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风华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当英如嫡拄着拐杖站在将军府门口,大骂嫡母英张氏时,“吃瓜”看热闹的众位便知道,这国公府的故事,就从不曾断绝过……
话说国公爷英先与将军府的嫡次女张氏,先前在圣上的撮合下牵了良缘,育有一子。
谁料就在国公夫人怀孕,大腹便便时,那国公爷竟不顾前盟,亲自迎了妾室小卓夫人入府,顺手还打了将军府的脸。
国公夫人张氏出身将门,也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仗着国公夫人正室的地位,死活不同意二人拜堂。
国公爷一气之下,竟命令属下把自己身怀有孕的结发妻子关在了柴房之中,逼她就范。
谁料张氏月份大了,情绪激愤之下,胎儿提前发动,半夜就破了羊水。
小卓夫人依仗国公爷的宠爱,硬扣着大夫和接生婆,逼迫张氏答应她,主动迎她入府。
正在此危难时刻,好在张氏身边的小丫头是个武婢,硬是在众家丁的看守下,杀出府去,跑来将军府求援。
张将军可怜一生戎马,三个儿子个个忠勇,都死在战场,保家卫国,晚年只守着个丫头,眼珠子一样疼爱, 自然拼死保护,立马点了三十卫队,勒马国公府, 杀上门去。
可京都是天子脚下,大臣随意械斗,岂不成了笑语!
眼见唯一的女儿奄奄一息,受了旁人的算计,张将军也是顾不得那么多了,一见国公府的大门就杀红了眼,从门厅到内堂,硬生生叫人都砸成了废墟,抢回刚生下孩儿,还在虚弱的女儿。
张将军闯进柴房时,女儿浑身上下尽是血污, 都浸透了身下的稻草。
那小婴孩小小皱皱,活像一只没毛的老鼠,就连脐带也是他女儿自己用牙咬断的。
这是何等的惨烈!
张老将军用披风裹住女儿,叫属下抱上外孙就往将军府赶,不料,却被闻讯赶来的国公爷一把拦住。
英先:"岳丈泰山这是要抱了我英家子孙哪里去! ”
张老将军冷哼一声:“可怜国公爷没醉死在狐狸精的肚皮上,还记得老夫女儿千辛万苦生下的是你英家子孙吗!"
英先老脸一红:"岳丈应该知道,小婿并非喜好女色之人,我讨小卓氏入府,那不过是想报答她爹为我阻挡刺客,力尽身亡的恩情……小婿保证,只要张氏答应我纳小卓氏入门,在这国公府中,她就依然是正室大夫人,她儿子的地位就并不会受到威胁!”
张老将军眉头一挑:“否则呢?"
英先:"否则小婿就很难保证这国公府世子之位落在谁的头上了,毕竟我还年轻,以后有都是香火,我英家枝繁叶茂,又怎会吝啬一个三朝未满的孩童?我观岳丈的府中刚好少了一位可以传承子嗣的人,不若今天就抱了这孽障去!只不过以后,无论这国公府还是大将军府,百年之后可都要跟我姓英了!"
"放肆,给老夫打得他家姐也不认识他……"
张将军这话倒也不是无的放矢,英先之所以如此狂妄,敢同朝廷功勋叫板,无非就是仗了宫中英贵妃的势。
当今圣上并未立后,英贵妃协理六宫,自然是“无冕之王”。
可英先算错了一点,英贵妃位高权重,又有皇子“傍身”。
她的儿子将来可是要登临天下的人,身为慈母,她怎么又会让如此污点,出现在自己儿子的人生履历上?
所以当第二天,国公爷被人鼻青脸肿地抬上金銮殿与张将军对质之时,头一个奏请英先死罪的便是他那个脱簪待罪,身穿素衣,领着儿子 在外殿跪了一早上的贵妃姐姐。
“一家不平,又何以平天下?英先戕害发妻,嫡子,罔顾人伦, 实应赐死!"
英贵妃识大体,儿子也聪慧,实属储君的“上上”人选。
可皇子若有了一个身为罪人,罔顾人伦的亲舅舅,岂不毁了孩子?
经圣上调解,二人绝婚,英先赔偿了张氏半副身家,正式迎小卓氏入门,却永远不能为正妻,牵连子女也是半个奴身……
张氏此次遭了难,可也同样摇身一变,成了这京城最有钱的妇人。
她虽然从此独自抚育儿子,但是有将军府照应,就连皇上和英贵妃也要对她另眼相看,自然活得滋润。
英先自从与张氏绝婚,在英贵妃的主持下,又挑选了几位贵女相看。
可一来小卓氏从中作梗,若国公府一直没有主母,那她这妾,倒也不算亏得慌。
二来国公爷狼心狗肺,戕害发妻嫡子,坏了名声, 时间一长,传言如沸,倒也并无一人肯与他结亲。
那小卓氏入府,不到七个月,便生下了儿子,想来二人也早了首尾。
国公爷高兴,大宴四方。
只是办喜宴当日,并无一个权贵到场,连自己亲姐姐也只是礼到人未到,送礼时找个体面的太监也做不到,当真演也懒得演了……
从“位高权重”到“登高跌重”,国公爷天统共也没用到七八年,就慢慢成了一具空壳子。
这时英先再看小卓氏,不过尔尔,远远没了想当初的"鲜亮"!
张氏的儿子20岁,弱冠。
英先更是为了诽谤前妻,提前叫人放出风去,说儿子是张氏与人私通的“野种",根本不是自己的骨血!
国公爷总想着,若前妻的儿子成了野种,他倒想看看, 京都的那些个老爷夫人们,谁又愿意卖将军府的“脸面”。
谁知张氏的儿子从小到大,一直养在外祖家中,知恩图报,干脆借了这个由头,在冠礼时改姓了“张" 。
英贵妃大骂弟弟糊涂,那孩子能诗能武,人才出力拔萃,长相更是与英先一个模子刻出来一样。
国公爷一脸倔强:“无妨,那孽子给他们便是了,姐姐可别忘记了,我房中还有小卓氏养下的嫡哥!"
一提到这个小娘养下的侄子,英贵妃更是“一个头,两个大”。
明明那孩子也只比张氏的儿子小了不到一岁,可小小年纪,整天不思进取也就算了,还跟个“二世祖”一样, 依仗父亲是国公爷,无恶不作,欺男霸女,早晚是个祸根……
匆匆打发走自己的愚弟弟,英贵妃立马吩咐下去:“以后没本宫的话,国公爷不许入宫,更加不允许私下里觐见皇儿!"
“嗻……”
要说英贵妃,真不愧是“后宫的魁首,花中的诸葛”, 远见卓识。
就在她下断言的第二日,愚弟弟的庶子英如嫡便与一妇人偷情,被其丈夫堵在了屋中。
对方是个武夫,热血涌上脑门,哪里顾得上你是国公爷还是国母爷?
他一刀下去,给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浪子来了个“人根分离术",顺带还踹断了他一条高贵的"狗腿" 。
本来,以国公爷的身份,悄悄把事压一压,秘密派人把那汉子弄死在牢房中也就算了。
偏与英如嫡偷情的小妇人隔天又投了井,家人不知得了哪路仙人的“点拨”,告了御状,滚了钉板,愣说国公爷纵子行凶,入室逼奸,自家女婿反抗不成,现如今国公爷更是“以势欺人”,还要断其根基……
英先这几日是一脑袋大包,连夜入宫,却被家姐拒之门外,想见皇子外甥,又不得缘法。
京兆尹天刚蒙蒙亮便上门拿人,任小卓氏如何撒泼打滚也没能保住儿子,只不过徒添笑料。
英先被逼得没法子,病急乱投医,想上门寻张氏, 动用她父亲在朝廷的势力。
却不想那将军府正挂了红绸,喜庆庆地摆流头席,在大门口宴请百姓。
国公爷又惊又怒,双眼一黑,昏在了街口。
最后还是个要饭的花子打了半碗清水,唤醒了他。
英先回府之后,这回彻底清醒了。
他与张氏纠缠半生,人家本是半点过错也没有的,净是自己听信了小卓氏的“谗言”,辜负妻子……
何况现在英如嫡废了身子,再无用处。
张氏这二十多年来,不但并未再婚改嫁,还把儿子教养得如此出色。
那现如今他如果改头换面,与前妻破镜重圆,给自己儿子一个完整的家庭,说不定在圣上和娘娘那里,自己还会留下个好印象,重新讨些差事!
英先一而再,再而三地掏空家底向张氏示好,终于惹怒了小卓氏。
她的儿子现在身陷囹圄,英先不思打通关节,进行营救也就算了,现如今竟起了赶走她,重新迎张氏母子的“歹念”……
小卓氏市井长大,有手段,有心机。
她早就看透了这位国公爷的薄情,不哭不闹,悄悄转空了偌大的国公府。
等英先发觉时 ,小卓氏连个吃饭的碗也没给他留下,就连国公府的宅基地,都被小卓氏抵押给了一位盐商,化成了真金白银,到底赎回了英如嫡一条贱命!
自从英如嫡出了大牢,便开始了一种“死循环”。
英先日日去将军府乞求张氏母子的“垂怜”,英如嫡便天天到将军夫人府门前大骂。
英先认为自己失去一切,已经遭受报应。
况且儿子始终流着他的血脉,这是斩不断的!
可英如嫡却大骂张氏蓄意勾引他的父亲,导致他一家离散,不能团聚……
这个情况一直“循环”了三个月,英先一日终于被“流民”所害,被砸碎了脑袋。
不久之后,小卓氏改嫁给一位外放的员外郎,英如嫡便也没了讯。
后来,英贵妃的儿子登基,重用了张氏的儿子。
张氏在晚年还被册封为"孝节夫人”,一生当真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