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世界真的很简单吗?经过这件事恐怕你的答案就会大不一样了!
孩子昨天回来说了一件事,让我大为震惊。TA说班里的一个男生把一个女生的教科书先用手来撕,后来又用剪刀剪烂了。女生哭得稀里哗啦,老师问男生,男生打死也不承认。后来,老师通过班级里面的视频监控找到了真凶,此时这个男生才不得不承认。
OMG,我滴天那,如果不是真实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我真的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孩子本来应该是很单纯的,可是从这件事情来看,很多的成年人都没有这么好的心理素质,细思极恐。从教育学上来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不要将社会上的负能量和勾心斗角,甚至是睚眦必报、暗箭伤人这些不能称之为方法的伎俩“传授”给孩子。因为孩子对家长是有样学样的,你如果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应该首先成为这样的人才行。举个栗子,你在稀里哗啦的打麻将或者在兴致勃勃的看肥皂剧,却让孩子在一旁写作业。孩子即使在家长的重压之下答应了,可是TA的心思是很难集中在学习上的。我的切身感受是,孩子的耳朵特别灵敏,我正在说话的当口,正在其他房间写作业的TA竟然会天衣无缝的插话进来。所以,只要TA开始学习了,我就闭口不言,并且手机全部静音。
从社会学来讲,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互信是最大的问题。自世纪之交以来,国家的主流宣传渠道不断地弘扬“诚信”这个话题,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我们这个社会是缺乏诚信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前几年,关于“扶不扶”、“医保”都成为了网络流行语,导致人们谈“扶”色变,不敢助人为乐和见义勇为。好在这个问题在法律上有了明确的规定,刚刚施行的《民法总则》对救助人的保护更加彻底,当类似见义勇为纠纷对簿公堂,而缺乏相关证据时,法官就有了明确的裁判依据,可以做出有利于救助人的推定,而不会一味基于公平原则“各打五十大板”。今后我们见到老人摔倒要不要扶?起码我们不用先观察周边有没有监控录像了。这个条文从表面上看是保护救助人,实际上又何尝不是在保护受助人呢?真心希望在现实生活中,更多被扶的老人会说谢谢,而不是讹诈救助人。
从心理学上来讲,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基本上来源于父母的投射。投射使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观察者的真实情况进行知觉。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自己;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心理学家们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一种典型的投射效应。当别人的行为与我们不同时,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认为别人的行为违反常规;喜欢嫉妒的人常常将别人行为的动机归纳为嫉妒,如果别人对他稍不恭敬,他便觉得别人在嫉妒自己。投射效应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去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是克服投射效应的方法。因此,作为家长我们确实应该告诉孩子世界不但很精彩,也很无奈和残酷。但是家长们在孩子刚刚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给TA们一些美好的憧憬和期待,总归是好的。如果在童年没有童真和单纯,那么你就再也没有这个机会来享受这个“简单”的世界了。
IMG_2181.JPG
备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即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等。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刘国影,2016年军改第一批转业自主择业军官,微博头条文章作者,知乎、简书专栏作者,三级心理咨询师、助理理财规划师,廊坊军创家园首任秘书长、廊坊军转律师志愿服务队创始人,现为河北省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廊坊市邮政特邀社会监督员、廊坊市安次区图书馆阅读推广人工作委员会委员、河北同伦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