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父亲眼中的出家女儿生活

从青灯古佛
一位父亲眼中的出家女儿生活
到网络弘法

女儿出家了。
父亲以为女儿从此过上了“白菜豆腐、清苦一生”的日子,却没想到,现代僧伽生活刷新了他的认知。
“极乐寺里的出家众都和我女儿一样可爱”,父亲用传统泥艺记录了他眼中“不一样的僧团生活”。
他手中的“泥人僧”或活泼沉静,或风趣文雅,风格迥异、栩栩如生……

工作篇
一个僧团的正常运行需要寺院各堂口恪尽职守、通力合作。洗衣、做饭、清洁、工程、园艺、绘画、宣传……当传统的寺院迈向现代文明,僧人们也开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去体悟生活中的修行与乐趣。
扫地僧

早斋后,僧人们就开始清扫寺院各个角落。“扫地扫地扫心地”,不仅为环境除尘,更为“内心”除垢。经论里说,修法之前,第一件事情就是“善洒扫所住所”。
建筑僧

父亲说,以前从来没有想过,僧人会跟建筑联系在一起,现在女儿天天在工地忙来忙去。这位泥僧描述的是女儿的一个同事——头带安全帽、手执对讲机,指挥调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却看不到她一丝疲倦。

自古有“大寮出祖师”一说,而今,工地成为了另一个大德制造工厂,被誉为“大德之源”。
无论寒暑,风吹日晒雨淋,建筑僧们,每天都在跟时间赛跑,跟天气赛跑,跟身心的懈倦、极限赛跑。
“世出世事,非一番苦心经营,其成就必不惊人。若欲超脱尘障,更须一番风霜磨砺。”

建筑,雄伟高大,却没有想到出自看似柔弱的女僧人之手。“高僧之源”,这也体现了父亲对女儿的殷殷期许。父亲说,大家真不简单,未来的高僧将从此出。

这样的骑行僧拉不拉风?父亲将这个泥人僧定义为“通玄之义”,喻意骑行在觉悟的道路上。
园艺僧

面带微笑,手执喷壶,当水滴轻轻落在花草上时,她仿佛听到了植物生长的声音。

认真,欢喜,这位小僧人正在一心一意地浇花。修行遍一切时处,就看怎么“用心”。
摄影僧
摄影,用镜头记录僧团修行生活的美。

左手托着相机、右肩背着摄影挎包,调焦校准,去哪都要“咔咔咔”,这便是出没在寺院各处的——摄影僧了。

照片和文字一样,往往反映出我们内心里的世界。当你的心和景物融为一体时,摄影才刚刚开始。……
种菜僧

父亲说,常看到菜地里劳作的僧人,顶着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不知辛苦地劳作,只为大众能够吃上自己种的菜。
修行篇
修行就是纠正、把握我们自己的念头,纠正我们自己的念头,才能改变我们的生命。
维那僧
朝暮课诵、念佛用斋、……各个时处都离不开维那和悦众。维那相当于佛教乐团的总指挥,悦众相当于演奏者,一场场清净庄严的佛事活动主要来自于维那和悦众密切配合。

唱诵梵呗,就是跟佛菩萨、跟众生虔诚地对话。

一边随音唱诵,一边敲击木鱼。锤起锤落都是对佛陀的恭敬。
学修篇
读书僧

父亲说:寺院的法师们特别爱学习。经常看见,僧人们,在教室里、广场上、山门口、殿堂里,或站或坐、或一或五,捧着书用心阅读的身影。她,双手捧书,看到会心处,不禁嘴角一翘,微微一笑。

这位读书僧,估计是在背诵戒本,突然忘词了,拿起书再看下。这在寺里是最常见的情形……
讲法僧

父亲说,曾听过寺里的法师上课,他们用诙谐幽默的故事将深刻的佛法道理娓娓道来。
生活篇

父亲说,这个泥人僧的原型是自己女儿。她难得忙里偷闲,静坐思维。猫咪静静地呆在旁边,自然美好。

“豆豆(寺院收留的流浪狗),今生你不幸成为了小动物,但不要气馁,我们一起努力,念佛共同成佛”。

一位僧人头痛感冒,这位学中医的法师正在给她针炙。

“快看那里,有情况!”父亲说,他们专注巡逻,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关注到。
泥人背后的故事

这就是泥人僧的作者,一位父亲。

这是他的“工作间”——寺院专门为父母亲提供的工作和学习场所。
Q:女儿出家,您赞成吗?
父亲说:
对女儿出家的态度有一个转变过程。
刚开始,很苦恼,吃不下饭。后来慢慢认识到女儿走什么样的路,由她自己选择,她有她要追求的生活,我不能强求她。我的痛苦只会给女儿和自己造成伤害,于事无补,想通后,豁然开朗。
深入学习佛法后,对这个问题认识更深刻了。为什么她没有按照我的方式生活,我就苦恼呢?是因为我爱执在起作用,这正是我们轮回的根本。女儿能把对我们的爱,转化成对天下父母亲的爱,我很是欣慰,希望她好好修行。
Q:您是怎么创作出如此喜乐的泥人作品的呢?
父亲说:我没有学习过艺术,作品还是很粗糙的。我的体会是要想创作出喜乐的作品,第一点,自己心中必须充满欢喜和正能量,要有热爱,想做才能做得好。
第二点,要真正用心去观察,去了解创作对象,他们的面部表情、手势及生活状态乃至内心世界。
最后,要运用夸张、幽默等表现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