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美文•艺术作品荟萃诗情激荡,自由飞翔简题诗_诗歌©

百鸟朝凤

2018-10-14  本文已影响356人  南柯42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杨慎

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时代的转替更换,曾经荣耀无比的人和事物,都会逐渐失去应有的光环,最后甚至销声匿迹。宇宙真理,没有永恒的光芒四射,只有不断的更新换代。再悄然回眸,一切像梦一场,冗长的梦,让人难以割舍,却又不得不割舍。

这部(百鸟朝凤),我已经看了三遍了。每次看过,心情都很难平静下来。一个时代最鼎盛的“产业”,成就了许多人的“风光无限”,最后终于落下帷幕。人与社会的较量,终究是鸡蛋与石头的碰撞,最后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它夭折。力挽狂澜?集少数人的力量无法做到,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

电影开始的画面,黄土高原的逶迤山路,一直拉长至唢呐匠焦师傅的家。小小的(天明)并不愿意学唢呐,被父亲强制性的带到了师傅家里,完成父亲未能实现的梦想。再看后来,随着社会的趋势变化,唢呐匠不吃香了,父亲和母亲都让天明放弃吹唢呐。还留着破玩意有啥用?能吹多少钱?仿似自煽耳光。

自古至今,我们都好像一直无法摆脱父母的夙愿。他们的孩子,必须由他们安排明天的路怎么走,他们未完成的心愿,由孩子去继续完成。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好与坏,因为任何一种理由,都会有人来评说。是非对错,皆在别人的嘴上。社会在前进,该保留的,我们就算无力延续,也不会忘记。而不该保留的,是不是该勇敢地抛弃呢?

影片中最唯美的镜头,无论什么时候想起,嘴脸都会微微扬起。天明、蓝玉、秀芝,三个如水清澈的孩子。在山村的夜里,摊开手掌,萤火虫在黑暗中飞舞。微光中,三个孩子睁大了眼睛,抬起头。那镜头,瞬间就入了心。这么美的童年,也许只能在影片中和梦里去追寻。

影片中最委屈的镜头,或许我们都有经历过,日后再想起,也不过成长路上的一个转折点罢了。天明被师傅选中学吹百鸟朝凤,而蓝玉必须离开师傅回家。蓝玉比天明吹得好,悟性也高,最终也没能传承师傅的衣钵。当蓝玉的眼泪落下,我深有同感,心也被刺痛。

其实,人生的路上,无论走哪条路,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只是少年天真,哪会有那么多的领悟?少年情真,当蓝玉离开时,天明也是十分的不舍。只是少年没有抉择权,一切只能听任大人的安排,连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那个时代,学艺苦,每天只能埋头苦干。这都不算什么,毕竟每个人都如此。最痛苦的是好不容易手艺学成了,它却被人嫌弃了,再也派不上用场了。颇有十年寒窗苦读,等到想一举成名时,时代变了,举人也不再被重用了。

百鸟朝凤,一代弟子只传一人。当天鸣真正肩负起这项技艺,祖坟已经不是冒青烟,而是喷火了。熟不知,却遇上了洋乐队,吹着管弦乐,那阵势,一下子就将唢呐逼向狭仄,人们也不再稀罕唢呐。时代的前沿,古老的艺术,终究会被搁浅,无人再愿意去回顾它的光辉历程。

以前那会,唢呐匠是坐在太师椅上,下面孝子贤孙一大片,呼啦啦的都要磕头。百鸟朝凤,唯有德高望重之人才配享用。而如今呢?谁还拿唢呐匠当回事?谁还会因为一曲百鸟朝凤而自恃清高呢?

当天鸣用承诺与执着对抗世俗时,最后却输了个彻底。焦师傅临死都在用最简单而纯粹的方法,想要传承自己的艺术文化。可是,事实摆在眼前,利益永远都是人类最直接的追求。如果连生存都保证不了,谁还会像天明一样去死守那门艺术?

影片的最后,唢呐匠坐在街头,只能靠别人的施舍,那是怎样的一种心痛啊?!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自己的文化,那么这个民族就无法屹立于世界。我们的民族,古老的艺术文化依旧在我们的血液里流淌。那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不复往日之荣光,却也依旧存在着,不曾灭绝。

前不久,我去了贵州肇庆侗寨。侗族大歌的表演,我接连看了两个晚上,虽听不懂唱的是什么,我却那么深深的被打动着。每次演出结束后,观看的人群都迟迟不肯离去。

无论是唢呐还是侗族大歌,虽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它们却依旧在,只是不再那么被人们追捧。现在的社会,多元化,兼容性强大。古老的文化遗产,只要出现在众人面前,依旧会让无数人喜爱。想来,也不用太过忧患,更不能一心想着让它压过所有,光芒四射,基本不太可能了。

有些人批判百鸟朝凤,说百鸟朝凤依靠道德绑架吸人眼球,用怀旧和情怀来感动观众。诚然,一部片子,无论拍的怎样,都会有支持与批判。

我想:若是片子能带给人回忆与思索,我们就没有必要那么刻薄,吹毛求疵。传统的,不一定非要永世不衰,也不一定非得一棒子打死。即使以后没有生存的土壤,留下些记忆,也是不灭的一种永恒。

贵州民族表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