大侄女卖萌地说“我才不坐呢,太脏了!”这时我的对比心突然冒出来。我会为了讨好小妮子,任由她的安排,觉得被她安排坐下台阶,又坐上凳子,是幸福的事情。而当看到大侄女的回应,又会想,我怎么就会自然而然的随顺呢。没有主见,没有自我。到底是对于自己自然而然的讨好心态不满,还是对于自己对比心的思考呢?好像分不清楚呢。

另外,在石先生八点钟打了电话说他回家了,还没吃饭时。我的本能反应就是要赶紧回家,他在这么晚还没有吃上饭,是我的错。不过另外一个念头又压过来,孩子们正在玩捉迷藏,难得俩孩子可以和这么多孩子一起玩耍(有七个大小不同的伙伴一共九个孩子),他们经常是在楼上呆着的。所以我和孩子们约了玩三十分钟。结果要走的时候,大人也挽留,大侄女更是挽留,说哥哥和弟弟还没吃上蛋糕。非要他们俩吃了蛋糕再走,老样子都快要哭出来。

有两个念头升起,一个是不想辜负大侄女的好意,一个是也觉得俩宝来给侄女过生日,当然要吃蛋糕了。孩子们也开心。加上应该回家了。他们说割上些回家吃。回到屋里,说起吃蛋糕,弟媳就开始打开蛋糕,(打开的是侄女干妈给买的蛋糕)插蜡烛,我跟侄女说人多,让她把我给她买的蛋糕也拿出来一起吃吧。(11个孩子,7个大人。)于是又开始了,点蜡烛唱生日歌,吹蜡烛,切蛋糕的环节。我当然是想着先切上一小块蛋糕拿着走了。但是我当然知道那样是不合适的。想要先切上蛋糕拿走吃,是因为惦记着家里的石先生。知道不合适是因为眼下的情景场面不合适。

结果,因为谁切蛋糕她们还推辞,我切的蛋糕。切了不知多少,好多小盘后,还剩下一些也不少。弟媳说“你们就这样拿走吧。也没有请姐夫来吃饭,回家也让他吃点儿。我们还有另一个(说的是我买的那个小王冠蛋糕)还可以吃。”孩子们都喜欢那个。我有一念感觉有点夸张,因为尽管要带走的蛋糕不大,但是蛋糕盒很大。

骑着电车走在路上,大宝开始跟我生气,说我为什么要拿,很丢人。而我说,他应该直接说不吃了,走了,如果他真的那样想的话。他是希望我那样潇洒和直接的。他又说本来以为我们买的蛋糕会很丢人(她们买的蛋糕大,我们买的先),还好他们都喜欢。没有太丢人。孩子的对比心也自然升起,说实话我看到侄女干妈买的蛋糕,也有一瞬有一点对比之心。不过马上就想了,都是对孩子的心意。心意是一样的,东西是不同,没什么。然而当发现孩子的心比我强烈很多,不能排遣的时候。我也没有太多言语可以让他从心上完全放下。

我知道是我的对比心,传给了孩子。所以我要等到掌握了根本的解决方法,运用自如的时候,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

我之所以让自己陷在这样的情景,是因为我没有自我,一方面被家里的石先生牵着,一方面有想着侄女想让哥弟吃上她的生日蛋糕,还有俩宝毕竟孩子也会想吃,再加上好多人在场。我回头想到了一个不同的回应,和完全不同的结果。那就是跟侄女说“哥哥和弟弟陪你玩了一天了,就是给你过生日了。不在乎吃不吃蛋糕。你招呼其他小朋友一起吃吧,她们都等你好长时间了。”然后带着俩宝直接回来。当然也不止这一种解决方案。总之只要定下来一种立场,问题立刻解决。就像和小侄女邀请坐台阶的事一样,快乐的和小侄女链接,或者说脏不坐,为了给她教育。这都行。关键是要有一个立场,而且为此开心。

还有说实话,当弟弟给打电话让我们回去的时候,我有两个念头。一是想到除了弟弟外,还有两家人,大人孩子不少人。他们是冲着弟弟弟妹去的,我想带着俩孩子回家,反正已经和妈妈侄女侄子玩的很开心了。另一个念头,想着为了孩子能多见人,多经历,还是去吧。自己不是一直担心两个孩子见人少,经历少,知道那是源于自己的宅。就算是为了孩子也突破自己吧。想来选择也是对的,经历了这么多,还有思考。经历和思考就是财富,让问题显现,然后才能想办法解决。

昨日我也有绝对快乐的时刻。一是,大侄女一边做着深蹲,“姑姑你能做几个?”我们俩就在院子里,一起伸着胳膊,蹲下起来,蹲下再起来。在天地间与和自己比肩的小美女,一起蹲起。好快乐!还有妈妈在旁边看着。后来妈妈也被吸引,也站起来加入。等大宝出来的时候,我和妈妈刻意影响大宝,我和大宝侄女三人围成圈练深蹲,小侄女在圈里面蹦蹦跳跳。尽管玩的开心。能够感觉到妈妈和儿子的拘谨,所以还是和大侄女俩人深蹲的时候是最开心的时刻。

还有一刻,是小侄女用她的肢体语言邀请我和她一起跳舞。我和小侄女在院子里,天地间,胡乱舞着。一开始我研究她的动作,想要和她的拍,有时候她又研究我的动作,跟随我。妈妈在旁边看着,真是好开心!

还有在水上公园玩的时候,也就是一直沿着河岸走,一边吹着“海风”,看着周围的人和景。侄子和我俩宝跑着玩,我和侄女边走边说话。侄女左走右走一边问了一个问题“姑姑你说,走S型路线,是不是路长了呢?”我为她的思考叫好,如果再多思考一步,走在坡路上,上坡的角度也都能想到了!她再说“姑姑你说除了路线会变长外,还会有什么?”看着沿路的行人我说“还会左挡挡右挡挡,挡着别人的路,让人家不知道你往哪里走,人家也不知道怎样走路!”她噗嗤笑了,赶紧停下她的拐弯路线。我也非常开心,因为自己的灵活回应。

还有一刻,侄女看到迎风的柳树,赶紧跑到它身边,靠在树身,问“姑姑你看,她是不是和我一样?”真的是。她是长发飘飘,柳树也是,她们的秀发都被向一个方向,都是婷婷站里。真后悔没有拍下那一瞬间。

回顾一下几个快乐到与我的时刻,都是因为我已无我,不想自己的美丑,没有介意他人的评价,而又借由我的眼睛和心灵,与当下一刻的天地万物人事景融合在一起,心随境而生,言行随心而动。智慧的,快乐的,自由的我就活出来了!

我想心里分析和意义疗法,两种心理学方法也在我的不满和快乐中了。

我对于自己和孩子升起的对比心是有些难以启齿的,但是我愿意认真分析说出来,这样应该就是心里分析。这样不断的思考剖析以后的某天,突然我就能看清楚原因,也能找到解决办法。

我对于自己快乐时刻的参与营造,就是我在无意识的运用了意义疗法。因为我已无我,只是把自己放在了当下那个时刻,让自己的存在和行为,对当下的人事景产生自己想要的影响。而我想要的影响,就是人们都快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