啰嗦
下午3点,太阳还是很大,但是一定要出门呢,因为再不走图书馆就要闭馆了。
往杯子里注满温开水,带上要还的两本书,吩咐宝宝穿好防晒衣,出发。
出门时她又想起了要带玩具水枪,因为一路都是敌人。
墙是她的敌人,射击,“吱”。
草丛是她的敌人,射击,“吱”。
香樟树是她的敌人,射击,“吱”。
马路是她的敌人,射击,“吱”。
天空上的白云是她的敌人,射击,“吱”。
唔,爸爸也是她的敌人,射击,“吱”。
全世界都是她的敌人,“吱”……怎么没水了?
这么“吱”来“吱”去还能有水,你这不是水枪,而是水库了。
我见缝插针道:“帮我监督一下,看爸爸经典诵读《春江花月夜》背得有没有错,春江潮水连海平……”
一气呵成。
然后我点播她一个《琵琶行》。
“好吧,”她勉为其难地回答,平时她经常是回答“第一下下喂”的,“《琵琶行》并序唐白居易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犹抱琵琶半遮面前面是什么?提醒一下喂…”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咕噜。”
也不知道她说什么,反正是一气背完了。
我总结道:“我们俩刚才背的都不错。不过爸爸背的比你完美,中间没有一次……嗯,你有没有提醒过啊?”
“提醒过啊,江水流春去欲尽……”
“呃---爸爸也提醒过你一次,千呼万唤始出来。我们俩扯平啦!这个千呼万唤始出来,在我们生活里,是经常用到的。比如学校开文艺晚会,邀请下一个同学上台表演,可是他很害羞或者没有准备好,怎么也不上台,于是我们就可以说他千呼万唤不出来。你看这就是活学活用。好啦,现在我们开始每天的数学四问了啊。”
“讨厌。”
“讨厌也没有用,这都是应该做的。我看看前面有什么车号啊……”我东张西望之中,大太阳地下,偏偏一时半会儿周围都没有车。
有了,来了两台,前面那台是67,后面那台是447。
“67+447……”
“好的,”头脑风暴静悄悄,片刻,“514。”
“对,前面的车898,898-331?这题目应该不难的。”
“567。”
“OK,我刚才看见一个数字688,688*5。”
“3440。”
“对啦,其实这个题目还是蛮简单的,我先算前面的6,5630,3000,然后后面的十位数8x5个位的8x5,440,3440。”
写起来容易,其实当时算还是算了很久的,如果在问话和答案之间添许许多多省略号当作宝宝思考时间,那么你可能要看到凌晨月亮下山。
“那么688÷5呢?”
这可算是把她难倒了,因为很快就到图书馆了,我料想她此刻已经不再气定神闲了,而是微微有些慌乱。
所以他算了两次,甚至已经算到答案137,但是余数是二。
她已经表现得很不耐烦了,无论我怎么提醒她一定要气定神闲。
这个除法如果我不提醒,那么我可能会用完新华词典里的所有的省略号,不够还得向辞海借。
“怎么可能余二呢,5735,38-35,8-5等于三,怎么可能等于二呢?”
“哦。”
图书馆里新增加了一个录音棚,我想下次带宝宝去录音录经典诵读。
宝宝去她的二楼儿童阅读区,我把水杯交给她,嘱她挑选了书籍然后安心坐下来看书,离5点闭馆还有80分钟左右到时候我来喊她。
然后我去了三楼的方志区,这个阅读室读者很少,正可以安心做我的新安名人分列笔记。
这是我很喜悦的阅读时光。
笔记快做好了,忽然图书馆开始播放音乐,一首很抒情的歌曲,哦,快闭馆了,工作人员通知我们他们要下班了,要借书趁早。
我把笔记本乱七八糟的塞到包里,背在肩上,撒腿往二楼儿童区跑。
那里已经黑灯瞎火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
然后我再撒腿往一楼跑,经过儿童厕所的时候,想起来那支水枪,于是冲进去给她灌了一管子水,快跑到一楼出口的时候,我吹了几声口哨。
宝宝从转弯的地方探出脑袋来,朝我嘻嘻一笑。
不错,她在一楼等我。
“刚才不知怎么回事,突然就放音乐,然后灯都关了,我想是快闭馆了,所以抓了一本书赶紧就往楼下跑。”
宝宝在自助借阅还书机边的还书箱里又找了一本,满心喜欢地离开图书馆回停车区。
推车的时候我告诉她做事不要急,但是不是要你慢吞吞,而是要你眼睛要看,耳朵要听,脑筋要动,动脑筋,按顺序,一件一件做,这就是节奏,这样好像不快,但是你会发现这么做既有效率,而且事情也完成的挺快的,不像想象中的那么慢。
我把随身带来的陶笛,挂在宝宝的脖子上:“回去的路上吹的啊。”
“啊?!”
“啊什么?水枪给你装满了,陶笛吹好,路上可以玩。”
“陶笛过一会会再吹行不?我先看一会会书。”双手拿着两本书,迫不及待要看,好像吹到提示帮我吹一样。
“不要掉了,你一下也看不了两本呢,前面放一本吧,做人不贪心,够了就OK,知道不?不能做那种贪心之人,懂不懂?”
“懂了。”她回答。
回家路上让她观察,然后打一个比方,她说经过的一座石桥有三个洞,那三个像三个老鼠洞。
“那得多大的老鼠啊?这个比喻不怎么样,不形象。”
她才不管它形象不形象呢,低头赶紧看书,好像马上有人要催她还书了。
我觉得我这句话这个比方就打得比她的好。
就让她吹笛,指定吹学了一段时间的《牧羊曲》。
“啊?!”
“又是啊,干嘛要啊?先气定神闲,试着吹一下子嘛,我给你起个头。5615323,5615212……”
她并没有刻意去记简谱,但是按照这个节奏她一路也吹到底了。
“怎么样?没有想到吧,没想到自己已经会吹了吧。你老说自己不会不会,先把谱吹准了,然后再找节奏,找到节奏,然后再加入感情,这样的曲子吹起来就好听了。万事开头难,只要每天练习,只要你开始,你每天就能进步一点点,你自己会为这一丢丢进步非常开心的。”
“继续,我们来做一个联想,比如说影子和一只恐龙,他们会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呢?”
“嗯,怎么联想呢?讲个故事行不行?”
“行啊!”
“从前有一只恐龙,有一个人骑着车子,恐龙躲在这个人的车子影子里,这个人没有注意,忽然下雨了,这人看见车子还有影子,一看是一只恐龙,吓得妈呀,一脚油门冲出老远……”
这也太扯了,完全牛头不对马嘴。
“我看这样子吧,爸爸给你讲一个爸爸也想做这样的一个联想。”
“恐龙是很恐怖的动物,比如说霸王龙,剑龙,张牙舞爪,面目狰狞这样的动物它们是食肉性动物,它们天天吃肉无肉不欢。可是地球上那些肉类动物一看见咱去的动物怪物出现的时候,都吓得拼命的跑,所以有的时候恐龙能逮到吃的一只,可是有的时候呢?可是有的时候呢,有的动物跑的比恐龙还快,这样子呢,可能忙了半天一只也没有逮到。 所以一旦他们一直动物也逮不到的时候怎么办呢?你看爸爸讲的,现在还没讲到影子哈,但是爸爸会让影子在适当的时候出现,而且符合逻辑。这只恐龙在这里走来走去,找了半天什么也没找到,肚子咕噜咕噜咕噜饿的要命,这地上并不是什么吃的都没有,比如说路边就有苹果树上就有好多好吃的苹果,地里种着许多青菜萝卜,山坡上有许多很嫩的青草,这些他统统都不能吃,我又不是小白,它是肉食性动物,如果他吃这些好丢脸的。他搞来搞去,搞来搞去,搞得最后什么也没吃到饿的头昏眼花垂头丧气的。忽然他低头一看耶,这不是有吗?就在地上有一只动物,于是他一个饿虎扑食扑了上去,啊呣啊呣得啃上一口,咦,咬不动,怎么办,使劲咬,最后把路啃得坑坑洼洼的,结果那个动物还在,它没有文化,不知道那地面上的那个动物是他自己的影子!最后他太使劲了,把地面上的土吃掉一堆一堆的,把自己给撑死了。怎么样,这个有意思吧?”
“嗯,嗯嗯。”
“讲一个故事一定要引人入胜,围绕着一个主题四面铺开,要讲得很有趣,生动,具体,这样的故事肯定就引人入胜了。”
“跳你们陈老师不知道十分了得和每日壹你觉得难吗?”
“嗯,不怎么难。”
“对,只要认真都能很快完成,你知道你缺个什么嘛?你老是觉得难,不是难,是因为你不主动,一定要主动,主动去动脑筋,主动去看,主动去听,主动去动手,这样再难都不会难了,主动之后,你会发现你一天一天进步了,人,一定要进步!”
最后我总结道:“主动就能进步。”
我啰嗦完了,宝宝觉得我很啰嗦。可是如果我不啰嗦,谁会跟她啰嗦呢?
我跟她说过“如果你听进去了,爸爸就不啰嗦啦”。
她到底啥时候听进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