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大家丨蔡元培先生:春风化雨的北大校长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从个人成长的角度,以读书为主旨内容了解了蔡元培先生的读书经验。那么今天,我们将从学校管理的角度,了解蔡元培先生是如何将北大从一所陈腐不堪的旧学府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大学。
校长在学校中扮演得角色至关重要,他关系着一所学校能否长久正常良性的运转,就如同CEO之于公司,每位校长也都自己的一套管理理念。在管理中,人们往往比较容易对相对上层的理念达成共识,但在具体落实层面却可能千差万别,导致不一样的结果。
了解蔡元培先生的学校管理,与其落入俗套地空空阐述理念,不如借由几个故事生动形象地了解蔡元培先生是如何践行自己的校长愿景,实现自己的角色意义的。
谦和的北大校长
1917年1月,蔡元培先生发表就职演说,正式成为北大校长。此次演讲为后来北京大学“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就在蔡元培先生发表就职演说前的几天,发生了一段小插曲:时值冬日,北京大学门口,校工整齐列队欢迎新校长到任,待看到蔡元培先生时,齐齐鞠躬表示欢迎,没想到的是,这位校长大人马上也脱帽,郑重地向校工们深深地回鞠一躬。这一举动简直让大家既错愕,又受宠若惊。要知道,彼时,北大与如今享誉学界的学术殿堂可相去甚远,它保留了太多前清京师大学堂时期遗留下来劣习,学校中,学生多是官僚或富家子弟,校工见了学生要称“老爷”,校工的身份是“听差”。蔡元培先生这一躬不可谓不深入人心。
蔡元培先生为人谦和的形象也深植学生心中。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曾回忆他印象中的蔡元培先生:有一天我在一个穿堂门的过道走过,蔡先生不知道有什么事也坐在过道中,我从这位新校长身边走过,觉得他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气象,使我心里一阵舒服。我想着大概就是古人说的春风化雨吧。所谓不言之教也就于此吧。
兼容并包的自由学风
蔡元培先生的另一名学生,后任国立中央大学、清华大学校长的罗家伦曾说:以一个大学来转移一时代学术或社会的风气,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青年思想,恐怕要算蔡孑民时代的北京大学。就任北大校长后,蔡元培先生提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那时的北大既有一批像胡适、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李大钊、鲁迅等这样的新派人物,也有如黄侃、刘师培、辜鸿铭、黄节、崔适等传统国学功底深厚的思想守旧派。走进那时的北大,估计人们会有种时空交错感,既会看到上课时西装革履、洋派十足的教授,也会到看到身着长袍马褂、拖着长辫子,还手持旱烟的老学究。
蔡元培先生对待人才真正做到了不拘一格,如今的一代宗师——新儒学的著名代表人物梁漱溟先生就是蔡元培先生聘入北大的,彼时的梁漱溟没有出国留学镀金的经历,也没有国内的大学文凭,蔡元培先生慧眼识英才将当时只有24岁的梁漱溟招进了北大做讲师。也正是由于蔡元培先生的不拘一格,这一时期的北大教师队伍实现了年轻化,据1918年的统计,这时的北大教授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多岁。
以身正校风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的第一年,有个同学,长得一副小官僚的面孔,又总做些使人不满的事。于是就有人在西斋壁上贴了一张“讨伐”的告示。这一行为惹得其他同学纷纷效仿,满墙的匿名文件,把这个同学骂的体无完肤。结果这件事情被蔡元培先生知道了。过了几天,先生专门在一次大会上说,大家这样攻击这位同学的做法是不合乎人道的。你们有什么不满,可以规劝,这是同学间的友谊。如果不能规劝的,可以告诉学校的相关管理人员,这才是正当的做法。像这样的操作,即使受辱骂的同学有过错,也不容易悔过,而实施辱骂的同学则开丧失品行的头。
有一次,为纪念北大建校二十五周年,校方在大礼堂举行了一场音乐会。原定8点入场却因为一部分无票的学生占领了座位而发生了混乱。当时在场的蔡元培先生,站起来,和蔼地说,“这次音乐传习所第一次公开演奏,在广大的场所中因为收不住音,仿佛是不甚相宜,所以定在这个视觉中演奏,不能普遍的发给入门券,是因为会场小的缘故。我们这里是北京大学的礼堂,不是沙场,我劝没有入门券而进会场的人要一律退出,出去告知外面没有持劵的也一律退出,让有券的可以进来”。“爱好音乐的诸位,如果愿意听,我请音乐传习所的诸同仁再为诸位演奏一次,不但一次,以后也可以常常演奏。现在就请你们没有持入门券而进来的人都出去,并且照我的话去告知没有持券的想要进来的人”。蔡元培先生这番话后,台下响起掌声,一百多位没有持券的人都站起来,依着次序陆续地出去,大家都静悄悄的。
校长之责——爱生爱师
新文化运动期间,守旧派人士向北大和蔡元培发难,斥责北大的陈独秀、胡适等人,并告诫蔡元培先生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和影响,给人民做个端正的榜样,守旧派不断制造舆论,引起了北洋政府的重视,首脑便通过民国教育部,向蔡元培施压,要他约束北大师生的言行,乃至于传出要蔡元培辞退陈独秀、“管教”胡适等人的声音。蔡元培先生当即发声“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
五四运动中,北洋政府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在当晚的营救会中,蔡元培先生亲临会场,向大家表示,一定要负责把被捕的学生保释出来。散会后,蔡元培即拜访与北洋政府关系密切的故交孙宝琦,为了说服孙宝琦,蔡元培先生从下午9时,一直坐到12时过都不走。后来,又与北京其他12所大专院校的校长组成校长团,商讨营救措施。蔡元培先生当场表示:为使学生出狱,他愿意“以一人抵罪”。最终5月7日,被捕学生被成功营救出来。
以上就是我们通过故事总结的蔡元培先生的管理经验,为人谦和、营造兼容并包的自由学风、以身作则正校风、以身担责爱生爱师。希望以小见大,能够对你有所启发。